年度好剧狄金森!
天才少女艾米丽·狄金森,才华横溢,与众不同,甚至是les。
她是不幸的,时代和家庭所迫不能发表作品,只能被当成未来的主妇培养。
可她有自己的追求。
可以说和身边人格格不入。
曾有想要共度一生的爱人,无论是苏还是本,前者性别不允许,后者阴阳两隔。
她也是幸运的,家庭富裕,亲人和睦,没有生存的压力,被屡次催婚未果后家庭也接纳了她做一个“老姑娘”。
她还有一个可以懂她的好朋友,苏。
她和死神也是老朋友,经常坐他的马车遛弯。
最重要的,她有诗歌,她的一切情感的寄托。
“另一个就像小鸟 她的巢筑在我们的心中 她不像我们那样歌词 她有着不同的曲调 她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 就如同六月的黄蜂 今日 我们已远离童年 但一路走来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 路途因此不再漫长 她哼的歌声 这些年来 骗过了蝴蝶 她的眼睛里 满是紫罗兰 随着她走过无数个五月 我拨开露珠 但选在清晨 我从满天繁星中独独选中了这一颗苏 永恒的爱”
《尼古拉斯·奥古斯汀:第二次革命战争》(1)我们奔赴战场_哔哩哔哩_bilibili最近终于又发现一个几乎值得五星的很接近美利坚大革命叙事的电视剧了,十分出乎意料——竟然是这部剧。
我太喜欢其中对废奴主义者的支持和对奴隶制的批判了,着墨不多,但句句到位。
第一季第一集老早就听说这位女诗人要被拍成电视剧了,但是因为她不是时代的主角(主角是华盛顿,加里森、老布朗、林肯、格兰特等人,是男人,现在有所改变了吗?
但同时,也永远是战斗在一线的人),对她不太了解,没太关注剧的进展,没想到再一看,不光是第一季都出了,第三季都预定上了。
历史和历史传记电视剧好的太少了,只有《亚当斯》一个可以算数,因此我对本剧没报什么期待,没想到第一集就被惊艳到了。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觉得加入现代元素的历史剧是好的。
人们对“严肃的历史剧”总是有误解,严肃并非在于表演风格或剧本,而是指对待历史真相的态度。
因此本剧和《被解放的姜戈》是相对严肃的,看似异常严肃的《众神与将军》却是纯粹的下流闹剧。
有些历史就不该开玩笑,有些则很适合。
不该开玩笑的开玩笑,该开玩笑的却一本正经,都是灾难。
本剧的导演、编剧们很明智。
其实,本剧已经引发了观众(也就是本人)对死亡等问题的思考,这本身就是严肃的,相比起来《上帝之鸟》就显得十分苍白和尴尬了。
第一集对同性情谊的表现,对死亡的思考,都很棒。
主人公的思考借死神之口说得很好:“循规蹈矩就不会永生。
百年之后,我将是家族中唯一被世人谈论的那个。
”第二集女扮男装去听教授关于火山的演讲。
第三集在派对服用鸦片。
第四集拜访梭罗(对他的虚构有点过分了)。
第五集莎士比亚戏剧社。
第六集为了写作而装病。
第七集堪萨斯,共和党兴起。
第八集奥尔科特小姐(又是虚构梭罗那般过分……)第九集第一次看到有影视剧表现日食,而且如此美轮美奂,震撼人心。
照顾生病的男友。
与女仆谈论宗教信仰。
男友之死。
本来每天都忍不住看两集,片中最善良最讨喜的本死去之后,好几天不再看这个剧了。
我的意思是,我曾经嘲笑过读者因为奥尔科特小姐在《小妇人》中把贝斯写死而不买账的行为,但是这次我有点理解这种感觉了(再看还有什么意义啊……)不过区别是,本大概是历史人物吧,本集非死不可。
再看在道德上毫无原则(支持奴隶制)的乔治献媚的模样,对比之下,更加显出本的可贵。
第二季第一集可能陆陆续续看了一个月才看完这一集,想起了写这段评论。
为了B站频道(特利安),最近太忙了。
一开头人们看报纸的情形,就揭示出国家正在朝美利坚大革命的第二场革命战争步步迈进,而人们都明白这一点。
(那个此后频频出现的蓝衣鬼影也说明了这一点)主人公眼花去看病,父亲问会不会好转,医生回答说“不会”,这个情节很搞笑,但也借医生之口,暗示了主人公为了写作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第二集主人公大展厨艺,赢得比赛,但是一个报纸编辑告诉她,她的写作才能不该浪费在厨房。
这个编辑,很可能是死去的本的代替者,但是长相确实不如本高大英俊,所以我没记住他的名字。
第三集降灵会之后,主人公得到启发,决心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但之前热情鼓励他的编辑,只是例行公事一样的接待了她。
第四集主人公在提交给编辑自己的作品之后,就陷入了写作困境,这一集解围的人是中央公园的设计师:设计公园是一种艺术,也会遭遇困境,那时候要停下来,这个艺术品要为之后几个世纪的人服务,甚至会拯救民主,因此不能操之过急。
忘记一切沉浸在创作中,如果失去了这种感觉,就让自己再次“迷失”,找回那种感觉。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时隔几个月回来看,我才发现这一集的主角奥姆斯特德是位废奴主义者。
在堪萨斯自由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詹姆斯·阿伯特的榴弹炮,就是奥姆斯特德捐赠的。
人们经常忽视那些真正的废奴主义者的废奴主义者身份,就像忽视那些真正的奴隶主及其走狗的邪恶势力的身份一样。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wiki的奥姆斯特德条目,至今没有写明奥姆斯特德是废奴主义者,就像许多奴隶主被没被提及他们是奴隶主一样。
相反,为了污蔑击败奴役军的英雄格兰特,格兰特那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奴隶主身份的身份被反复夸大、炒作,甚至被捏造新的“事实”。
没错,一切都太不公平,太不合理,而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去纠正。
奥姆斯特德将首次出现在我的SRPG《美利坚英雄传说:第二次革命战争》中。
哦对了,顺便一提,奥姆斯特德那段时间在忙着给堪萨斯自由斗士凑集武器,大概没工夫像本剧里一样游山玩水。
第五集哈德森河画派的桑福德也在第二次革命战争爆发后加入纽约第七民兵团了哦!
纽约第七民兵团第六集观众心里想什么,看作品就看出什么。
有人说歌剧就是垃圾,其实吧,什么艺术形式都分作品,不妨看看第二次革命战争的歌剧《特鲁斯》。
在渴望成名的鬼话下面,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美,是爱……《特鲁斯》第一场:全能的上帝,我叫贝尔第七集传说中的水疗真的是那样的吗?
第八集她的作品终于发表了,但第一集的蓝衣鬼影向她揭示了名声的真相。
黑人评论她这段时间的诗没有政治立场,让人昏昏欲睡,我赞同,一切伟大的艺术必然是为政治的,为自由和平等而呐喊的,她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尽管精神的力量是隐形的,但世界正是靠这些隐形的东西运作的,它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可以摧毁邪恶的奴隶制,带来光明和希望。
蓝衣鬼影最后吹的口哨是老约翰布朗之歌,果然证明我一开始的猜测,他是来自未来的自由斗士中的一员,一个为人类自由和平等而战的无名烈士。
之后是黑人聚会给老约翰·布朗筹钱买武器,为革命而奋斗的场景。
革命,是革命!
电影里说到了革命这个词!
第二次革命战争!
为什么如此简单而有意义的真相,那么难得才能在电影里看到一次呢?
我要再加一星,给这个剧满分。
老天,这是伟大的第二次革命结束一百多年来第一次通过电影如此生动呈现这个场面!
不知道后面是不是该把老布朗给弄跳梁小丑了,千万别,我不想看到像《上帝之鸟》那样的道德沦丧(十分痛心的长篇评论和差评),但如果不幸言中,我会毫不犹豫坚持原则,让我们往后看看吧。
真的太好这个剧,瞧瞧这个表情,好像历史活过来了一样,由衷的让我为当时的情况感到喜悦。
我也得反思一下,目前开发的《美利坚英雄传说:第二次革命战争》游戏里到目前的进度还没出现过一个黑人角色,可是毕竟黑人在整个故事里就像隐形的,白人废奴主义者仍然是主角,这是历史事实,没办法。
箱中人布朗,地下铁路的一个著名真人真事。
与之相比,还在关注写“田园诗”的名声的狄金森简直没有资格出现,也确实不会出现在我自己的《美利坚英雄传说:第二次革命战争》里。
这段辩论太精彩了,这也是我的感想,很早我就说过。
只不过我的频道,我的媒体现在还在挣扎求生。
看来不太可能对老布朗的良知不敬了,目前这部剧对伟大的为人类普遍的自由和平等而奋战的废奴主义者以及被压迫的人们从来都是恭敬和仁慈的。
黑人们热情地跳舞,而保守腐朽的工商业利益集团在呆板的拉小提琴,一个是革命的,一个是行将就木的,看这个剧你不要看表象,你看它想要传达的感情。
第九集狄金森家的儿子真好样的,崇高和卑劣的区别在一百多年后这样呈现出来,让人看得分外清楚,那些为良知而说话的人的在天之灵也会宽慰。
老约翰·布朗根本没露脸,一句话带过了他的起义。
虽然台词在侮辱这位烈士,但是由于出自小人角色之口,实在是对烈士另一种赞美。
而《上帝之鸟》是直接让老布朗像小丑一样在镜头前跳梁,这是本质的区别。
那个鬼魂的真相终于有了,是儿子的一个在西点的同学。
第十集另一个女儿的男朋友要去新奥尔良,在第二次革命战争前夕!
幸亏没跟着去,不然就身处邪恶的阵营中了!
我的朋友朝圣者给这个剧打一星差评我不是不能理解,不过我觉得还得看剧的立意和风格。
如果一个剧本来就是恶搞的立意,比如《被解放的姜戈》,那恶搞的情节就不在话下。
相反,如果是弄一个高大上的立意,比如《众神与将军》的所谓史诗,再配那种胡说八道的情节,就不只是垃圾,而且是居心叵测的历史修正主义了。
考虑到《狄金森》里对好人基本上充满了仁慈和称赞,一星确实有些苛刻了。
一星我个人一般留给《众神与将军》那种颠倒黑白,为奴隶主唱赞歌的烂货。
话又说回来,另一部剧《上帝之鸟》的立意,就很模棱两可,你说它恶搞,人家看了以为是历史。
说是历史,又绝称不上,倒是充满了对好人的污化,这种拧巴的东西,当时我是恨不得打一星的。
影片
《Dickinson》 9.5分 扣掉半分以防今年第二季过于骄傲 Apple TV+的剧看到现在我认为最佳的一部 在这之前我认为最好的是 《The Morning Show》 (小声bb: 这两部本就应该是苹果理应能做到的水平) A girl who can feel Death rather than God. 本来对人物传记作品不抱太大希望 但是这部剧从各个角度出发都真的太赞了 摄影的明暗光线真的绝美 第九集的日食场景吹爆 同时也让Emily和Ben的关系正式确立为 un-husband-and-wife后 Ben完成了作为Emily生命中的引路光线 在苍蝇飞鸣中向死神献祭了自己的生命 其次这部剧为了凸显主人公现代主义诗人身份 剧中运用了大量与传统手法不同的现代化配乐 这种反差风格其实也不算少见 但苹果在这里做到了自成一派 剧情满分 在基于Emily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的变化基础上 完成关键人物的出场 离开以及剧情的逐步推进 死神会愉悦的乘马车带着你出去兜风 也会在不经意间夺走你所珍惜和所爱 看完第七集之后自然蹦到脑子里这样一句话 Life is a circus, and you are the acting freak. 总而言之 强烈推荐 期待今年第二季
大半夜突然理解了Sue想对艾米莉狄金森表达什么意思。
深爱着一个人,是一定会渴望她能幸福,作为一个诗人、一个天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如果她的才华无法耀及世人,Sue会感到深深的痛苦;更重要的是Emily只把诗给Sue看,她的才华只有Sue能够欣赏。
因此Sue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对Emily的立足于深爱的焦虑——每每读到Emily的文字,Sue深受触动和震撼的同时会感到,Emily的才华怎么能就这样埋没于此,她的才华应该让世界仰望,她是天才凭什么不能发光,凭什么我爱的人只能拘泥浅滩,凭什么?
我恨!
其实这种“替她焦虑”的想法可以约等于“把自己看作她”,“我是她的话,如果我的才华没人看见,我完全忍不了,我会被逼疯的,可恶!
”。
这种情感正是爱到入骨的表现,几近极致的关心与守护与爱,近乎“我即是你”你我一体的感觉。
然而久而久之它演化成了一种有点类似自虐的感情,一边深爱着她的才华,一边为她的才华焦虑,渐渐地Sue开始不愿意感受Emily的才华刺激,因为每每读到那些天才般的语句,焦虑便会立刻如潮水般涌来,鞭笞着她的愤恨、她的渴望、她似火的爱。
Sue无法接受天天这样的精神折磨,最后的结果就是——Sue开始回避,回避Emily的才华,“如果我此刻看不见Emily的才华便不会受到刺激,也不会陷入焦虑了。
”这种想法看似很傻,却是最真实最深刻的,还能怎样才可以摆脱名为虐却植根于爱的、黑暗缠身的荆棘呢。
更甚者,便是一种更扭曲的回避,即催眠自己无视or看低她的才华,“其实她这首诗有几句不是很好……其实她也挺年轻天真的啦……她也没那么了不起……”,意思是,故意地去挑刺找茬,绞尽脑汁试图证明她的那么一点不完美,试图达到一种通过损己的方式,来扼制自己的抱不平情绪、减少焦虑的催眠效果。
这种心理已经完全扭曲了,所幸导演还是很善良,没有让Sue达到这种境地。
上述心态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当然是Emily足够闪耀的才华与魅力,另一方面就是Sue对Emily刻骨铭心的爱,想让她幸福,如果她的幸福受阻碍自己恨不得要死了一样。
这种心态真的狠痛苦,但又无比真实,无法逃避,如同身陷《星际穿越》里的四维空间,深爱的人就在我触手可及的位置,她的笑容使我的心融化,我却永远无法触碰,没有任何办法去关爱她、帮助她、守护她,所爱之人在我的面前深深受伤然而我一筹莫展,此乃世间无解之恨。
以艾米莉·狄金森的青春为切口,用摇滚乐与死神漫游的荒诞设定,撕开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压抑表皮。
海莉·斯坦菲尔德饰演的艾米莉,像一颗裹着糖衣的炸弹——她女扮男装听演讲、与死神抽雪茄、在诗稿上泼洒叛逆宣言,将古典语境与现代精神熔铸成反骨。
现代音乐与古装场景的拼贴,角色行为逻辑的跳跃,削弱了历史的真实感。
正是这种不协调,让艾米莉反叛跳脱出传统传记的刻板框架,成为女性挣脱规训的寓言。
1⃣️ 开头几秒就能吸引住你。
现代感的流行音乐用于这个年代非常可爱,看过《花魁》后一直试着理解苹果为何如此配乐的想法,果然有不一样的火花。
没有想到艾米莉和苏会接吻啊哈哈。
画面精致美丽,喜欢马车前的马。
初中时听海莉的歌,现在看她的剧,滤镜厚起来,厚起来!
2⃣️ 苏给艾手着,一点一点堆砌,最后,高潮来了,火山爆发了。
3⃣️开派对的场面像油画一样,打光真美。
女孩子们的仪态真好。
一开始还是优雅缓慢的舞蹈,接着就变成了狂放现代的舞蹈,好看又好笑。
4⃣️ 你为什么痛恨科技。
有时候慢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她哭了,她靠在了他的肩上,他笑了,他把头靠在了她的头上。
感觉艾的想法都很勇敢,但一到实践时却又总是退缩,是太封闭所以才小心翼翼吗。
她爸爸的种种举动总是不太理解,是有点宠的,固执封建也是真的。
结尾的梭罗有点傻。
孤独是最好的朋友。
关于树,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棵树吗,我喜欢它的树根,它在地下,和树一样大,像是树的倒影,我们现在就坐在两棵树之间,只不过我们只能看到一棵树,地下的,我们看不到。
5⃣️ 我宁愿做个老处女也不愿当别人的妻子。
你的人生不该如此。
乔治大傻子。
照片非常好看。
6⃣️ 快要失去某个人的时候就会想起她所有的好。
这集和上集的奥斯汀都有点可爱。
我宁愿一辈子都不理解她,也不想娶一个我能看透的人。
艾为什么要把苏推开,是因为有了本吗,本真好,苏也好,奥斯汀也好。
7⃣️ 我不能去看大象,但我见过像大象的云。
她爸爸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以为自己没选上就打了女儿,这不是迁怒吗。
马戏团的蒙太奇好妙,最后落下的那滴眼泪既开心又心疼。
和本牵手的地方非常喜欢,所以本是gay对吗。
8⃣️奥斯汀又可爱又美好。
苏,可以为我献曲一首吗。
好,为了艾米丽。
雪景好美。
散步的感觉真好,我好像是一个人一样。
这是我听过最美的情话。
9⃣️ 你愿意不嫁给我吗。
我愿意。
本真美好。
日食好美,月牙形状的光影映在书上真好看。
苏看着裁缝一家露出了微笑,我也跟着笑了,希望和奥斯汀还有baby一直幸福。
妹妹把自己的裸像夹在了每个人的画板前,干的漂亮!!
1⃣️0⃣️本英年早逝了。
奥斯汀非常幼稚,他不可爱了。
虽然你是个男人,但你可以选择不做个烂人。
艾米莉葬礼的那一段,本就是gay没错了。
你不是个诗人,因为你的诗没有出现在书籍里。
所以我就用针线,把它们小心订起来,爸爸,我是个诗人,我是个诗人,我要在这个房间里写成千上百首诗。
眼界不是最重要的,想象力更加可贵。
待续。
差点忘了葬礼上梭罗也来了,可爱。
看过不少传记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
但是大多都是很无趣。
Emily Dickinson的父亲虽然古板,但对Emily真的很宠!
Sue Gilbert父母双亡又没有钱,在当时的情况下,真的只能嫁人,最好的选择当然是Emily的哥哥Austin,妹妹Lavinia是个中二少女。
看剧之余每集还能听到一首Emily Dickinson的诗第五集我害怕拥有肉身我害怕拥有灵魂深奥的危险的财产拥有—没有选择的成分双倍资产—愉快限定继承的财产给一个未想到的继承人一个永恒瞬间的君主一个统辖新疆土的神第六集道出所有真相 但要委婉的说成功之道在于迂回弯绕对于我们孱弱的愉悦来说太耀眼真相的极致惊喜如同缓解孩子对闪电的恐惧不安需要仁慈的对他们解释真相闪耀的过程一定要慢否则致人盲视第七集我们输了因为我们赢了第八集有一种斜落下来的幽光(余光中译)冬日的下午往往有一种斜落下来的幽光,压迫着我们,那重量如同大教堂的琴响。
它给我们以神圣的创伤;我们找不到斑痕。
只有内心所引起的变化,将它的意义蕴存。
没有人能够使它感悟;它是绝望的烙印,一种无比美妙的痛苦,借大气传给我们。
当它来时,田野都倾听,阴影全屏住呼吸;当去时,远得像我们遥望死亡的距离。
第十集我觉得脑子里有一场葬礼,往来的悼念者脚步杂沓,踩啊——踩啊——直到所有感觉仿佛慢慢坍塌——等到所有客人都已就坐,仪式开始了,像有一面鼓——敲啊——敲啊——然后我的心仿佛已渐渐麻木——接着我听到他们扛起棺材,在我的灵魂里缓缓穿行,那些铅做的靴子吱嘎作响,然后,空间里灌满了钟声——仿佛一切星球都变成了丧钟,存在本身沦为了一只耳朵,而我,还有某种诡谲的寂静却在这里面,痛苦,落寞——然后,意识里的木板突然断裂,我不由自主地往下掉,往下掉——掉一层就撞上一个新的世界,接着,我就不再知晓。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他殷勤停车接我——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行。
✨✨✨大学英专课本里的这首诗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想不到有部电视剧把它具象化了。
开篇,Emily就说自己的恋人是死神,她常常看到死神驾着马车等她。
她告诉跟闺蜜Sue她不结婚,她要成为作家——目标明确,信念坚定。
可是作家之路困难重重,受到全家人的反对。
父亲忙着竞选国会议员,母亲忙着给她安排相亲,没人真正在乎她想什么要什么。
真是压抑到喘不过气。
她想把自己的诗发表在学院期刊上,父母一致强烈反对,父亲不赞同女性建立文学声誉,觉得有辱家门,母亲觉得女性的归宿是成为家庭主妇,而不是舞文弄墨。
学校要举办关于地质学的讲座,仅限于男生参与,父母只允许Austin去,要求Emily待在家里,她无奈,跟Sue女扮男装混入课堂,听到了非常精彩的讲解,她太激动,把帽子掀了,造成骚动,回家免不了一番责骂。
用Austin的名义参加诗歌比赛,赢了后却被父亲说丢脸,也第一次被他甩了耳光。
父亲负责的铁路建设,需要穿过她常去散步和思考的公园,那棵陪伴她的大树要被砍掉,哀求无门,她便想着找梭罗(《瓦尔登湖》的作者)发声,拯救大树。
没想到梭罗也只是个沽名钓誉之徒,跟他书里展现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编剧还真敢说,不怕梭罗掀棺材板吗?
与朋友们举办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却没人理解她。
她的诗更是没人看得懂,他们也不想看。
步履维艰,诗人之梦只能想想而已吗?
她的感情同样一波三折。
闺蜜Sue是她的挚爱,却要嫁给自己的弟弟Austin,她们的爱情也不会被世俗社会承认。
母亲一天到晚给她安排相亲,只想尽快把她嫁出去。
好朋友George多次表达爱意,她都无法动心,看似最能明白她的他其实最后也是囿于世俗偏见的众多男子中的一个。
跟Ben好不容易心意相通,他却猝然长逝。
生活处处是重击。
无怪乎她25岁之后就开始了隐居生活。
这部剧以非常现代化的方式,轻描淡写一般,将埃米莉·狄金森的生前事迹呈现出来,那份厚重反而更加不容忽视。
经常幻想自己穿着红色礼服见死神的样子,像极了爱情;举办party,跟朋友们嗑药,这是现代年轻人才干的事情;表演莎士比亚戏剧,充斥着不同的声音;甚至,还涉及到了种族歧视。
这部集数很短,每集才30分钟,看似体量轻,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很多,丰富多彩。
观看过程是很轻松的,有很多笑点,看完又会回味,会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用举重若轻的方式讲述出来,别有一番趣味。
需要一点时间适应的风格:19世纪美国背景下,这部剧在田园风景的画面中穿插了很多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后面和着情节出现Billie的 all the good girl go to hell的时候我就直呼bravo了 )
还有一些类似美国青春高校的拍摄手法(一些疯狂瞬间的定格拍摄、party,etc)
情节人物塑造:剧中塑造的Emily Dickinson跟我心中的她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没有想到会增加鬼马俏皮的特性,大概是贯彻轻松的基调。
编剧脑洞真的很大,大量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情节去刻画更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但个人觉得有些情节过于丰富,反而弱化掉了ED的一些独特点,有时候也会让我产生混乱,比如为了Ben成为家庭主妇的这个转变,还有Ben喜欢Austine,我??
还捉摸不透的是为什么开始几集要加一些EM和父亲之间强调, 加了一些情节但似乎又没能成功呼应到一些情节或者突出主题,确实有做到把重点drama放大,但非重点上并没有完全简化,显得有点繁冗。
以及个人比较期待的关于Emily和Gardening的联系没有被重点突出,有点失望咧
叙事上,电影去挖掘ED的每一首诗歌,然后结合人物经历还原创作过程,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做的比较好的。
在看了两三集适应了风格之后,就逐渐期待每一集情节怎么融入到诗歌里。
我最爱的就是每一集结尾的读诗部分了,太美了太美了,就挖掘诗歌和还原创作过程的结合而言,我最喜欢的是 Tell the truth还有Emily写给Sue的那段话(录屏反复观看)
情感线上:作为Emily生命中的引路光线 ,Ben出现的那两集我真的很惊喜,两个人的默契和相互理解太令人欣喜了,Emily和Ben确立un-husband-and-wife关系,那种soul mate的相处真的太令人向往了,之前做pre查ED资料的时候就知道了Ben会死,以至于那些情节看的我小心翼翼呜呜呜
另外关于Emily和Sue,两个女主都是独立意识觉醒很到位的前卫女性,后面Sue对Emily发表诗歌的鼓励和帮扶也让我看到姐妹情深哈哈哈哈。
les的情节也朦胧耐人寻味,第二集里用火山的意象去展现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危险、未知、强烈无一不吸引着Emily,引导着她感知和创作。
最后Sue结婚前和Emily跑出去疯玩的那段情节也太美了吧!!!
真的太喜欢了!
apple tv在女权这件事上真的try so hard,但对女权的理解大概也就跟J.LO阿姨喊喊口号不相上下吧。这就是个披着文艺皮的cw青少年剧。从首发这批剧集看,苹果在内容供应的质量上是不可能跟网飞HBO亚马逊叫板的。
不喜这种现代+古代混搭,
在历史传记里创造融入现代的生活体验和黑色幽默,我想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编剧
quite something/you jump yourself into / or otherwise I climb to thee / mountain that disappears / what can a bee become / a butterfly is dying / thoughout all the time being
第四集什么东西。
真的没啥逻辑啊……
看了之后才发觉和我预想的不是一种风格,略失望。虽然海莉也没有撑起我心目中的这位杰出女诗人的形象,但却和这部剧的风格很搭,演技也可以。还是要四星,希望讲述文艺界女性的影视剧越来越多。//补,习惯了这种风格后居然还不错,满新颖的。
看第一集,人物塑造挺空洞的,不能因为狄金森是名人,就顺拐忽略所有动机、人物性格、个人特质的描绘吧。
观感很奇怪,偶尔被惊艳,偶尔被气到。混搭实在考验火候,目前暂停在第六集,有缘再续。
E01非典型诗人叛逆少女。女配小白花Sue真得太美了眼睛完全挪不开。小白花父母也是很会取名字,姐姐Mary妹妹Sue……
美国人拍传记片就和出回忆录一样,总有些奇奇怪怪很难接受的臆想点
# underrated
令人迷茫的故事发展中又穿插着很精华的小剧情,比如女主与母亲、妹妹、父亲的情景对话,可以独立出来做小电影了。不过不是很理解女主写的诗…
一个写出这样句子的诗人:If I can…/ …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Unto his nest again/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无法想象会像剧里一样在家里囤上十几个带鸟蛋的鸟巢……和这个类似,整个剧的逻辑也很神,一边是不许她发表作品无视她才华的家庭,一边是鼓励她发表文学爱慕她才华的George,那么为啥还不嫁给G.要赖在家里妥协受气???
sue好像男凝笔下的人物,没有性格
看了两集,目前看来配乐很现在比较鲜明吧。然后女主狄金森我还真的不是很喜欢但是不是很搭有种令我生厌感,确实过于自私了。
颠覆我心中的狄金森,颠覆我心中的死神,颠覆我心中的寂寥马车,颠覆我心中的不朽永生。
一直在听D&L很酷的配乐,想看看音乐在片子里是什么样的。e01,这剧就是小清新古装校园青春轻喜剧,这种方式拍古装传记还挺有新意的。音乐在这剧里真抢眼
无功无过,Sue太美了
十集看到了第八集,本来以为很摇滚的方式拍古装会翻车,Emily Dickinson这么硬核?在文学课本上读的都是大自然小清新。结果看到了一个活泼、热爱生活、灵感乍现时像火山爆发;敏感、被时代所束缚的Emily。一身红裙在云雾中与驾着马车的死神邂逅的镜头印象太深刻。马上下了几本诗集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