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无意间看到《驻站》这个电视剧,发现选取的角度非常有意思。
一个普通的民警常胜因为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打击,选择来到一个叫做“东寨村”的地方当驻站警察。
一方面,他是为了追随师父老孙的衣钵,一方面也是为了避世,他以为可以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找到内心的宁静,没想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等待他的不是宁静,而是必须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基层警察,如何和当地的村民搞好关系,打成一片,还受到他们的尊重,是他需要面对的课题。
他的师父老孙在这里当了一辈子驻站民警,还有做笔记的习惯,他不仅得到了全村人的尊重,还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孙公安”,而常胜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看了几集以后,个人认为,这个电视剧的立意是非常高的。
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警察的日常,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比如孩子升学的问题,妻子怒其不争的问题,升值加薪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一个人的很多面。
可能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只看到警察执行公务的样子,但我们通常会忘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绪,有私欲、有自己的生活。
这部电视剧里郭京飞饰演的常胜并不是一个刻板印象,只有一面的警察,而是充满着“人”的味道和属性。
他也会发火,他也会好心办坏事,他还会和民众拌嘴。
而这些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一些细节刻画描写出来的,比如有乘客在坐火车的时候把手机掉在厕所里了,需要常胜在火车经过的站点寻找,他也会表示很臭味道很大不愿意去,捡到了手机也是一脸嫌弃用稻草捆着拿得很远,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
比如他不认识化肥,因为没有在农村呆过,错把泥土当成了化肥,抓了几个嫌疑犯。
比如当得知当地的恶霸张莱西拆了他的信件(离婚协议书),他也会当场发飙没有好脸色。
这种有血有肉的处理让我们认识到警察也不可能什么都能忍,但这并不妨碍常胜作为一个好警察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在遇到问题之后不是选择躺平,而是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并且真心为了村民们好。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得知村里的孩子经常因为钱的问题不能读书,父母不让他们继续读书,而是要去务农的时候,他深入群众,一家家去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整个电视剧的基调是轻松愉悦的,有点喜剧的元素,让观众在开心之余,又看到了现实中的一面。
常胜的老师是孙公安,从“老孙”到“孙公安”之间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在翻看老师的驻站笔记中常胜发现,老孙记录的都是这个村子的点点滴滴,如何与村民们相处的真实感受,只有真诚和尊重才能赢得村民们的绝对信赖。
就像他的直系领导说的,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做到想他们所想,帮村民们解决切实的问题,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不能假大空,不能形式主义,更不能高高在上假装关心。
村民们很多人虽然没接受过教育,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谁是真正帮助他们的,谁是带着目的而来。
剧中有一个人物特别有意思,那就是老师王冬雨,她是村长的女儿,接受过教育,有很强烈的反叛意识,她一开始一点也不喜欢常胜,认为这个警察就是从上面调来镀金的,做做表面文章,对农村根本不了解,敷衍、轻视,所以,她处处和常胜做对。
但是在一次次“不打不相识”下,她渐渐认识到,常胜并不是她想象中那样,他和老孙一样,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警察,只是他们的性格不太一样。
于是,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常胜终于真正地深入到东寨村的内部,和村民们建立起了真正的革命情谊。
《驻站》根据第十三届金盾文学一等奖同名作品改编,有真实的群众基础,有细节做支撑,是一部既好看,又有真情实感的电视剧。
看完前十集的我,决定继续追下去。
这个傻der王冬雨到底对于这部剧起到什么作用了???
除了跟个智障一样毫无理由的怼人,没有刻画出来任何人物性格,而且怼的还是个在正常履行职责的警察,为什么会有这么恶心而毫无意义的角色啊,单纯就是为了恶心观众的??????
好好的一个剧,本来挺有意思的,现在因为女二要被劝退了。
导演🧠是不是秀逗了???
非得喂观众一口屎?
后悔早下定论给了三星,应该一星的。
本来以为是跟警察荣誉差不多类型的轻喜剧。
看到一半就是烂!!!!!!
什么年代了还拍这种人民跟基层警察充满矛盾的片子?
老孙受伤了还非要把人家安排去驻站,因公殉职后全派出所上下没一个人对老孙觉得愧疚的!
男主代替师傅去驻站这段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法,非要用这种牺牲这种烂透了的方法推动剧情发展。
而且案发现场那么多脚印跟爬行痕迹,这点痕检查不到?
追出宫你他妈也得给我查啊。
还非要给男主安排一个不理解他工作的老婆。
好,又把女性刻画成不管孩子心理健康只求成绩的偏执母亲,不在意丈夫工作只在乎他能不能升职的老婆!!!!!
常胜要给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到驻站的学校去上学?
不是不在乎教育吗?
为什么不在自由的大山里教孩子吹口琴?
为什么不呢?
如果说驻站是一个马桶,王冬雨就是这个马桶里最臭的屎。
从头到尾的超雄。
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考过教资的老师,自己父亲还是村主任,会如此不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吗?
也不知道是演员本身有问题还是这个角色有问题。
而且用脚想也知道这个角色后期会被常胜感化或喜欢上常胜或成为常胜融入村里重要的一个工具人。
烂!!!!!!
从头烂到尾!!!!
真他妈高看郭京飞了。
路过吐一口再走。
——————————1.17 有冷静的豆友提醒我跟郭京飞没什么关系。
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是剧还未播出时各个平台刷到的预告片都是轻松诙谐的基调,再加上我本人以往比较喜欢郭京飞的电视剧(不算粉丝但是他的剧跟采访也都看得比较全了),选的剧本一直都比较牛(跟殷桃那部除外)。
结果看到第七集为止就是一个大大的诈骗。
所以这个剧评不针对任何演员,只辱骂剧情跟编剧。
对剧情理解有其他看法的欢迎理性讨论。
但是改变不了我对这部剧的看法👌
看完了头四集,《驻站》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了刘震云写的《一地鸡毛》。
作为一名80后,我父母那辈对我最常说的话就是:去当公务员啊!
当公务员好,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
但《驻站》中展现的这名基层警察的生活完全打碎了我对公务员的滤镜。
他不仅不闲,反而很忙;生活也是一地鸡毛,日子过的稀碎。
虽然整部剧是轻喜剧的画风,但细想来,常胜这开篇可谓是遇到一个地狱开局:1. 最大的烦恼,来自于老婆,小孩小升初,老婆想让小孩上四中国际部。
和所有焦虑的家长一样,老婆认为“不能让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再三委托常胜去联系招生办主任。
但是常胜觉得,这事儿应该相信小孩,考不考得上是他的造化。
要真拿自己的职位便利去换小孩的学位,行不通也不划算。
(在这点价值观上,我是严重无限同意常胜)2. 工作上连连受到打击,首先是被上级的公安盯上了自己出警不戴帽,其次在抓人贩子的时候被干扰,正好和人贩子擦身而过——也因此而丢掉了唾手可得的副所长的帽子。
随后,这件事也成为了离婚的导火索。
3. 人际关系方面,最亲的师父去世。
试想想,假如同样是你,遇到这样的开局,会怎么办?
是感到绝望?
还是抱头痛哭?
还是每一件事都选择放弃?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是全剧的核心所在。
也是主人公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平常心。
就离婚这件事来说,老婆认为“不能让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非要将本就没资格进四中国际部的小孩塞进班里。
而常胜却觉得,这事儿就是小孩的命,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咱也别强求。
所以,本质上,常胜和老婆的矛盾点在于价值观不同。
在面对对方价值观不同这件事上,老婆采取的方式比较极端:离婚。
而常胜,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耐心和忍让:首先,忽悠老婆已经联系上招生办主任了,想拖一拖,拖到小孩入学就好了。
等被发现以后,他都一直在好好说话,哪怕两人吵到扔蛋糕了,常胜最后还是去重新买了个蛋糕,陪小孩过完生日,接着老婆丢来的钥匙帮她停好车。
哪怕最后在厨房里确定离婚了,也不忘抱住老婆。
你看,哪怕离婚这么大的事情,哪怕常胜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仍然会配合妻子把该走的流程走完;哪怕有再大的火气也好好商量好好说话,哪怕遇到再大的打击也能接纳,哪怕再大的困难也选择了扛住——这正是我好久不见的平常心,也是常胜这个平凡的主人公身上闪光和吸引之处。
当然,他的这份平常心,不仅仅体现在夫妻关系上,在和儿子的打闹中、和所长大刘的心直口快中、和朋友的滚地打闹中,我能看到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耿直的下属、一个赤诚相待的朋友。
也正是他的这份平常心,让我感觉这部充满了生活鸡零狗碎问题的剧,不仅不那么压抑,甚至有点轻松、愉快。
我拉了后面几集看了一下预告,后面的剧情大概是常胜代替了师傅老孙的位置,选择了驻站这个苦活,而在这个苦活里,注定要和难缠的“土里鳖”激烈交战一番。
但我相信,只要常胜有这么一份平常心,无论后面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最终一定都会克服,这部剧也会有一个完美结局。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生活可能暂时委屈一个乐观正直的人,但不可能总是。
在追剧之前先看了《驻站》的原著小说,内容同样聚焦于普通人的成长和转变,《驻站》的魅力在于用幽默解读枯燥乏味的民警日常,连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都能变得饶有趣味。
《驻站》以独特视角将目光投向了驻站警察这一鲜少被大众聚焦的群体,并以多线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常胜作为驻站警察的工作和生活。
郑晓龙监制、刘雪松导演、郭京飞主演的阵容也成为了本剧的品质保障。
剧情围绕着常胜调任驻站警察的经历徐徐展开,初来乍到,他面临着诸多棘手的状况,从日常站点秩序的维护,到与周边居民复杂关系的处理,每一件事都充满挑战。
当地一些居民出于生活的窘迫,偶尔会有一些违法而不自知的行为,常胜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
在应对犯罪团伙时,常胜又需要发挥过人的胆识和专业素养,与恶势力展开周旋,守护站点的安全与秩序。
常胜的角色弧光在他与周边居民从误解到理解、从冲突到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孙艺洲饰演的张彦斌也给他带来了工作层面的冲突,让常胜本就不顺利的职场生涯雪上加霜,但是随着大家关系的融洽,彼此互相理解和包容,也出现许多温情与感人的画面。
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本剧可谓下足了功夫。
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色,电视剧的选角尽量贴合小说中的人物内核,并且都是演技过硬的实力派演员,借助演员的精彩演绎,将不同群体的性格特点和行事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驻站警群体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化的警察形象,而是有着普通人的烦恼、困惑与坚韧。
同时,剧中的配角们也都个性鲜明,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层次,让东寨的世界变得更加真实生动。
在主题表达上,《驻站》不仅歌颂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精神,更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警察形象。
驻站警的工作相较于刑警、法医等工作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琐碎日常。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没有将驻站警的工作过度神化,而是聚焦于巡逻巡线、处理货盗、调解纠纷等琐碎日常。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近乎千篇一律,可郭京飞和其他演员搭档产生的化学反应,将单调乏味的烦琐日常演绎出荒诞喜剧的色彩,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在讲述手法上,《驻站》并没用说教和口号去体现驻站警工作的艰辛,而是在情节中润物细无声,在各种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展示驻站警们的坚守与挣扎、平凡与伟大。
而在角色塑造上,《驻站》也告别伟光正的警察形象和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形象,常胜和周颖在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一度陷入困境,但依然选择以各自的方式勇敢面对。
张彦斌和其他局里的同事们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
这种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2025年,我们需要更多元的角色和更写实的故事,大题材大事件固然震撼,小人物小场景也别有洞天。
《驻站》是一次小众题材的可贵尝试,在职场轻喜剧的细分赛道交了一份刻画基层民警的优秀的作业。
提起“驻站警”,许多人一定觉得这个名词很陌生,可若是要提到火车站,提到无边的乡野,提到抓捕大山里的匪盗,或许你就会瞬间明白,“驻站警”是一份棘手的工作。
以往的影视作品里最常出现的是刑警、特警或者辖区片警,但《驻站》颇具创新意识的将视角聚焦在了驻站警这一特殊群体上。
所谓的驻站警,是指派出所在警力难及、不具备建立派出所条件的车站派驻的公安民警,他们不仅要在铁路沿线巡逻巡线,还要担负车站周边治安环境的管理。
我家中有人在铁路系统工作,跑工程时经常一去几个月不回家,而驻站警的工作同样也是孤独与辛苦的,在那些偏僻的小站,很多地方常常只有一两名警察在那儿常年驻守。
生活流温情叙事,多线并行,张弛有度《驻站》从开篇就呈现出一种看似平淡清新,实则十分用心的气质。
开头,一段京剧《挑滑车》的引用十分惊艳,寥寥几句唱词就将全片气质展露出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杀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第一集,驻站民警孙二勇接到村民的匿名举报,说是夜里会有人到火车上盗货,警察因此设下埋伏,但等到真正清算逮捕人数时,又发现和举报里说的人数对不上。
这是一个引子,讲述了东寨村形势的复杂,而故事也由此开始,向着四面八方延伸。
在整体的结构上,剧是一个多线并行的模式。
按照人物线走,主角是郭京飞饰演的常胜。
别看他名字叫常胜,其实他生活里一点儿也不顺。
一边是复杂辛苦的工作,一边是儿子的升学问题,常胜被夹在里头,很难做人。
妻子要求他拿下副所长的职务,好以此增加自己家庭的人脉底气,让儿子可以升入名校。
可偏偏这个当口,常胜和一个人贩子擦身而过,没有抓到人。
常胜因此愧疚不已,因此当被告知升职暂缓时,他完全接受。
常胜人没抓到,妻子准备的饭局他也没参加。
一边是工作上的失误带来的挫败感,一边是在爆发边缘徘徊的婚姻危机,这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好像陪着常胜在面对着生活的艰难险阻。
双重打击已经够可怕了,常胜的师父也在这时因追捕匪徒离世,在局里的决议下,常胜踏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驻站生活。
一地鸡毛VS人间温情,就爱看常胜的生活小日常这几年,生活流叙事大行其道,这说明,在郑重其事的交代剧情外,其实观众也很喜欢看一些日常生活里的“闲笔”。
在《驻站》中,有关常胜的生活与职场闲笔,可是看得我津津有味。
比如他和儿子你来我往的插科打诨。
常胜之前逮捕匪徒的时候“打了人”,结果视频误传了,搞得沸沸扬扬,害得常胜的儿子在学校里跟人打架。
儿子本来觉得被人打了,眼睛肿成熊猫,不好意思去学校,常胜就用妻子的眼影盘,给自己也画了个熊猫眼。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常胜其实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但常胜的妻子周颖却跟他截然相反。
周颖在一个做移民中介的公司工作,日常接触的都是较为富裕的群体,她自己也因此生出鸡娃之心,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去最好的学校。
两个人一个太用心,一个不用心,导致最后劲使不到一处去,产生了巨大的夫妻矛盾。
在工作中,常胜是一个富有经验,极擅于跟人打交道的基层民警。
在一次车站抓捕小偷的工作里,他遇到了调派来的警察张彦斌,博士毕业,做事有板有眼,质问常胜为何放走了小偷。
而常胜反手抓住了真正的小偷,并从其身上搜出了皮夹子。
张彦斌是典型的学院派,身上有着浓浓的理论气息,而对比下来,常胜则是一个精于实践,更有松弛感的老道民警。
郭京飞很善于揣摩这类小人物的心理,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常胜的台词常常可以把我逗乐,他跟同事之间那种幽默的日常,总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尽管剧中出现了一些十分严肃的元素,包括车站偷盗,儿童被拐等,但整体上来说,基调不是悲苦型,而是轻喜剧型,强调了一种有苦有乐的生活氛围。
全员演技在线,人物伏笔一大堆这部剧的结构挺有意思的,从很早就埋下了伏笔,告诉我们,阿如那饰演的张莱西会“搞事情”。
张莱西一出场就霸气十足,说自己从深圳回来如何如何,一副不将他人放在眼里的架势,目前我看了六集,还不确定未来这个人究竟会干出什么事。
但由于事先知道了他有可能犯案,我反而更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想看到他与常胜的正面对垒。
《驻站》里,脸熟的演员挺多的,老戏骨也多,每个角色都很贴脸。
郭京飞的表演颇有分寸,拿捏得很到位,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基层驻站警形象。
他说台词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就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物,毫无违和感。
阿如那扮演的张莱西,自带匪气,看两眼都让人觉得害怕。
不过,我觉得他在演绎这个人物的时候还是很有层次感的,这个人身上并不是那么的莽撞,他其实挺有头脑和自己的分寸的,他现在属于捏着一张半明牌,接下来他的剧情如何走,我还挺期待的。
格外值得一说的是刘佩琦饰演的孙二勇,因为整部剧第一个近景镜头就是给他的,所以他的面部表情和人物故事格外的感染人。
他是一个常年驻站的警察形象,经常需要一个人守在办公室里,他演出了那份朴实与忠诚。
在最后追捕匪徒的环节,看得让人很揪心,不忍看他倒下。
林永健饰演的村主任王喜柱也挺有意思,他表面和善,内心复杂,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
常胜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应该还会经常和他打交道,且看常胜见招拆招了。
总体而言,《驻站》既有钩子伏笔,又有轻松幽默的基调氛围,非常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最近跟父母一起追剧的时候,还能坐一起交流剧情,可以说是传说中的下饭剧了。
全电视剧,除了主角,全员神经病女主:警察家属又是送礼又是走后门,一心想上四中,一心想离婚。
老公受伤不管,老公驻站不管,角色这么扁平莫名其妙。
女二:一出场就大喊大叫,跟警察起冲突,后面动不动就起冲突,无理取闹,后面又爱上了,莫名其妙。
还是个老师,三观不正的老师?
孙艺洲:莫名其妙,是博士不是傻子,是非对错还得认吧,为了塑造一个读书读傻的博士警察,愣是把人塑造成傻子所长,所长的领导:太随便了吧,太随便了吧,骨干去驻站,你知不知道公安培养骨干要花多少精力,一会儿是个要提副所长的,一会儿就下放驻站了,会不会太离谱了,就算孙艺洲来接替副所长之位,那也是骨干啊,花个几年培养人,然后扔掉,有毛病?
村主任:一个村主任的格局就是个流动红旗?
几个街溜子:冲突起的莫名其妙这部剧本来看郭京飞的几个片段还以为很好看,结果,啥玩意儿,莫名其妙,浪费时间
挺好的现实题材,挺喜欢的演员,不错的角色塑造,但是剧情逻辑上还是有点难绷。
我们不是不允许主角犯错误,但是主角的行为处事得尊重他的人设、尊重他所在的背景。
比如,剧中陈数和郭京飞关于孩子升初中的斗争就虽然让人上火,但是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母亲,因为焦虑所以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丈夫因为不知道怎么跟老婆沟通选择欺骗,都是比较符合人设,也符合故事背景的剧情展开。
但是,有几个关键情节的展开就不合逻辑了。
比如,郭京飞追人贩子,为什么会被卖假水的分心?
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他一个老刑警,还分不清轻重缓急吗?
不过尽管如此,虽然他疏忽了,但因为这个影响他提副所有点牵强吧,又不是领导交代他什么任务他没完成,或者因为个人私事耽误了公事,他只是忙于处理其他公事错过了,何况剧里甚至不能确定他跟的就是人贩子,因为这个处理郭京飞太过分了吧。
别人还不如他呢,连异常都没发现。
比如东寨货运总被盗,说明是一个有重大隐患的地方,结果就派一个老警察。
快退休的老警察还冠心病,被袭击之后,所里还上赶着催他去复职,既对警察不负责,对人民也不负责。
最后老警察死在巡线路上了,就算不提被犯罪嫌疑人害死,这高低也算因公殉职,属于烈士吧,结果剧里政府和公安部门一点表示没有,基本上是同事们自发去的,郭京飞摇的人,就来个处长就好像多大恩德了。
所长这个人设应该是很有人情味的感觉,但是看他拿副所催郭京飞、欺负老实人的样子倒像是个反派。
然后郭京飞这个角色原本一直是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关系的老刑警,到了东寨突然就变成愣头青了,到处得罪人。
整体来讲,只能说挺遗憾的。
典中典老/登/片,没有一个正面女性角色,连女jing/cha都是怕吃苦怕受累的,妻子是典型中国家长拼命鸡娃、无脑砸锅卖铁也要追求好的学校、为了移民海外,甚至学习理发?
在国内是正经有工作的,凭啥到了海外就得给人剪头啊???
男主是j/c一心扑在工作上,但也只需要工作罢了,而女主白天要工作,晚上要鸡娃还得照顾婆婆??
这么辛苦还变成破坏家庭的恶人。
如果当j/c就必须占据所有的时间没精力照顾小孩,那你生什么呀?!
还有堂堂有文化的女教师,一心为了孩子甚至拿自己的积蓄去贴补资助读不起书的小孩,这样的人物居然被写得疯疯癫癫的,后来喜欢上男主的戏份更像个神经病…两个女性角色,为了这么个男主,还要各种吃醋雌竞?!
而反观男性一水的正面人物,最多也只是性格不同,看起来是天降抢走了副所长的位置,然后通过各种小事件解释其实这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男性j/c(无语)。
一开始所长求着男主去帮忙驻站,好家伙一回头就不管不认账了,然后到了结尾又为了男主拼命想办法主持公道???
这设定一点连贯性都没有,全是为了推剧情而推剧情。
如果不是为了陪父母真的早就看不下去了…
《驻站》算是国内少有的展现基层驻站警察生活的“复合型题材”电视剧,以主人公驻站警常胜为核心,融合家庭日常、案件侦查、乡村发展等多条叙事线,构建出一个熟悉的城乡生活“众生相”图景。
呈现了一份职业责任,一种传承的接力,一首平凡人奏响的不平凡的乐章。
常胜是花城北站派出所的一名警察。
他反应机敏、经验丰富,在花城北站已经游刃有余,他有自己一套工作逻辑,看似“不合规矩”,但表现十分出色,也即将得到一个升职副所长的机会。
常胜的家庭状态表面看起来也十分稳定,夫妻感情和美,儿子调皮,老母亲虽年事已高,幸在身体没有大问题。
常胜的生活似乎风平浪静,工作上无非是跟理念不合的博士同事,发生一点小口角,妻子焦虑儿子升学,他不愿托人情,几句话也能勉强掩盖过去。
但表面的平静无法掩盖暗流涌动的一系列必然会浮出水面的矛盾。
从常胜无意间错失了一个抓捕贩卖儿童嫌疑人的机会,从而失去晋升机会开始,冲突接踵而至。
妻子因与常胜的教育、家庭理念不同,提出离婚;老孙在东寨站意外去世, 花城派出所无其他合适人选,最终决定由常胜接替老孙,一人驻守东寨站在花城北站,他会故意利用火车站里奸猾的小商贩赵广田,来抓捕小偷团伙;被新任同事张彦斌(孙艺洲饰)怀疑通过定制锦旗来谋求私利,他直接一番人情事故输出,噎得对方哑口无言。
驻守东寨站之后,常胜震慑东寨村闹事的流氓青年们,他安装假的监视器,也会用假照片作为证据,逼迫小混混吐露实情。
刘雪松导演说,《驻站》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讲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那些必然的曲折和“不得不”。
在精明老练的外壳下,也有厚重的温情。
《驻站》中最打动人的剧情之一,老孙在东寨村去世之后,常胜开车送回老孙的尸体。
他发现老孙破损的鞋底,弯下腰仔细脱下老孙的鞋,换上自己的。
虽然没有台词,但观众完全能从这个动作里,感受到常胜的重情重义的一面,情义之下压抑着的悲痛情绪。
当遭遇那些“不得不”的时刻,面对人生的“无解“问题,常胜有自己的固执,会陷入挣扎、无措。
面对妻子提出的离婚,常胜不知道如何有效处理两人的矛盾,儿子的教育问题是夫妻二人之间无法调和的裂缝。
他只能与妻子争吵之后,一时之气砸了给儿子准备的生日蛋糕,砸完之后又默默去补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独自一人来到东寨站,面对空旷的铁道,听着老孙留下的京剧选段,孤独侵袭而来,他想念老孙,故作轻松地说师父要不我给你打段军体拳,一时不察闪了腰,痛得蹲在地上,最终嚎啕大哭。
似乎所有的痛苦只有跟随这个意外,才能有一个合理的崩溃时刻。
《驻站》里的常胜,或许是目前国产剧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复杂而立体的“活人”,作为警察、作为丈夫、作为同事,他呈现出的面貌是丰富而融合的,未必全然讨喜,可偏偏是这些毛刺,交织的苦乐,让他分外真实。
这种复杂性,不仅仅是常胜一个特质,而是贯穿整部作品的特点。
他向观众抛出一个问题:当生活逐渐失序,一个中年人该如何重建自身的秩序?
《驻站》还在继续,还无法得知,常胜与花城、东寨村的结局到底如何。
但能肯定的是,这是市场上需要的故事,驻站警也是应该被看到的一个群体,通过郭京飞塑造的常胜,公众或许能看到生活的失序、人性的毛边,复杂但立体的人物,“有彼及此”,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支撑。
就像刘雪松导演说的,“或许这种‘不得不’,恰恰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属于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
受不了这让人上火的制杖情节,一个赛一个的都特么有狂躁症。
看预告本来以为是喜剧呢,结果还是家庭伦理剧……头三集一般,没啥意思,是能5倍速过一遍的内容,而且预告基本都讲完重点内容了,看正剧浪费时间,也好浪费钱啊。白瞎了这演员班子!(再追10集。要都是这3集的质量,我就不改分了!是不至于报看到1星,但是也是真的对不起我付出的这么大的期待,太让我失望了)
陈数原来演技这么差啊,还有那个微笑唇也很出戏。郭京飞两部刑侦剧同时播,质量都不咋地,另一部老婆整容脸更严重,整容脸能不能别演这种剧了,去你们的偶像剧不好吗?剧情水的都不知道主题是什么了,婆婆妈妈的鸡飞狗跳,毫无逻辑
这配乐和黄金三镖客也太像了吧
2025了居然还有女生给男主挡刀的剧情……
还是有些悬浮,不论是拍摄的质感还是表演,演员完全没有深入人物,有一个镜头:李浩菲和林永健从他们家那个破旧的平房里出来,我只觉得他们和背景是割裂的,他们俩不论怎么妆造,还是明星、并不是村民。第二,依然是爹味十足,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依然满是刻板印象:教育焦虑的母亲站在了全家的对立面,几乎丧偶式育儿的父亲是真正“爱”孩子的完美家长。第三,到底是什么资本在捧李浩菲啊?王冬雨这个角色被她演得像个痞子混混,甚至演痞子都用力过猛,她一出来我真的完全看不下去….还是有些情节完全是为了戏剧冲突而设置冲突,大结局还是意料之中的大团圆,也挺好的吧。
前期智商全员在线,后期每个人都草草收尾,刻意把女性都拉为陪衬,开始降智。张莱西这也算不上什么感化,站长郑义为什么做这些 吃了什么死的都莫名其妙,这剧让我摸不到头脑,尤其是结尾的夫妻复合仿佛就是为了复合而复合,冬雨的爱情怎么就这么简单就没了……那设置这个又要干嘛
一点逻辑都不讲了吗?抓人贩子被一个卖假水的吸引注意力,这是一个正常人该犯的错误吗?还是一个老警察
十来集下来,个人觉得驻站这部剧确实非常的好,每位演员演技精湛,每个人物塑造的都非常饱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值得观看
挺爱看这种剧的。接地气,不说教。想起张叔演过的,营盘镇警事(巧了,也是郭京飞演的)。扣一星是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王冬雨,希望她后续剧情出场不要超过三分钟。家庭伦理部分看着也憋屈,陈数这人设太讨厌了。八集了,这东寨村还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啊,完全不把帽子叔叔放在眼里啊。
这个故事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演员也还行,郭京飞演技很好,只不过人物设定和矛盾安排有bug
编剧一定是男的吧,不然怎么再窝囊废的男主也能娶到陈数这样的老婆,还有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上杆子为男主挡刀子(字面意思),更别提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驻站》通过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巧妙地将驻站民警的工作与生活穿插融合,去展现他们面对复杂形势时的智慧与勇气,让人物呈现得更加丰富多面。郭京飞的表演真挚而深刻,让观众在感受剧情张力的同时,也对驻站民警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整体来说,这部剧很好地拿捏了驻站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冲突与平衡,把我们熟悉的家庭矛盾和陌生的驻站工作诠释得温情与幽默并存。常胜面临的问题也是那个时代家庭&社会话题的缩影,套用到今天依然能跟我们的日常接轨,看得很有代入感。
常胜和周颖的争执都好典型。在亲子升学的选择上,既有那个时代父母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引发的争执,也有常胜坚决拒绝以权谋私而让妻子搓火导致的矛盾。其实不是谁做错了,更多是所处家庭身份和职业身份带来的天然冲突。而两人家庭层面的矛盾的真实呈现,也拉进了驻站警察这一特殊职业和普通观看者之间的距离。
结尾没有小说好,但是核心都一样,做好群众工作的唯一法门:当自己人。
最近中意郭京飞来看的 剧情是到后面又臭又长 我承认冬雨妹子可爱 演技也不错 但为什么非要加这条感情线呢? 乱七八糟 东一片 西一片的
好无聊的家庭线,无人在意孩子升学问题。
好在能真正把警察和平民的鸡毛蒜皮当做主线来铺陈;坏在可能觉得实在没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把主角身边的所有人都写成了犯罪分子也是听够呛的。
驻站里郭京飞的儿子是小林栋哲 还在挨打路线上一路飞奔
陈数啊,你整什么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