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大部分剧情都在讲人类的渺小,对大自然只能做到了解一部分,也不能改变什么,人的能力和认知都是非常局限的,自然只要改变一些因素就能对人类造成末世性打击,即便面对这样的灾难人类能做的也很少。
大概想传达人生自海洋和海洋息息相关,要依靠海王生存,保护海洋就是保护自己。
伊尔具有智慧,但它反馈的都是人类的相应行为,不具有主观的攻击性,最开始的攻击也是回应的人类长期对海洋的破坏行为,面对女主的善意甚至在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也有将她活着带出海洋的善意,自然也是如此,人们怀有善意对待自然,哪怕历史上对自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创伤也为时未晚。
一星给剧,一星给自己的耐心。
1、打开电脑输个密码也要镜头,太多不关要点的画面,拍4集都有多余。
2、第5集那里海啸来了,那女的坐车里嗝屁呢?
她被男友抛弃,搜了一下海底滑坡,44:56的画面海啸不说推多远了,但是手机打的是西格尔,就算逃不了了也要跑一下吧,还坐在车里面了没开车。
3、所说的在海底深处存在着一种集体智慧,原来是一团会发光的水一样的东西(名字叫伊尔,有种群),存在了2.5亿年。
人类在破坏地球,于是出现了种种的自然灾难就是伊尔出来信号,以警告人类。
4、最后一集的的好几段对话画面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
5、最后看了一下原来是周末双休,不用加班的,一年甚至可以有一百多天假的德国拍的。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地球上不只有我们……也许,我们并不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高等智慧生物,自己八集故事看下来,倾向于理解为突然出现的那些海底蠕虫,Yrr是比之人类更早存在于地球上的“原著民”,当然自己身边一些朋友看过剧集说是剧中明确暗示了,yrr是远古时期从外太空来到地球之上的“天外来客”,可是无论是哪一种,只能说,地球上,人类,并不孤独,对吧。
每集开始十分钟的灾难,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说划着独木帆船出海捕鱼的渔民再也上不来了,比如说,温驯的庞然巨鲸开始跃出水面就为了让观光船船毁人亡,比如说新鲜的龙虾喷溅的汁液让主厨和学徒命丧九泉,比如说,忽然横行霸道的螃蟹上岸啃咬人类,比如说忽然出现的海啸,比如说可以让船只忽然倾覆的存在,再比如说海边建筑物的轰然倒塌,前面五集故事,每集开头都是世界各地的这样的状况,而鲸鱼学者,石油公司工程师,海洋学家,医学工作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这些人们,只能知道自己身边发生的状况,你会看到,没有上帝视角的人们就算是在现在科技极度发达的时候,依旧无法将事物发展第一时间联系起来,除非是已经有了构想,整个故事其实推进挺慢的,但是正因为这种慢情节推进反倒更加增加了观众的忐忑情绪,而至始至终,我们看到的只是海底的蠕虫,或者说一种很小很小的存在,但是它们可以影响贝类,影响鲸,不断创造新的物种,是的,这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一种物种,而是让已有的物种进入一种特殊的进化路程……而这种情况,对于人类,并不是好事……作为一部与科学联系紧密的剧集,这部剧中对于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展示的十分到位,比如说观察,比如说采样,比如说与生命沟通的方式,再比如说科研需要经费的筹措方式,甚至是不同的学者对于大胆到有些荒谬的猜想的不同观点,对于了解这些的人来说,看起来倍感亲切……再说到故事的核心,人类到底是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Yrr的存在或者是此时的行为到底是物种自己无意识的行为还是真的是对于人类行为的忍无可忍的一种反击呢,剧中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至少第一季中并没有太多的明确表示,而且故事后面三集,专门的研究队伍总算是凑起来了,而有人存在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准确无误的按照既定计划做到,比如说船长的一意孤行,比如说女主角的坚持,毫无疑问,第一季结局之处告诉我们,故事才刚刚开始……总的来说,剧集是根据原著改编,不过自己没有看过这本书,虽然是德语剧集但是还是以英语为主,自己观看的是cq字幕组的成品,质量还算可以,故事属于慢热类型,但是循序渐进的各种问题,全世界各地出现的异常现象,犹如不断上紧的发条,让整个故事的戏剧张力不断拉紧,而对于深海,对于远洋本来就存在的恐惧的人看到部分画面的估计会有强烈不适,从前半部分的世界各地的铺垫到最后一众科学家联系起来提出大胆的推论,然后到拥有勇气和肩负责任的科学家做出决定进行探索,这个过程更是让对于科研经费的筹措发憷的人看的感同身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科研经费提供者是日系的公司,这一点耐人寻味,剧集后半部分,对于Yrr的研究,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方法论,至于结尾处,女主到达的地方Yrr的发源地么,这种神秘生物对于人类的诉求是什么,人类能否统一自己的观点与之进行交流,而这种新的变化对于世界格局对于人类发展又会有什么影响呢,自己还是挺期待有第二季的,个人评分8.8分,推荐指数五星。
看剧时脑海里一直在回响尼采《善恶的彼岸》中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不同于美剧的叙事风格,色调深沉,故事的悬念多线铺开又能归于主题,剧中人物面对未知的危险,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抉择,这何尝不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渐渐丢掉的东西?
未来的不可知能否成为我们前进的原动力?
我不知道。
或许一次小小的坚持自我,勇敢的面对每天的现实生活就是平凡的我们最大的顺利!
期待第二季!
作为一个科幻设想并不超前的故事,它拍出来的时机太晚了。
年初那部英剧《钻井》的理念几乎和本剧如出一辙。
同样的远古智慧生物、同样的发光形式族群、同样的想毁灭人类、同样的主角群想联系它们。
但是看到最后有原著及大投资大阵容加持的本剧观感还不如亚马逊原创《钻井》。
是,《钻井》一样慢节奏,还全剧谜语人故弄玄虚,相比之下《种群》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可问题也在这儿。
《钻井》主打就是一个围困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的暴风雪山庄式探索自救,所以它只要做到了足够的沉浸感,观众是可以接受在这一小块地方绕圈子抽丝剥茧的。
而《种群》,撇开某几集露一脸的秘鲁、威尼斯、南非海岸等地的异常灾害,前期主要集中在北海的设得兰群岛、北大西洋的挪威海、加拿大温哥华岛及法国海岸的异常探索。
如此几个风貌截然不同地区的刻画,使得本剧很难达到一种相同气氛的沉浸,加上他们聚合起来的时间又太晚,所以前期完全是各行其是的一盘散沙。
甚至到了后面他们终于聚集起来一起出谋划策了,都没有一丁点儿凝聚感。
每个角色都卡在自己既定的位置上完成任务,不论前面花了多少生活戏份去塑造他们各自的形象,最后上了船大家都是大同小异的科学输出工具人。
在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上这么多年了依旧只有《Sense8》能打。
即使本剧的主角群们确实都是不熟的同行,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但是对他们各自承担的重任背负着什么样的情感,刻画的也很差劲。
这是The Rig
这是The Swarm
你们对智慧海洋生物是真没别的想法了吗?
剧情上,由于我当初看书被男主一出场的爹味熏到难以为继,所以并不知道原著的深度如何,单从剧集呈现的看来,多少是有点智力障碍吧。
主角群和理事会的会议就像小学心理教育讲座——小规模走个形式,实际上啥都没助益。
看,我们的无国界“救世团队”,包括两个未毕业的博士生,其中一个还在事关人类存亡的谈话上玩证件。
最后他们发现了能消灭智慧生物的法子,马上就是,来,让我们干死它们吧。
EXM?
没听人刚才说大剂量对人类有毒好伐?
海里都是那群智慧生物,你想把整个海洋都倒满氯氨酮?
哦,非要等激怒它们之后,才明白哪怕是想也做不出这个量。
我去原文搜索了一下好像书里没这个情节。
怎么说,以后要真有什么智慧生物被人类惹怒了,请一定先对编剧这种四六不着的人类中心主义下手。
不过在人物改编上,剧集确实做得比原著好,它把原著狭隘的男权中心主义全部砍掉了。
原著男主是个顶级油物,五十六岁高龄还自诩为二十六岁的钻石王老五那样浪。
剧里把他那些令人作呕的装腔作势全部砍了,看起来尤为神清气爽。
《群》始于施茨廷数年前的梦境;而《群》的男主角西谷·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无可救药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远赴海上钻井平台、也要随身带着高级红酒和搭配下酒的奶酪;这些描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作者自己的投射。
但可能是第二集才出场,后面也没起到多少凝聚作用,我觉得全剧他的存在感还不如温哥华岛的鲸豚研究员莱昂。
在原著中,这角色又是一个追逐名利的男人,嫌弃温哥华岛的平淡生活,与剧中热爱故土的小子迥然不同。
意大利科学家艾莉西亚在原著中也仅仅是个被莱昂看不起的女学生,剧里把她设置成见识相当的海洋学家就很好。
原著就是这样,资深地位的一定是男人,在剧中很重要的两位科学家,德国的莱曼教授和法国的洛奇博士,在书中都是男人。
再随便摘录几段原著和剧集的差异——克罗夫,娇小柔弱,将自己紧紧地裹在床单里,灰白色的头发有一半露在外面。
她几乎消失在床单里。
这是她,原著和莱昂有感情线。
而韦弗是趴着睡的,一丝不挂,未盖被子,头转向一侧,小臂用作枕头。
栗色的鬈发披散着,只能看到半张着的嘴。
这是她,原著只是一个科学记者。
灰狼和戴拉维也睡得很少,因为他们一直在做爱,主要是在船舱的地板上。
灰狼大多数时候仰面躺着,铜褐色,强壮,像只神秘的动物,托着戴拉维乳白色的身体。
这是她和剧中没有的一个人物。
剧中删减了很多连篇累牍的角色感情与巨细靡遗的事物描写,这是原著的缺点,但同样剧集也舍弃了很多原著的精华——发生海啸后各地区各级别人士逐渐联合起来,远比剧中要更复杂的团队组成,以及科学家们对伊尔的探索与研究,都浓缩在了最后三集。
可想而知主线的科幻内容被压缩了多少,后面三集和原著完全就是两个故事了。
由于太啰嗦还加了很多动作阴谋戏码,我没仔细扫结尾是怎么回事,总之也是女主下潜,但最后她被救上来了,直升机上是莱昂,男主西格尔死了。
所以,这剧大概没有第二季。
但也不排除第二季拿第一季原著没拍的那些研究伊尔内容来凑,正好女主已经转化成始祖人了,一边演她独行侠影响人类一边演其他主角群继续研究。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外星人,他们静静地生活在海底,直到他们在生态系统被污染破坏后被迫毁灭人类。
科学家们争先恐后地避免天启。
这本书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畅销书。
虽然像阿尔·戈尔(Al Gore)的“一个不方便的真相”(An In便当Reality)这样的影片试图激起人们对环境的担忧,但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中,“蜂群”成为最新一部基于人类对地球的虐待行为将会得到回报的理念的电影。
The story is about an aliens that live quietly on the ocean floor until they are compelled to destroy humanity after their eco-system is disrupted by pollution. Scientists race to stave off an apocalypse. The book was a huge bestseller in German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While the likes of Al Gore's "An Inconvenient Truth" trying to stir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e Swarm" becomes the latest in a growing number of film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that there will be payback for mankind's abuses of the planet. 本剧讲述了原本静静地躺在海底的外星人种群,因为环境污染破坏了他们的生态环境,被迫向人类发起攻击。
为避免人类遭灭绝,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寻找对策。
本剧原著一度在德国与欧洲畅销。
与根据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所著《 难以忽视的真相 》一书改编成的同类纪录片类似,都试图激发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忧虑;而本剧《蜂拥而至》则诠释了“人类破坏地球终将遭到报应”的因果论。
种群意外好看,前半段节奏慢点,从几个主角的视角介绍世界各地的海洋灾难,鲸鱼袭击,龙虾螃蟹感染,海啸,沉船,还有变异的冰虫贻贝水母等等,后半段几个人因为共同的目标集合起来探索未知,找到了在海洋中生活了数亿年的智慧生物“YRR”,最后主角之一的查莉为救大家与伊尔融合,为第二季留下了悬念。
我看德剧很少,上个印象比较深的是暗黑,感觉德剧就喜欢挖大坑。
这剧看起来确实没有暗黑那么过瘾,反复穿越,几个家族在时间的捉弄下纠缠在一起,究竟是打破循环还是遵循既定的命运等等。
种群目前来看在缓慢铺垫,第一季就像一个大型预告片,直到最后伊尔登场,查莉融合。
美剧节奏大多较快,种群这种慢节奏的剧给了我一种新的看剧体验。
看完最后一集,种群真正的剧情都留在了后面,让我对后续剧情很是期待。
说一下主要剧情吧,我觉得故事主要分为四条线,德国线,加拿大线,法国线,挪威线,这几条线看点都挺多的,核心人物主要有四个,也是小队主要成员,西格尔,查莉,里昂,塞西尔。
还有另外两个关键人物莱曼教授和三船先生。
还有最重要的主角,超越人类认知的智慧生物伊尔。
德国线查莉德国海洋生物研究所成员,莱曼教授学生,初登场时在苏格兰某小岛守塔,监测深潜器数据,工作时发现附近海域海面上出现大量可燃冰。
朱诺号沉船时好朋友杰西离世,查莉发现杰西去世前发给她的视频里出现了奇怪的光和声音。
挪威线西格尔大学教授,帮前女友蒂娜分析某种冰虫时发现了深海出现了新物种,某种繁殖速度超快的冰虫和细菌,它们一直向下啃食海床。
后来公司为了开采海洋资源将这些新物种杀死。
西格尔发现世界各地发生的海洋异象都不是偶然的,于是他将大家召集起来,他是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加拿大线里昂温哥华岛海洋研究所成员,鲸鱼学家。
虎鲸群突然袭击人类船支,且迁徙路线与常年不同,女朋友利兹组织游轮鲸鱼观光时被虎鲸袭击身亡。
变异贻贝让船舵失灵,两只座头鲸把船撞翻……里昂发现全球的鲸鱼袭击事件都发生在鲸鱼迁徙路线上。
里昂解剖鲸鱼尸体,发现鲸鱼大脑内存在异物。
里昂潜入深海在鲸鱼身上放了探测器,发现了不属于任何已知物种的声音和光线。
艾丽西亚温哥华岛海洋研究所成员,研究海洋生物学,来到加拿大发展的意大利女孩,和里昂一起调查鲸鱼袭击事件。
萨姆天体物理学家,后来她发现那奇怪的声音是某种人类不了解的语言,她通过广播与伊尔进行了沟通。
法国线塞西尔法国某大学医学院研究所医生。
某餐馆主厨在处理一只大龙虾时被大龙虾喷溅出来的液体溅到,然后不治身亡,接触到大龙虾的其他两人也出事了,这个大龙虾被丢到垃圾处理器,上面携带的能攻击人体血细胞的创伤弧菌进入了供水系统,全市出现了众多感染者,感染范围逐渐增大,市民面临重大危险。
另外,意大利某地水域出现大量水母,非洲某沿海地区出现大量螃蟹攻击人类……塞西尔与当权者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未知毒株,然后告诫市民远离海域和水源。
第五集最后,全国各地发生海啸,很多人遇难,查莉的男朋友道格拉斯和西格尔的前女友蒂娜也死在了这场灾难中。
西格尔通过莱曼教授认识了查莉,通过三船公司认识了里昂,塞西尔发表演讲,向世界讲明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几个人终于联合起来了。
查莉和里昂发现了可疑的光线和声音,里昂认为这些光和声音不属于任何已知物种。
塞西尔认为龙虾感染事件并非偶然,海洋生物正在学习进化,由被动攻击变为主动。
西格尔分析得出海洋物种背后存在某种智慧生物,她武器化了海洋生物,让它们攻击人类,他给这个智慧生物命名“YRR”,伊尔。
莱曼教授德国海洋生物研究所成员,查莉导师。
莱曼教授是知名生物学家,她并没有接受西格尔等人提出的这件事。
在和查莉的对话中,莱曼教授说她在意自己的名誉,但其实相比名誉,她更在意的是她的研究和学说,他们几人所说的不符合已知知识,会把一切推翻。
如果某天一个学者所研究的一切都成为悖论,这种情况算是学者的末日吧。
而其他几个人有勇气去探索不符合人类认知的新知识。
三船先生当理事会拒绝了西格尔等人的行动时,他资助了他们的行动,三船集团的业务与海洋联系很大,海洋异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他愿意支持他们去找到伊尔。
里昂和塞西尔有段对话,里昂问这些海洋生物的进攻到底是为了让人类远离沿海地区还是为了让人类永远退出海洋……在他们几人决定去北冰洋前,几人与朋友家人告别,查莉的父母早已在海难中离世,好朋友也死在了朱诺号,男朋友也死于海啸,里昂来德国前已经与亲人告别,爸爸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海滩,艾丽西亚与生病的妈妈告别,萨姆与妻子告别,塞西尔将遗嘱留给了前夫,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西格尔听着蒂娜死前发给他的留言,怀念前女友……他们好多人都有不能抛弃的东西,但如果真相不能揭开,世界会处在危险之中……
伊尔智慧生物不一定是人形,单细胞生物亦可是智慧生物。
伊尔在大陆板块没有发生漂移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她们比人类和其他生物更加古老,她们是单细胞有机体,单体可以自由行动,也可以组成集合生命体,集合体的形状密度等可以随意变化,她们可能拥有集体记忆和思维,可以感染其他生物的神经系统操控其他生物行为。
里昂和萨姆给伊尔发送信号,伊尔接收到了他们的信息,萨姆向伊尔发送了图像信号,向伊尔介绍人类也是起源于海洋,逐渐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人类和伊尔有共同的过去,而伊尔传回的是未发生大陆漂移之前的地球图像。
伊尔随着潜艇进入他们的轮船,艾丽西亚被伊尔攻击陷入昏迷,当大家真正接触到伊尔时,西格尔等人试图和伊尔和平交谈,但三船先生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因为塞西尔发现氯胺酮可以杀死伊尔,所以三船先生决定用氯胺酮来威慑伊尔,逼迫伊尔与他们谈判。
船上的伊尔死前发出叫声,其他的伊尔赶来,轮船的动力系统失灵,伊尔将轮船推到了冰山上,还推来了多座冰山将轮船围死。
西格尔决定将伊尔注入尸体中,将尸体放入伊尔群中,告诉伊尔人类和伊尔也可融合,人类也是伊尔后代。
查莉乘潜艇潜入深海,遇到了伊尔,因为尸体死亡时间较长,细胞可能无法与伊尔融合,而机会仅此一次,为了救大家,她把伊尔注入了自己体内,然后打开了潜艇……
伊尔把挤住轮船的冰山推走了,随后离去……查莉被海水冲到海滩上,她睁开了眼……
伊尔是不是和平生物?
她究竟是为了保卫海洋还是驱赶人类?
查莉与伊尔融合之后是否会拥有伊尔的群体思维?
被伊尔感染的艾丽西亚又会如何?
伊尔已经走到人类面前,而伊尔和弱点也被发现,人类与伊尔又该如何相处?
这些都要留给下一季了……不过说实话这剧有些情节挺写实的,近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疫情,生态恶化,物种灭绝,还有某岛国排放核污水等等,和剧里一些地方能对应上……希望大家以后敬畏自然。
为了故弄玄虚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一帮科研者,做事情没有备用方案,没有应急预案,反应迟钝,不知所措。
特效也是5毛钱的,各种不符合常理的骚操作,真服了。
10多只座头鲸在睡觉,不带氧气瓶就裸潜到其中一头的身边去装摄像头,座头鲸睡觉时水域深度是你裸潜能到的?
而且固定装置是廉价的塑料吸盘,完了还能回去接收视频,深海里面没有光线,水下机器人都要开探照灯,你一个简单的摄像装置是怎么能做到拍出2k分辨率的清晰视频的?
实在是看不下去的烂片
今年柏林电影节首播的电视剧,改编自德国畅销小说,充满了德国科幻片的色彩:节奏慢却紧扣人心、画面精美细致却暗涌流动,人物脉络众多却环环相扣,如果你曾看过《暗黑》,感受会更为深刻,这种基于现实的想象,是多么令人细思极恐…赫拉利曾在《人类简史》里说,人之所以比地球上所有动物都高级,是因为人有意识,能够通过某种假象出来的意义,让众多的人高效地组织起来。
但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种“新”的种群,而且还是人来最鄙视的单细胞生物也能做到,又会是怎么样的?
我不是强烈的环保主义拥趸,但我始终对世界对自然保持敬畏,天上有广袤无垠的宇宙,地上有深不可测的海洋,在这些不可探测的空间里存在着多少未知,我们甚至不能想象。
或者我们该谦卑地铭记:人类不过仅仅占据了这46亿年的600万年…第一季八集已经更新完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起了。
我去找小说去了…
看完前三集了 还是很好看的 期待后面几集!现在在看小说恶补一下 人类真的要好好爱护地球资源啊~
科学家拯救世界?哪怕多元性地找了那么多不同族裔说不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人类中心主义者们不醒醒只能拍出此等庸俗的降智片,看到最后越来越差劲越来越汗颜,给未知高等智慧生命打毒针也好,自作主张决定使用同事遗体也好,献身式的自我感动只会因为儿戏式漏洞百出的情节而塑料…
深海恐惧症的就别看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这部剧给日本人的形象太好了,不知道是洗白还是讽刺。女主最后能活下来主打的就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吧,就算有伊尔救她,那么大的压强都死不了,着实令人费解。还有那个女博士没死我也不理解,是因为她有家庭还是因为女主说她不会死她就不会死。而且前面铺垫太多,后面太急促了,感觉很多逻辑和技术方面都不能令人信服。有些没有必要的感情线在前期占了太多时间,没有必要。但是这部剧还是很强的,以保护环境做背景,以神秘莫测的海洋和人类做矛盾冲突,这种类型的科幻着实是没想到的。而且塑造的那种恐怖氛围也十分到位,总体看下来还是很有感觉的。
虎头蛇尾。讨厌赞美个人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不是讲环保的吗?环保在哪里?
最后五分钟,美得就像一首远古的诗篇,让我莫名落泪。前期所有的铺垫,缓慢叙述,也让我深深地陷进去了,仿佛看完了一部8小时的电影。打算去看原著了。
因为看过原著,所以整体的故事走向已经全部清楚,所以追剧的时候少了一丝探究的乐趣。不过虽然节奏很慢,但是比起原著中大段的科普,剧里挪威的风景和人们交织的关系到也是别有意思。结尾改的略有不同,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尾有些人类的自以为是,但是海中DNA链上沉睡的查莉,确实美得惊人。不过那眸中闪过的神色是第二季的预告?打算原创故事了?
节奏太慢,像大型预告,第二季应该才是正餐了
除了景色我不知道还能看什么
快进着看完后发现主演里有木村拓哉。。。。没有看到。。
人类永远以为索拉里斯和自己一样理解世界。也永远相信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只有强者才有权力谈论制衡与和平。
看介绍以为是特效烂片结果意外的人文色彩,最后一幕太苍穹浩瀚太浪漫了,yrr这个延续亿万年远古海洋记忆的统一体概念应该不算新,但在海洋世界里没太见过,视觉上也不满足,有一点偷懒(甚至抄袭了吧),如果续订感觉会是Avatar的走向
格陵兰岛冰盖大面积融化的今天,何时能见到我梦中的冰山?
整体还是挺精彩的,脑洞大开又貌似很符合科学理论逻辑,最后一集甚至增加了紧张气氛,但收尾仍然是显得仓促,而且有点一厢情愿的想象海底生物的思维想法,太简单化和想当然了,因为最后一集并没有解决问题,看上去还会有第二季,另外,木村拓哉戏份也太少了吧?第三集才出场,后面六集戏份大概不超过十分钟,也不是说这个角色不重要,但这个酱油打得真是又华丽又莫名其妙
20230904故事开始的设定还挺有意思的。可是五集都过了,还没看到正主儿。 节奏太慢了。最后草草收尾。
第五集两对恋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目前看下来简单灾难片 女主最后一集献祭 伊尔救活了女主 人类向海洋索取 海洋馈赠人类 值得深思的一部剧
8.2。气质类似《暗黑》,很浓郁的德国味。类似题材很难不想起伊藤润二《鱼》,前者是放肆张扬的cult,这部则更为压抑低沉,暗流涌动的克苏鲁。
质感着实欠奉,又没能另辟蹊径。(3.5,有半星给裸男屁股)
根据科幻小说《群》改编的德剧,之前小说买了还没看,没想到故事这么吸引人,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硬的科幻作品了,风格有点像卡神老片《深渊》,最终结局有点无语,还是机械降神那套。最合理的结局应该是人类没救吧。
虽说白左已经成为他们所有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但这部前面其实还好。制作也还精良,除了无意义的各种恋爱戏,主线还不错。但结尾就一言难尽了,前面各个人才,到了结尾都成白痴了。而且用海洋文明的思维方式套远古生物可还行。另外结尾的女主的行为太突兀,没有任何铺垫太生硬了。然后就不出意外的复活了。跟深渊一个套路呗。前6集还不错,结尾拉胯了。及格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