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很多TVB的剧,但之后就没怎么看过港剧了。
去年玩B站,知道了梁非凡。
然后在17年寒假把这部剧两部都看了一遍,第一部到今晚已经看了三遍。
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似乎好久都没有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了。
这部剧我更感觉是四奶奶历险记。
前两集讲述了四奶奶的“前世”。
虽然是一笔带过,但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四奶奶出身名门,有勇有谋的一面。
以及柴九的胆小,狡猾。
第一集用一场戏就把蒋家所有人的性格展示的淋淋尽致。
然后后面的剧情基本就是四奶奶遇到难题,四奶奶机智的解决难题。
虽然很多难题都像“开外挂”一样顺利的解决了,但观众不就是喜欢看这种“大团圆”式的河蟹剧情。
如果主角团都是最后才能发现坏人的阴谋,又怎么会如此大快人心?
第一部主要是为了说巾帼的,但四奶奶这种人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反而更多的人都是柴九。
遇到恶势力时会屈服,但真正的大是大非上却没有错过。
最后,我只想说,祥发叔那样死太便宜他了,这种人比蒋必文更可恶。
蒋必文至少蠢,被家庭娇纵的不分对错。
而他每次都是知道是错的,还要助纣为虐!
“世间什么爱最纯洁,你甘愿化振翅红蝴蝶!
”
开始时为了看四奶奶如何善用计谋,然后才发现可看的是柴九的成长史,一个街头小混混如何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大管家。
不是像塑造四奶奶那样过于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开始的柴九,真的是令人厌恶的小混混,他的粗鄙和心计为后面的挫折和成功都埋下了伏笔。
而他的成长,真的是一步一步看得见的改变。
但因为编剧把重心过于放在四奶奶身上,反而掩盖了柴九身上本可以挖掘更多的灿烂。
但最后我才发现,性格塑造的最出彩的还是心姐饰演的大奶奶。
若论心计,大奶奶远远胜过四奶奶。
她懂得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招数。
最了解老公的人是她,一张百家被赢得他心;最了解二妹的人是她,几番设局便让最单纯爱着老爷的二奶奶倒戈相向;最了解三妹的人是她,一张“儿子牌”把善良懦弱的三奶奶压得死死的;最了解管家的人是她,以“义父”之称几番巧言说得祥发叔对必文死心塌地。
只有她,每次都能让四奶奶陷入险境。
大奶奶微微一笑,难辨忠奸,心姐的气势,一斜眼,连我都胆寒几分。
而她对儿子的溺爱、对自己利益的维护、自私到慷慨激昂的地步,更真实得连我都觉得情有可原。
一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人,一个活在古代对妇女条条框框中的妻子和母亲,对她来说,还有什么比深爱的丈夫和唯一的儿子重要。
她不懂国,只懂要把家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她还是输了,因为有一样,她比不过四奶奶,便是仁义之心,这是立剧之本,所以四奶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赢得民心。
这不是说明她错了,而是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必须要牺牲她来成就四奶奶。
但我觉得,题目的“巾帼枭雄”应该给她。
特别是编剧力图将四奶奶塑造成一个“女英雄”,当得起“枭雄”二字的就只有大奶奶了。
可惜啊,这么聪明的娘亲养出必文那么愚笨的儿子。
不过也对啊,娘如此聪明什么都想到了,儿子哪有思考余地。
不过从设局一场还是能看出必文继承了心姐的智慧。
虽说这是讲一个女人大仁大义的故事,但我看了却觉得她们的输赢,不过是看谁的后台更硬。
第一次四奶奶赢,只是因为她牢牢抓住了一家之主的心,老爷的偏心,太明显了;第二次大奶奶赢,只是因为她抓住了贪官知府的弱点使之成为自己的靠山;第三次四奶奶赢,只是因为她的身后站着比贪官更厉害的王爷;第四次大奶奶赢,是因为她通过彭铿靠上了当时掌权的太平军;第五次四奶奶赢,是因为她把太平军拉到了自己这边;第六次大奶奶赢,是因为太平军输了,朝廷赢了,站在朝廷对面的四奶奶自然要输;第七次四奶奶赢,是因为后台是百姓和依然掌有权势的王爷……次数大概说得不清楚,但意思总归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大奶奶输的绝不会心服口服,论容貌智慧才干哪一样不如四奶奶,但那个女人的出现,毁灭了她所有的幸福,怎能不恨?!
也许她们若生在现代,没有那么多传统夫纲子纲的束缚,大家都从零开始比拼,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TVB一年有幾多套電視劇可以睇得讓人如此地痛快?
二十五集的《巾幗梟雄》,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難得往內注入的內容充實,情節張弛有度,并幾乎每晚都送來拉緊觀眾神經的高潮時段,且上一個高潮又為下一集情節展開提供鋪墊,浪疊一浪,愈蓋愈高,形成更為撼人的洶涌。
被吸引其中,除了像一車一車白米源源不斷遞送的緊湊劇情之外,位位性格演員的淋漓發揮亦是重要因由。
蔣喬岳華不露於外的清醒機智,大奶奶謝雪心虛偽面具底裡的陰毒浮夸,二奶奶商天娥缺乏心機的直腸直肚,三奶奶惠英紅善良純樸的率性剛烈,乃至反角彭鏗李昌成凶惡不失可愛的蠱惑形象,祥發叔張翼那令人咬牙切齒的迂腐盲目,都閃著不少亮光。
而主導劇集進展的關鍵人物柴九與四奶奶,更是在不留意就會忽略的交談之間,或是在戲味濃烈的反擊大戰裡面,成就一段惺惺相惜,甚至超越愛情本身的特殊擁護關係,很感人觸嘆。
看真吵吵鬧鬧的家族爭鬥下,實質是為己為兒的自顧私心,與為人為民之大愛精神的對立互斥,可現實當中,要分開這糾纏不清的兩種人性,又豈能來得用一把火就能燒毀整座米倉般容易。
最近迷上了港剧《巾帼枭雄》,推荐给朋友看。
朋友说:“不就是家族斗争戏吗,有什么好看的?
”他这么顶我一句,我也不知道怎么答。
回想当初看《家好月圆》,也挺喜欢,但肯定没有到痴迷的程度。
不过,现在的我开始专研“权谋”这类的邪道,所以看着《巾帼枭雄》里的勾心斗角,真是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
《巾帼枭雄》里面的权术第一高手必定是蒋乔的大老婆凤仪。
她使出种种手段,成功地操纵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引导着事态向她预料的方向发展,翻云覆雨,尽在鼓掌之中。
最后虽然屡屡未能达成害死四奶奶康宝琦的目标,但这也是由于编剧的好心肠,硬是弄出了许多意外阻断了凤仪的杀人大计,帮助宝琦力挽狂澜。
但现实世界中,除非真的有上帝这么一个全人类的编剧在左右命运的轨迹,否则结果往往可能就是坏人奸计得逞,好人身败名裂。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另外一部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
包不同告诫包龙星的:“你要做清宫,你就要比贪官更加奸!
”因为做清宫就意味着与贪官为敌,要与他们做斗争。
清宫不够贪官奸,就会被贪官害死,让贪官把持朝政,最终也使黎民百姓遭殃。
(给我很深印象的是明朝曾扳倒刘瑾的杨一清,临终前的一句: “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
”) 所以为己为人,清宫都要学习权谋之术,而且要比贪官学得更加好,才能剪除妖孽,造福人民。
否则,好人搭台,坏人唱戏,气死大家。
从此我看出”好人“的弱点。
蒋乔的三老婆阿芳,善良的好人,屡屡被害人操纵,加害宝琦,差点陷宝琦于万劫不复。
好人的懦弱与逃避的心理,不仅害死自己,更害死好人,然后坏人掌权,又连累在坏人治理下的其他人。
这样的好人,不做也罢。
宝琦也算是好人了,虽然她非常聪明,也有赖于编剧的帮助,坏人没能害死她。
但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从不主动去铲除坏人,不见得是什么值得推广的处世之道。
她这叫“姑息养奸”,她明知坏人不会放过自己,明知坏人掌权将败坏整个家族,让百姓遭殃,却仍然对坏人不管不问,只是被攻击得紧时才奋起反击,看似仁义,实则不足称道。
同时,在这部剧中还能看到坏人的权谋与好人的权谋的不同。
坏人的权谋,害人很有一套,做事却一文不值。
所以坏人把好人害死后,离自己的死期也不远了,因为好人死后坏人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害自己的事业,事业败坏完后他自己也就可以去当乞丐了。
坏人的权谋害人的时候就深谋远虑,做事的时候往往鼠目寸光。
而好人的权谋,则能兴家业,强国家。
好人也害人,但害的是坏人,而且不像坏人那样乐此不疲,害完人后立马去搞经济建设。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花了好多笔墨在“害人”上,囧!
)黎耀祥在这部戏里演得真是炉火纯青。
柴九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才,他身上的自私、市侩、卑贱、短视,他身上那小人物的精明、义气、果断、匪气,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又让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邓萃雯继《金枝欲孽》后再次在《巾帼枭雄》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还让我产生了深深的仰慕之情,不得了!
最后还有一个人物让我无法忘怀,她就是徐淑敏演的“丘敏”。
这个小骗子在电视里实在又美丽又可爱又清纯,给无数男人以与她看万山红遍的冲动。
现实中的她,早已被富豪所俘,样子性感妖媚,狠狠地击碎了我的幻梦,唉……
吃了桃桃的安利,补了《巾帼枭雄》,写几句混乱的观后感。
不算意外地发现确实看过,只是当时似乎是从第五集开始看的,在18集左右弃剧,结果可想而知,在当年刚好错过了这部戏最经典的桥段,也错过了我嗑cp路上最纯的心路——知己。
十年后再补,也有十年后独特的好处,心境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对知己与爱情的定义自然也不相同。
如果是十年前,我可能会对男女主的相处方式极度怨念,但在十年后的今天,对于这个结局,我慨然它的顺理成章。
故事不算复杂。
清晚期的背景,该有的元素都凑得差不多,女主出场便已不是青春年少,至少不是娇憨天真的小女孩,而是一个敢于直面饿殍的女人。
第一集就出现了饿殍、难民、截粮等等要素,可想而知,这部剧的基调大概很难轻松得起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故事不轻松,处处天不遂人愿,求仁不得仁。
颇有点“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的意味。
而男女主角的成长却意外动人,让人在不轻松的基调里有一丝渴盼。
是的,成长,一对中年男女的成长。
我其实不太喜欢谈年龄梗,就像《长日留痕》的男女主角那样影影绰绰的爱意火花,我也嗑得津津有味,男女演员不是只有风华正茂young and beautiful才有资格谈一些让人情感动摇到山崩地裂的感情。
但是这一部,还是想提到年龄。
如果是年轻的康宝琦,她不会付出过多的感情给一个像一头受伤的野兽一样的男人,也不会给一个乡间无忧无虑的有饭吃就会满足的人,而柴九也是一样,乡间的他可能永远不敢去肖想一个官家小姐,变成野兽的他对康宝琦之流大概也只留下憎恶。
如果非要凑在一起,那基本就是杰克苏。
而两人的年龄再大一些,五六十岁,那么很多事情就很难顺理成章地发生。
这种迈入暮年的年纪,即便编剧再怎样偏爱,也很难保留中年人尚未消磨却化作深思熟虑的英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年龄就十分合适,十分恰当。
多一分则顾虑重重,少一分则无从相遇。
而在这种性格基本已经定型的年纪中,男女主还会因彼此而成长,在人物的塑造上,几乎等于涅槃。
这部剧很短,只有25集,却走了一个慢热路线,到了十几集男主柴九的性格才慢慢树立起来,而两个人的感情,在最后几集才有了突飞猛进,慢热却极上头,就好像猛灌了三杯52度的马奶酒,喝完一时之间倒是能站着走路,后劲儿可真要了命了。
先说说男主柴九,前几集,男主这种混不吝又有些阴狠的性格差点劝退我,而在几次帮助女主渡过难关后,本以为要开启男主的成熟模式,结果又一再峰回路转,总会体现出男主的性格缺陷。
那么女主呢,在一开始基本上就开启了圣人模式,似乎无所不能,心怀天下,见惯了套路的我:那你好棒棒哦,呵呵。
在这种模式下,那女主之间若有似无的互动,就有些生硬甚至莫名其妙,不过别急,这一部剧走的就是个顺理成章,现在觉得有多生硬,后文打脸就有多疼。
在前面几次接触里,柴九似乎是单箭头的,四奶奶帮一出口,颇有些狗腿,而在这时候,这句四奶奶帮也未必多有分量,毕竟柴九该闹的别扭还在闹。
而中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转折,是四奶奶康宝琦拉着满身煤油的柴九走出满是火把的包围圈。
这里可是为数不多的亲密接触。
是的,男女主就这样亲密,拉拉小手手还不常有……看到这儿,我傲慢的态度又一次出现,呵呵,整挺好啊,不硌牙吗,怎么就到拉手手了,强凑cp?
结果,到了19集之后,脸打得啪啪响。
在柴九被杀手刺了一刀之后,又获救,这里观众已经开了上帝视角,而四奶奶丧夫,为了处理好亡夫的财产不得不躲进教堂地窖之时,偏偏有人在深更半夜说要见他,按照一般走向,猜也猜得到是柴九。
本来对这种想见不报任何期待,却在柴九拄着拐杖却坚毅的望着四奶奶的身形下,沦陷了所谓的理智。
柴九出现没有风险吗?
有的,不仅仅是有着被发现的风险,还有伤势加重的风险,可是柴九却偏偏来了,在四奶奶的一片泪眼之中,告诉她,你千万不要急着帮我报仇,他可以买凶杀我,就可以买凶杀你。
而他本可以不说这一句,也可以悄悄地报仇,他可以不管不顾,那么,就不会有后文被泄露的风险,就不需要再挨上一刀一枪。
而四奶奶一句我以为以后都见不到你了,让这种本以为只是互相赏识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细密的纱。
而在后几集,柴九终于闯进了蒋家,想要趁乱报仇,而四奶奶脱口而出的一句,柴九,我不想以后再见不到你,让所有的理智与不理智轰然崩塌,有什么不一样了,又有什么不曾改变。
不一样的是观众对于两人情感的摇摆,而不曾改变的,是四奶奶手挽着柴九走出人海时的情义。
而后,所有的一切,前几集所有的生硬,都开始了顺理成章之旅,一点一滴地倒流回来,来论证这种情感究竟是不是知己。
柴九与四奶奶在这几句话之后的相望,透过两双泪眼看见彼此心中的自己,柴九之前所有因四奶奶泄露了他的计划而积攒的怨气与冷淡顷刻间雪逝冰消。
之后的戏码,甜吗,并没有,虐吗,也谈不上,只是所求皆非所得耳。
求财的死于贪婪,求清闲的不得不忙碌,求安稳的为情义付出了生命,求爱子顺遂的眼看着儿子死去。
包括求一个太平天国有盛世的,也被历史的车轮碾成渣。
无他,一切皆理所当然。
那么四奶奶与柴九呢?
他们算是求仁得仁吗?
我觉得不算,或许他们在其他人身上有所求,而在彼此身上无所求;同是我也觉得算,因为在最后的最后,柴九的家乡确实有了一车车运回的白米,而运米的那个人是知己。
柴九和四奶奶一同入狱时,有这样一个场景十分让我心动。
四奶奶为了能见柴九签字画押,而在见到柴九后,柴九不住地咳,四奶奶叫他转过来看着自己,柴九却对四奶奶说了这样的话,说两人不会有事,说自己会回家,一车一车的白米运回家,而则四奶奶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哦,原来他们的未来是没有彼此的么?
这句话的出现算是全剧最让我虐心的一点,原来即便是对以后的设想,柴九也是不敢或是不能将对方写进未来的。
可是,柴九的未来,终究还是由四奶奶构建了。
算是求仁得仁吗?
想到这里,我依然迷茫,也不知这样的问题在他们两个身上还有什么意义。
渡口送别时的眼神,比江海的波涛还要汹涌,比天地还要广阔,却是收敛地,又是炽热的,是坦荡却又分寸的。
四奶奶送了柴九最后一程,也送了米,两人却没有吐露一丝一毫的儿女之情,却比爱情更深刻。
刚刚在知乎回答了我家cp的问题,对于我家cp和柴九与四奶奶,我想这种关系的评价似乎都很适宜,他们之间的情感,比友情更深刻,比爱情更坦荡,比亲情更热烈。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写下的知己。
不是彼此生命里的唯一,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笔。
最后,要说说这部剧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也是这个题目的由来。
柴九在上沙家帮时,被“神鞭”马雄鞭打,柴九的反应是有些可笑的,甚至如丧家之犬,他在躲,他在逃,他在成为山寨上的笑料。
而在四奶奶被太平军软禁不知所踪时,柴九被彭铿鞭打,他没有躲,没有逃,他如一座碑一样立在人前。
而后,灯下疗伤的烛光掩映里,柴九身上那些鞭痕就好像最后知道了结局的我们,在柴九烛光中望着四奶奶离去的眼神下,接受那种名为知己的情谊的抽打,丝丝缕缕的疼痛,还有那些哽在喉咙里的火辣辣。
教堂里,四奶奶与柴九互换了角色回忆往昔,四奶奶哭着问柴九,为什么要回来,柴九未说出口的话就像是鞭梢扼住了观众的喉。
他要说什么呢?
说出口,还有没有这条无形的鞭子呢?
我们不得而知,只有听着知己这一鞭一下又一下的抽出这段余韵,这段留白。
柴九在渡口的两次回眸与船舱前两人的相望,终于换来一个两年后,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遗憾重重,影影绰绰,却一声一声敲打着名为知己的字符,一鞭一鞭抽打着戏外人的心,酥酥,麻麻,浅浅复浅浅的痒与疼。
长日将尽8.9[英] 石黑一雄 / 201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告别有情天 (1993)8.21993 / 英国 美国 / 剧情 爱情 / 詹姆斯·伊沃里 / 安东尼·霍普金斯 艾玛·汤普森
一般啦,为啥这部剧号称”好评如潮“啊。
情节还不错,起码足够吸引人看完,但好多地方还是落入俗套了的。
比如柴九的起死回生,太假了!
怎么说也是绑着块大石沉湖啊,就是个完整的人也怎么可能浮得上来啊,别说他还心口上中了一刀。
虽然编剧解释说是“心长歪了”,靠,在你心旁边刺了一刀,还扔湖里,就算不绑大石沉湖,失血过多也该翘掉了吧!
真是无语。
编剧就想不出个更离奇的逃脱死亡的情节么!
最大的bug是,开始的时候说康宝琦是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厨娘,说是跟她老公青梅竹马的,后来阿敏怀孕的时候,她也在札记中写”没想到我这么年轻就要当奶奶了“。
但后来三太太跟她亲家母去南通找王爷求情的时候,必正去找他妈妈,路上问别人说是”有没有看到两个五十多岁的女人从这里经过“,哇,这年纪相差得也够大啊最后还硬要把好的坏的人都搞死,真是不明白这编剧想啥呢。
还有就是康宝琦几次起死回生,都跟有个罩着她的“王爷”息息相关。
作为一部21世纪的电视剧,这情节的“觉悟”显然还停留在把人的命运寄希望于给所谓的“清官”手中的层次。
好吧,我承认这是这个故事所在的历史时期而导致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从而也就决定了这个故事情节尚可,但并不高明。
当然康和柴九之间的情谊还是电视剧中比较特别的,最后看到海棠把那张船票交给四奶奶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心想不是吧!!!
还好看到最后,对他俩的关系仍定义为“挚友”,编剧还算是脑子清楚,有点新意。
不过让四奶奶陪他两年治病哦,这个实在真是有点暧昧。
照顾他生活起居哦,这个可不是一般的“挚友”应该做的,“挚友”的工作最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交流扶持和支撑,当然还有必要时候的援手和物质帮助。
结果你把人家老婆晾一边,越俎代庖,你让人家海棠情何以堪,太剥夺人家做妻子的权利了!
演技也算是个亮点。
邓萃雯很适合这个角色,但感觉没啥突破,也就是个善良版的如妃。
如果说如妃精明算计,她就是聪慧能干罢了,换个好听的词而已。
而且这个角色说白了就是个高大全的形象,啥缺点都没有,圣人一个。
说啥都是对的,说有蝗灾就有蝗灾。
柴九这个角色相比倒真实可爱很多,从一开始的难民,到后来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但又一副义薄云天的样子,恩,还是蛮像那个时代的草包英雄的。
角色本身就性格丰满,被塑造得也好。
所以平均一下,给个中等的分数吧。
看着娱乐一下得了,咱就不这么认真了。
你看人家TVB 年年拍戏年年就那么几个人 场地也有限 群众演员更是就那么几十个 如果细心的话 剧情有时很幼稚和不合逻辑 但人家拍的就招人看 而且很容易带进去 放不下 你和里面的人物同悲同喜 你骂着反面人物 气着正面人物不明白真相 这种种现象到底是为什么呢 想我堂堂大陆内地 论资金 数倍于人家 论演员 哪个不是戏骨戏精论外景 大好河山 任你拍 怎么就拍不过人家呢 同样是拍戏差距咋这么大呢 想当年 张记中拍金庸剧 我很惊讶人家香港拍的版本还是有人看 就跟着看了几集 刚开始的时候就想笑 1个武林大会 才几十人 看咱们那场面 可是看到后来 放不下了 人家对人情的通透 对故事的把握 特别是每集设计的高潮 真是另人感叹 反看我们除了场面大还有什么呢 呵呵 评论巾帼枭雄 却跑题了 不过我是故意的 我在题目上也说了只是挺佩服TVB的 借这个地方 罗嗦几句 感慨1下 呵呵 我知道你们看出来了 是的 我是个TVB迷 我很怀念当年看 大时代 义不容情 的日子
康宝琦这个角色让我很唏嘘。
她本来是官宦小姐的出身,却因为情人没有赴约,弄到全家抄斩,一个人流落到当厨娘而已,而且一当就是20几年。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眼光的话,这女人的一生从她家破人亡,隐名埋姓当一个卑贱的厨娘那天起就彻底的完了。
别说是一个女人,就算是男人,都很少能在这样大的起落之下撑过这20多年的折磨。
但是她却隐忍而努力,并没有因仇恨而智昏,没有心理失衡。
这20多年,所幸的她还是在王府中做一个厨娘,看得出她做的很好,连王爷都知道她还颇为赏识,所以她没有浪费过光阴,一直增长着见识,连过去在民间逃亡的那段残破经历,都令她学到好多,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
这么说吧,在这个神奇女子身上,不管是好的经历还是坏的,都被她内化为滋养学识与心胸的养料,在这些常人所不能忍耐的磨折上面令自己开成一束奇葩。
所以,毫不奇怪的,当机会降临到她身上之时,她能够为爱人撑起门庭,做出种种壮举,在困境之中令一个那么大的家业振兴,如斯展开她荡气回肠的人生,如生花之怒放,让人拍案叫绝。
世人只看到她当蒋家四奶奶指掌家业时的风光无限,有谁去想她那20几年做逃犯隐名埋姓的寂寞与忍耐。
世人只看到她的爱人对她是无比的信任与爱宠,有谁想过这对苦命鸳鸯是多不容易才得以聚首。
然,人生的不公平对她并不是到此为止,没有“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HAPPY ENDING,命运对这个女人真的很吝啬,幸福短暂到如昙花一现,没多久爱人就患病,甚至久久昏迷不醒,好容易醒了,倏忽间又阖然长辞。
生离和死别,对常人来说,那几乎就是全部了,经历这些足以枯竭。
但对康宝琦却不然,她还可以把爱继续下去,即使只是孤零一人。
她还可以叱咤商场,应付家内家外的危机,智与勇毕现。
当然这只是部剧,但是这个人物,她的坚强、丰沛和精彩,让我感动感慨。
“世间什么爱最纯洁,你甘愿化振翅红蝴蝶”,这是颂歌,这是部很励志,给我以思考的剧。
也许我们可以学习不要抱怨生活有多少坎坷不平,不要一点事就讲什么压力太大自暴自弃,不要抱怨平凡平淡耐不住一点点寂寞,不要执着爱恨离别只要做爱的无私信徒。
女人的美在于她的韧性和博大,如水般温柔如水般深情,但在必要时她能掀起狂风巨浪。
生活不是静止的,只要我们始终干劲十足,不需要期待什么好运,尽力地尽力地去过每一天便是。
四奶奶真的好犀利么?
你地念下,这位女士,上攀着皇亲国戚级国家干部,下靠着大喊大叫的人民群众。
王爷给她撑腰都不算,哇塞,还有不离不弃的无锡百姓。
斗天斗地她都够了,何况她斗几个家贼。
数把牛刀交俾巨杀鸡,她还需要柴九吗?
还是需要,因为柴九需要做好四奶奶与四奶奶靠山之间的联系工作。
所以这部戏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成功的人,除了有靠山还要有助理。
一个人的气魄有大有小,一个电视台亦然。
把沧海桑田交给TVB,把战火纷飞交给TVB,把宗教交给TVB,把政治交给TVB,我甚至相信,你即使是把广岛的原子弹和四川的大地震交给TVB,他们照样用来组织一个子女争产的故事。
所以,太平天国也好,左宗棠也好,曾国潘也好。
那就是TVB永远的争产菜旁边点缀用的樱桃。
即使他们搬出CHAIRMAN MAO呢,其作用也不会超过戏中那个总是适时昏倒适时醒来的老爷。
我并没有怒其不争,因为电视剧,除了好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安全感。
我喜欢这样,无论TVB的主角们怎样深陷囹囵,我都可以对自己说:晤使惊。
因为TVB从来不玩沧桑巨变那一套。
他们只会在自家的后花园玩无险亦无惊的游戏。
玩的会有点傻,傻的就像每个爱看戏的人。
近期港片质量相当高的一部有几幕还看的落泪了邓小姐自然不用说狠角色只不过这次阴谋政治成分少了些非常大气智慧懂得人情世故反而黎同学大大成功发现现在港剧男主角有个趋向把那些十几年男二甚至龙套的升为一号黎这次演绎实在入木三分开始还有些讨厌柴九 蛮横奸诈还耍赖但后来越来越义气情意 尤其三奶奶被迫交权的时候海棠演的也不错很佩服四奶奶和柴九后期的感情虽然无半分言语但那眼神 知己相知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最重要的是活的痛快。。哈哈
老戏骨飚戏很过瘾~
两届影帝影后 打破TVB的传统的好剧 还可以 老剧情
我感觉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港剧里面 我最没得感觉的 真的好难看 我难以理解的难看 我甚至没什么情感与共鸣。
黎耀祥不错
阿姨你好强
剧情想咋写咋写,动不动大型撕逼,要不是两位主演演技在线,一颗星都不值
人生有几个十年
有种被评分驴了的感觉,代表个人觉得这部真的很烂= =,正邪都把标签贴在脸上,正没有正的气派邪没有邪的双Q,剧情发展完全不是正常人逻辑走向,各种不知所谓莫名其妙,为了对立而对立,矛盾冲突刻意做作,整个一场闹剧,看得好糟心,和第二部简直没得比,差评= =
相当讨厌四奶奶,一个站在人性高处的人
狗血得很好看
同学推荐的所以看了,也因为是邓萃雯主演的才看了,感觉一般吧,因为毕竟就一个人也较难全面地撑起一本剧,其他的演得一般啊,吴卓羲原本外型是我喜欢的款,但看了他在几本剧中的表现都是一般,真得很一般,这里的角色应该能发挥的也发挥不了啊。
为最近的第二部而开始补第一部,明天开始追义海了
大老婆好讨厌
xiao yue yu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估计是期望太高
如果没有第二部说不准还能给它三颗星。。。
这年看的最欢喜的电视剧了,欲罢不能。
吴卓羲终于不烦了。
TVB的电视剧看着看着就成情景剧了
热闹是真热闹,就是真的圣母没脑子。老爷死第一次之后故事就开始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