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Fran Lebowitz: Si c'était une ville...

主演:弗兰·勒博维茨,马丁·斯科塞斯,Michael Alexis Palmer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剧照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7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8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9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0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剧情介绍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Netflix纪录剧集《假装这是座城市》(Pretend It' s a City)聚焦作家、评论家弗兰·勒博维茨,看她游走纽约,发表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充满了各种看法”),和她心中的纽约生活是怎样的(“纽约的千万人中,唯一一个看着自己在往哪走的人就是我。我要起草一份宣言,标题是‘假装这是座城市’”),有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道天师:幽冥黄泉诅咒骑士萨娜加尔格:十亿分之一妈妈为我嫁温彻斯特家族橄榄球之梦我的姐姐从同人小说到恋爱乱世江湖:神兵决做个正常人使徒行者3青春如期2:青春梦想小小家长箭在弦上我妈不是高校生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八季圣诞婚礼策划师柔美的细胞小将厨缘今生的诺言量子物理学盈盈一笑萧郎顾印度媒婆第二季遥之光王心凌2004梦幻游园地演唱会二龙湖·“村”暖花开亚马尻一家神啊,请赐我耐心大清神捕2善地第二季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长篇影评

 1 ) 来,听弗兰聊聊天

被推荐看了这套纪录片。

之前并不知道弗兰是谁。

孤陋寡闻于本片的好处在于,看片子的时候不带主观印象。

没有先入为主就能以初次接触陌生人的眼光来看待她,不会被暗示只会好奇,何人何以会让马丁斯科塞斯给她专门制作一部七集的纪录片。

没有铺开生平,没有列举成绩,只有现在的弗兰。

七十岁“高龄”,留着和年轻时一样的中分发型,面容硬朗性别模糊,坐着喜欢翘起一条腿,思维敏捷语速快且流畅,一句话里带出两个you know,可能拍过电影的缘故,镜头前很自如。

喜欢运用手势,摊开收拢捭阖,或是食指大动指点江山。

片名“假装我们在城市”以及以纽约为切入点,容易让人误会这是部关于城市的纪录片。

是,里面谈到了纽约,它的地下铁,永远都臭烘烘。

贵,来纽约需要带上的东西?

钱。

纽约之外的人来这里,很多人都取得了成功,而纽约出生的人都知道,在这里成功有多难。

但你不知道,所以你就来了。

纽约的摩天楼,本来具有原创性,结果被一些海湾国家抄袭去,反过来纽约倒像是在仿冒别人。

以及,在纽约你永远不会无聊。

但,关于这些零散描述有把纽约和其他的大都市明显区别开来吗,你因此更了解纽约了吗?

不,这不是一封写给纽约的情书,这只是弗兰穿梭在这个城市(模型)中和你聊聊天,谈谈自己。

说是纪录片,其实更像是弗兰的脱口秀,连对谈都谈不上,有抛出问题的一方,不过几乎都没有被呈现,因为问题在回答中已经显示出来,需要聚焦的是弗兰的回答以及观点。

以前老觉得人观点太多显得不实际,又被教育不要一把年纪了这里看不惯那里有话要讲,否则有爹味严重之嫌。

但是你看弗兰,从头讲到尾什么都可以聊,人们也乐于提出问题听她的意见,弗兰说自己是个意见多多的人,可是没有权力(去改变)所以会愤怒。

意见来自思考,一个能从观察中得到乐趣并有思考习惯的人不可能对周遭事物没有自己的看法。

至于不被人说成喋喋不休或者好为人师,皆因其深谙语言的艺术,观点鲜明且别出心裁,且一定会以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正所谓弗兰一开口,马丁就狂笑,笑得好像要把喉咙咳出来一样。

我们花时间看她听她讲话不就是为了这种极具个人风格的调调吗。

摘录几段弗兰的观点:如何学会幽默感?

就像你想长个儿一样。

你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也没关系,也不足为奇。

做的笨拙,糟糕或者可怕也没关系,但自娱自乐就好,不要分享给别人。

现在人们做什么都要秀一下,点点滴滴都不放过。

区分好坏就是我的职业。

我好奇他们如何评判事物。

他们要么挑剔的令人发指,要么过度的夸奖别人。

养生是一种贪婪,不仅要不生病,还要健康。

得花钱买各种食物,用品。

加州,洛杉矶或者硅谷,盛行养生,他们关心健康,但不关心生活。

应该思考的是,从养生中追寻的是什么?

关于挑战,很多人把极限体验当作挑战自己的一种方式。

但那些挑战是假的。

有很多事情是你必须做,或者应该做的,但他们不做,害怕去做,不擅长做,或不能完成,那才是挑战。

挑战是你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你编造的事情。

现实生活已经充满了挑战,我不需要去寻找那些异想天开的挑战。

讨厌钱,但是喜欢各种东西。

现在的人整天谈钱,仿佛这个话题很吸引人。

其实不是。

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钱够用就好的人,一种是有钱人。

什么叫够用,钱能支付我拥有的东西就够了。

一套公寓两千万美金,还不断在上涨,人们已经习惯了贵的离谱。

没有人比音乐家更受欢迎,因为音乐给了人表达情感和回忆的能力。

大多数让人感觉变好的东西都是有伤害的,音乐让人更快乐,不会伤害人类。

你有什么罪恶的乐趣吗?

没有。

乐趣不会让我产生罪恶感,除非这个乐趣是去杀人。

实际上以杀人为乐趣的都不会因此而有罪恶感,我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乐趣产生罪恶感。

对有些人来说,罪恶的乐趣其实是指非高雅的享受。

随着你不停的犯错,你的借口就越来越少。

年纪大的时候,你会犯的新的错误越来越少,你会发现“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这只能证明,你不擅长做这事,无论这事是什么。

我喜欢小孩子,他们是最不讨厌的一群人。

一般人会认为他们吵闹,烦人,他们是最不可能告诉你听了一万遍东西的那群人,他们还没有浑身充满陈词滥调,他们比成年人更有原创性,这一点很快会消失。

年轻到还在上学的人,是不会意识到他们的美貌会消失的。

这件事只有发生了你才会意识到。

无论你是谁,你拥有的不过是自己的人生,但在书中,你有无数种活法。

读书是种变得富足的方法。

读书是种志趣。

如果你在有书可读的环境下长大,有些人会喜欢读书,有些人还是不喜欢,读书就是种志趣而已。

你在这书里看到了自己吗?

没有。

书不应该是一面镜子,该是一扇门。

40岁以下的人肯定没有存货了,书, 唱片……,(他们)什么都在电脑上。

很有意思,一集不过二十多分钟,像听小品文一样,了解一些别人的看法总是好的,可以开阔思路,和书一样,像一扇门。

全盘接受这些观点吗,倒是不必。

我们生活在一个观点充斥的社会,只需觉得听起来好有道理就轻易地被说服,省却了思考的过程,“如果你不思考,你很可能就会重复一些陈词滥调,即使是那些相对开明的观点”。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投喂和填鸭。

值得学习的应该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法,无须是知识分子,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建立在独立思考上的看法,即使多多又何妨呢。

推荐看看这部片子,理由是?

以弗兰的观点来回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做那事?

”好的答案是,“这很好玩。

”坏的答案,“你不明白这事有多重要”。

人应该有乐趣。

 2 ) 如何谈论纽约:假装这是一座城市

纽约的千万人中,唯一一个看着自己在往哪走的人就是我。

我要起草一份宣言,标题是《假装这是一座城市》。

01 一名New Yorker的城市生活速写Fran Lebowitz是一名美国作家、评论家、演讲家以及业余演员,她对纽约大都会生活发表了许多尖锐、具有洞察力的见解,其中不乏对于美国城市发展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批判。

1950年出生,1969年首次来到纽约,从事过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专职司机等工作,最终被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聘为《Interview》杂志专栏作家。

她于1978年出版的第一本书——《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记载了纽约客的日常烦恼,这部充满幽默感的作品使她名声大噪。

2021年,70岁的FranLebowitz仍在发掘这座城市的“槽点”,她与老朋友Martin Scorsese共同执导的纪录片《Pretend It's a City》以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的形式发表了对纽约城市交通、文化、治安、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见解,以及她眼中真正的纽约生活速写。

02 片段节选:我们如何谈论纽约 这部纪录片共有七集,每集半个小时,Fran Lebowitz的发言拥有加速时间的能力。

尽管未曾像她一样深入体验过纽约生活,但许多观点放在当今的城市都是相通的。

关于城市步行体验,她说如今纽约的人们都行色匆匆,不再有人留意周遭的事物。

关于城市更新,她说在纽约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政府花了四千万美元修了一堆对市民来说没用的装饰,却忽视了人们真正的需求。

以下精选三个小片段:- 城市中的“彩蛋”——路上的纪念牌

纽约的路面上有许多东西,有涂鸦,也有广告。

而很多地方的路面上镶嵌着各种纪念牌,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件事,因为这表示他们希望有人看到这些牌子。

我不认为他们想:“只有Fran会看,其他人只会在走路的时候盯着手机,只有Fran看到,但她值得,我们为她做这些纪念牌吧。

”图书馆附近有不同作家的纪念牌,还有一些作家的名言。

如果以为人们都会停下来阅读这些铭牌,那就实在是太乐观了。

-观察

在纽约,生活永远不会无聊。

换句话说,如果坐在某个地方等待,比如地铁,大部分人都在看手机,少数人在看书,但我从来不会做这些事。

我就坐在那里,看着我的同胞们。

大多数情况下,这是非常有趣的。

- 他们为什么来?

Martin问道,你觉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来纽约?

这里有什么魅力?

Fran答:纽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

不管他们来自哪里,都不是这里,所以他们来了。

02拍摄地:新纽约与旧纽约 《Pretend It's a City》的拍摄地点经过了精心挑选,从1888年成立的Player’s Club到如今的时代广场,访谈与街头漫步的镜头穿插,饱含历史感的色调蕴藏着对黄金时代的缅怀。

- 纽约微缩模型版图

纪录片中Fran最常出现的场景是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的纽约市全景微缩模型展区,她在这里将个人记忆与城市位置相对应。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模型,它将纽约市831平方千米的土地浓缩为8.67平方千米。

该模型由由Raymond Lester Associates的100名工匠组成的团队在1964年精心打造,并在当年的世博会上展出,并进行了多次更新,其尺度误差不超过1%。

-玩家俱乐部(The Player’s Club)

《Pretend It's a City》中的许多访谈都是在The Player’s Club进行的。

这一俱乐部位于Gramercy Park,其成员主要包括戏剧界人士。

其中最著名的成员是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他是一名狂热的台球爱好者,曾经规定在他生活的任何地方必须要有合适的台球桌。

在俱乐部的一楼摆着一张台球桌,直到今天,他的球杆仍然挂在那里。

- 赫斯三角(Hess triangle)

Fran在第一集中表达了对纽约路面上各种纪念铭牌的喜爱。

其中出现的Hess triangle位于纽约West Village附近的第七大道(Seventh Avenue)与Christopher Street交汇处,这块占地0.32平方米的小三角形铭牌是政府与原土地所有者之间产生纠纷的结果。

David Hess曾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一栋五层的公寓,1910年城市有关部门宣称要收回这片土地,对253栋建筑物进行征用并拆除,用于拓宽第七大道并建设地铁。

对官僚主义感到愤怒的Hess一家用尽了所有法律手段也仍没能保住自己的公寓,但其继承人发现公寓被征用时,土地测量疏漏了55号地块上的一个小角落。

纽约当局要求他们捐出这一小块地,但他们选择了拒绝,并于1922年在这里以三角形马赛克的形式标明了所有权。

1938年,这块纽约最小的地皮以1000美元(相当于2019年的175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附近的Village Cigars商店,日后又被转手出售多次,但这块带有反抗色彩象征的三角符号被保留了下来。

- 纽约大学毕加索雕塑

第二集文化事务(Cultural Affairs)中,Fran提到了视觉艺术在当今成为了一种欺诈形式,在毕加索作品的拍卖会上,人们只有在价格敲定时才会鼓掌,而不是在作品展示环节,我们生活在一个为价格而非毕加索作品本身鼓掌的世界。

此时的镜头从演播室转移到了位于纽约大学的毕加索雕塑,这一公共性的作品作为城市中极具艺术性的地标展示出了真正的美学价值,而非金钱利益。

Greenwich村的城市更新项目中,纽约大学的部分由贝聿铭负责,三座30层高的塔楼主要是研究生和教职人员的宿舍,而广场上则引入了毕加索的“Bust of Sylvette”大型雕塑,该雕塑是整个西半球仅有的两座公共户外毕加索雕塑之一。

该雕塑引入了天然混凝土工艺,其形状模仿了三座塔楼的风车布局。

2008年,包括雕塑在内的整个超级街区被纽约地标保护委员会(the LandmarksPreservation Commission)指定为新的纽约地标之一。

03 THE END OF STORY 这部纪录片中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出自剧本,Fran Lebowitz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丰富的经历使她能够几乎没有停顿地妙语连珠。

作为一名来到大城市闯荡的后来者,她在对纽约生活的种种抱怨中穿插着对于这座城市的喜爱,许多观点略显自负却也引人思考。

对生活细节的风趣描述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听听她还会说些什么,哪怕全程只是一个老太太对着镜头讲话也丝毫不觉得枯燥。

尽管后面几集更多的是对许多生活议题的见闻描述而不是对城市规划的体验探讨,但Fran自70年代起在纽约生活的种种见闻使这部纪录片成为轻松愉快的城市小品之作。

Referen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_Lebowitzhttps://untappedcities.com/2017/11/08/locate-mark-twains-pool-cue-in-the-players-club-in-nycs-gramercy-park/http://www.bbc.com/travel/story/20190314-new-yorks-cheeky-symbol-of-defiancehttps://www.villagepreservation.org/2013/10/17/october-17-1967-sylvette-gets-the-go-ahead/ 文字 / mocy 排版 / mocy 图片 /Netflix截图

 3 ) 说实话

第一集超好看 发现共性。

第二集 精神上的东西更好 心灵相通的可以传承的情感好过多巴胺分泌的暂时的快乐 纯真年代 考尔德传记第三集 当过出租车司机 年轻人糟糕的坐飞机体验 富人六点从健身房回来 度假糟糕 小李子在片场法庭抽电子烟的特权 商业航班是啥和一般航班相比第四集 我的梦想也是不工作 在沙发上阅读 餐厅女服务员要想排上班就必须陪经理睡觉 如何不内卷 只有跳出来这个圈子。。

需要一些更严格的筛选。

和现在女演员出头没啥区别 经理是同性恋 大家都想去。。

但是他只雇男服务员房价好贵 也想中彩票第五集 体育 挑战是你必须去做的事情 而不是编造的事情。

体育也是生意 因为男人掌控世界 所以就要热爱体育吗?

确实跳皮筋比赛也挺好的哈哈哈。

不管怎么样 有另一面 不用迎合别人有自己思考 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 头脑发达思维简单我也不喜欢 我更喜欢聪明的头脑!

一样的观点!

她喜欢阿里也不是就要喜欢体育 但是可以认真倾听交流就很好!

不同的观点碰撞。

第六集 不用电脑不用智能手机的人 互联网对她如同卡戴珊一家。

她可以不用,我不用怎么生活呢?

应该也行,但是可以少用一点大概。

与我,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大量如卡戴珊一家的信息,根本不关心。

知道Instagram和twitter是什么才不去用 她永远是个脑袋清醒的人。

你只能真正理解跟你同时代的人!

确实不太能去了解和理解不同时代的人。。

年轻的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美貌会消失第七集 讲读书 读书的意义曾经是可以放大很多倍你的世界 但是现在不是了。

看书不用找认同感,书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扇门。

这和lili看法一致,他让我不要总是看感同身受的书,但是我确实喜欢看现在地铁上看纸质书的年轻人多了起来,但是她又觉得他们看的书不够好 不太行。

那她应该写一些东西出来 ,告诉这些年轻人什么书是值得看的至少。

大部分人看书也是看推荐有的时候就被营销进去了。

后面确实写了tips for teens 感觉真的挺不错的在1978年的newsweek.Think before you speak,read before you think。

也想给娃买个这样的杯子。。

 4 ) 美词佳句摘抄

会一边看一边更新这一篇的。

Ep11、被问及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提问原话是 "Do you tend to look down on people?" 毫无意外的,Fran把它改写成了更直白的自问——"You mean, am I a snob?")"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I have." 她的snoberry和对方家境/学校/背景无关,但和对方的意见是否与她一致有关——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on this?""People frequently irritated... not irritated. it's too mild of a word...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r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Like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I can understand people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ppl should do this' if people thought tha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感觉Fran说出了评论家/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我每天对公共事务表示意见:“我认为如何如何”。

但作为一个普通公众,你不应该对我生气,因为,我其实没有权力要求你如何,我不是在位的人,我不是那个能改变现状的人。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在位者、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应该承担你的怒火。

我的愤怒恰恰在于,我无权改变现状,但我却意见超多。

(我的理解,评论者和公共空间的讨论的意义在于提出异见。

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被审慎对待,while没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得到更多的渠道去发布传播。

)2、说纽约市长是份很难的工作:"So it should be split in two, and I would be the night mayor."(谐音梗大户:night mayor = nightmare)3、说纽约是个很难afford的地方,yet so many ppl come live here:"You realized it's so hard to live in New York, that when people say:' Why do you live in New York?' you really can't answer them, except you know you have contempt for people who don't have guts to do it.'You live in a place where things are just easily done, where ppl are nice to you, where no one's trying to cheat you every five seconds. You call that grown-up life?'"纽约生活不易,但正因此,住在纽约的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了很多——我在纽约都待下来了,谁要去你们那些破乡下地方过舒服日子?

(所谓new york tough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没有来由又很有来由的自信和不屑)Ep21、说到为什么自己决定不当艺术家:“You decided not to be an artist. Too pleasurable, Fran.”“It’s like when people say, ‘Why are Jews not allowed to eat bacon?’ And I always saying, ‘Too delicious.’”因为干一个事的感觉太好了,所以我不能干这件事。

就好像pleasure是恒定的,不能太放肆。

或者在一件事上享受到太多,就会太快被花完(莫名感觉犹太人和某类传统中国人又多了点相似…)2、被问到纽约有什么在吸引年轻人一茬茬来:“New York. That’s what here. I mean, what’s not here? That’s the way to look at it. Wherever you are from, that’s not here.”然后说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纽约,是因为是gay(只有纽约最包容那时候),于是导致了gay的聚集:“...creates the density of angry homosexuals, which is always good for a city. There’s nothing better for a city than a dense population of angry homosexuals.and at a certain point, they became very happy homosexuals when they found out, ‘it’s so fun here!’”3、说到电视上播音乐会演唱会时,她总是很在意观众——观众听到一首歌,尤其如果是年轻时流行的歌,会那么快乐,回忆起以前的点滴:“No one is loved like musicians. Musicians are loved by people, really loved, because they give them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a and their memories. There’s no other form that does that.I mean, I really think musicians, probably musicians and cook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pleasure in human life.”拿自己举例,年轻时爱听Moton:“Do I think Moton is the greatest music that ever made? I don’t. But if you ask me ‘The second you hear this, do you feel happier?’, I do.I mean, music makes people happier, and it doesn’t harm them. Most thing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 are harmful. You know, so it’s very unusual. It’s like a drug that doesn’t kill you.”(这段话真是直戳我心:怎么会有人不爱音乐呢?

It’s like 灵丹妙药!

Ep31、说到早上6点准备出门赶飞机,遇到住同一栋楼的邻居健身回来:"I was in the lobby with luggage at 6 in the morning to catch a plane, and someone in my building, at 6 am, they come back from gym. Well that's why they have money.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ll that a life?"(这种想法简直世另我。

每次看到老板/有钱人认真工作疯狂加班,我就不禁开始思考,是不是他们因为这么刻苦才成为了老板/有钱人...但同时又觉得 何必呢...)紧接着邻居问她是不是要去度假,Fran心想are yyou insane?,因为乘坐交通去别的地方对她来说不是愉快体验,她出行是为了赚钱。

相反,她赚来的钱是为了花在这里,花在这个公寓楼,花在她所再这里拥有的的生活上:"If you see me with luggage at the lobby, I'm going to make money, okay? I'm not going to spend it. I spend it here. Here's where I spend it. I get on the plane. I go to places. I make money. The money comes back. I give it to the building. I stay in the building.It's like I earn the money so I have this home.""I have to keep going out so I can stay here. But as far as wanting to go places, I can't believe people do it for fun. When I at the airport, I see ppl going on vacation. I think, 'How horrible could your life be?' Like, how bad is your regular life, that you think 'you know what'd be fun? Let's get the kids, go to the airport, with thousands pieces of luggage, stand in the lines, be yelled by a bunch of morons, leave late, be squished all together, and This is better than our actual life.'"(另一种看待旅行狂热的方式:现实生活太没有意义,以至于你愿意忍受舟车劳顿去逃离)

 5 ) 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1. Do I tend to look down at people, you mean, am I a snob? 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that I have. The kind of snobbery that I hav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know “who is your father”,” Where did you go to school?”, you know ”where did you grow up”. 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about this?” That’s what it has to do with it or “you think that? no.” Even though I know that people are very frequently very, not irritated it’s a to mild word, 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r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Like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 I understand people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You should do this”, “This should happen” if people though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 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

 6 ) 有趣的灵魂不在乎年龄

说话前先思考,思考前先读书/《Pretend It's a City》喜欢这个女人,喜欢她中性gentlewoman的行头和袖口上考究独特的袖扣喜欢她走路的腔调喜欢她坐下来翘起的腿(永远都是不羁的直筒牛仔裤和马靴)喜欢她对骑车不看路的人竖中指的态度(我20几岁的时候也愤怒过...)她总是时刻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场,虽然对很多行为和现象不感兴趣,不理解甚至愤怒,但依然愿意去探究其他人这样的原因,她只是捍卫她认为对的,却也能用诙谐有趣的方式陈述她对当下现实的愤怒她总是清醒/犀利并保持自我感到舒适的距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着街上行色匆匆插肩而过的人们...有趣的灵魂不在乎年龄,虽然她比我父母还年长一些

小小的个子/坚定的背影

定制黑西装+考究绅士白衬衫+水洗牛仔裤+马靴+长柄黑伞

辨识度的五官/硬核自来卷

复古玳瑁眼镜

不离手的烟

条纹+条纹

 7 ) 弗兰语录

Fran:Music makes people happier and it doesn’t harm them. Most thing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 r harmful. It’s very unusual. It’s like a drug that doesn’t kill you. - Do you have a guilty pleasure?- No. I have no guilty pleasures. Because pleasure never makes me guilty. I think it’s unbelievable that there is such a phrase as “guilty pleasure”. In other words unless your pleasure is killing people. - Do you think that there is a suffocating political correctness?- She wants to know if I think that there’s a suffocating 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my answer to you is I’m breathing fine. No one that young enough to be in school is aware that they will lose their looks. This is something that doesn’t happen till you do. Think before you speak. Read before you think. From “pretend it’s a city”.

 8 ) 也许,我们活得还不如这个女人来得通透。

1.我从来都不认同"恶劣的乐趣"这一说法。

因为,乐趣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它能让你感到快乐就够了。

2.读书,不是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

它是一扇门。

能够为你提供一个你现实中无法触及的世界。

3.及时行乐,无所顾忌。

4.即使高中退学了,还是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能力。

5.钱,不重要嘛?

不,它比你想象中的要重要的多。

 9 ) 假装我们在城市

真的很有意思,不得不惊叹弗兰的反向思维能力,给我惊得一愣一愣的。

在被现代化碾着走的当今,越发有怀旧情绪。

去了一座城市后,又开始怀念另一座城市。

城市裹挟着人们的全部回忆。

虽然里面有许多观念和我不尽相同,但是弗兰有趣的表达方式让我的反驳欲直线降低。

也在她的反讽里,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纽约。

 10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OK?

马丁·斯科塞斯的纪录片剧集《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当电影看,跟随弗兰·勒博维茨的脚步,看看她眼中的纽约。

可能有小伙伴不知道她,我也了解不深,她的头衔有作家、评论家、演讲家和业余演员,代表作有《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1978年)和《社会探究》(Social Studies,1981年),下一部作品是一本儿童书,弗兰自称花了十年生闷气后才写了《Mr. Chas and Lisa Sue Meet the Pandas》(1994年)。

但她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那种知识分子,不圆滑,有明确清晰的观点且不吝表达,她坚持自己的一家之言,但对自己的观点负责。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是当作语言文化类节目来看,弗兰谈到的那些问题、观点、看法,很多都是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的,但常常被忽略,或者说我们常常无意中已经被裹挟,主动地被动接受,明明我们是被灌输了某个知识或信息,但因为太常见太主流,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但其实不是。

抛开弗兰·勒博维茨这个风趣幽默极具魅力的人,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已经写过这个,“意见多多但没有权力的人”。

这次我们谈谈,弗兰·勒博维茨为什么要说“假装我们在城市。

”纪录片的名字,来源于弗兰第一集的吐槽,整个片子有大量镜头都是有大量的镜头都是弗兰穿梭于纽约的街头,她专注走路气势汹汹,而很多人,弗兰夸张地形容仿佛全纽约八百万人,只有我一个人在看路,她还举了个例子,一个小孩子用手肘控制车把,左手拿着三明治右手拿着iPad,居然没有出现事故,然后痛心疾首,能不能假装我们在城市。

她十八岁辍学到纽约,在纽约生活了五十年。

从文化事务到交通状况,她关心着这座城市的一切。

她不喜欢体育,明确说是讨厌体育,但她去看了阿里跟弗雷泽的世纪之战,她说自己是当成时髦的文化活动去看的。

采访她的斯派克·李大惊,你不喜欢体育却去看了最伟大的体育比赛之一。

弗兰说,她喜欢阿里,当作政治人物喜欢,斯派克·李是体育迷,据理力争地说体育的伟大,比如黑人最开始争取权益就是从体育开始的,包括女性,很多女性积极投身体育事业。

弗兰的回答是,我女性争取权益,更应该去国会。

不喜欢体育是她个人的喜好,但是她还谈到一个观点, 就是很多地方,比如芭蕾剧院,比如博物馆等等,很多人觉得一件事物使用它才要支持它,弗兰认为这是不对的,比如她自己,除非有人拿枪指着她把她绑到橄榄球场,否则她绝不会踏足,但是她支持橄榄球场的存在。

很多人觉得体育比赛是挑战自我,但她觉得体育比赛是游戏,是虚假的挑战自我,包括很多时候人们假期旅游的活动,选择爬山,爬到最高处跳下去,这在过去是战俘干的活,似乎大家做这些都是为了挑战自己,可是生活本身来说已经很难了,她不需要这些挑战。

养生、瑜伽,这些年的热门,她觉得养生对于她来说是一种额外的健康,是贪婪,而且经验告诉她,坏习惯会害死人,但好习惯救不了你。

她知道上瘾是什么,她开玩笑说自己的人生有两项活动,抽烟和策划复仇,她当然知道抽烟有害,但似乎她那个年代长起来的人没有特别在意这个,不像现在,小孩子吃块糖果妈妈都要大呼小叫,人只能理解自己同时代的人,她指的同时代是指上下十年。

她的脾气算不上温和,可以说非常易怒,这种易怒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那些生活问题,地铁交通,市政部门,建筑外貌,她都有很多看法,所以常常愤怒,就像她说的,愤怒的原因是意见多多但没有权力。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这么爱看一个知识分子全篇在那里叨叨叨,首先当然是她的表达很有趣,她关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很接地气的事情,最重要的就还是态度,一个知识分子最该有的态度,关注,表达,并且有理有据。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短评

7.7/10 大多数时间都做到了Witty,但是鲜有精彩的Intellectual的时刻,尤其是第三四集比较沉闷,但最后三集简直效果爆炸,我想这当然也和观看者是不是同意Fran的观点有关,她鲜少留有余地,正如她所说,她是一位Prosecutor,当我被审问时固然觉得不适,但当我站在她身边一同审问其他人时,是无穷的快乐。

8分钟前
  • 鲍勃粥
  • 推荐

抖机灵抖的腰酸背疼腿抽筋!

12分钟前
  • 3A0J
  • 很差

Some snobbish arrogant and maybe talented old fuck said something witty and u thought wow that’s bible. One thing that I DO admire is her confidence/ aggressiveness, clearly she’s under the impression of that she’s on top of the whole world. ( and so is Martin Scorsese : )

16分钟前
  • 模因碎片
  • 还行

算作是《公众演讲》的续集,但又因更长的篇幅与片集化而在观感上比前作更加放松和从容。依然不认为勒波维茨的讲演时时刻刻都闪耀着幽默与智慧,斯科塞斯在纪录片中也存在数次由无动于衷至附和表演性大笑的突然转变。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勒波维茨之口反观纽约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两人对纽约的爱,通过对话引申出的电影、移民、出版、生活、建筑、出租车等等隶属于或私人或公众的调侃回想而显现。斯科塞斯继续在对话间穿插各种视频素材让语言描述变得具象却又是极个人的记忆速写,甚至还间接回顾了自己的迷影史与创作史,对《黑胶时代》首集曾展现过的The Mercer Arts Center倒塌事件的真实回忆,让斯科塞斯和他的作品成为了纽约的镜像存档,如同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中巨大的纽约微缩模型版图,他真的倾其一生热爱着这座城。

1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看了半集齐… 一直逼逼叨逼逼叨切换各种场景继续叨叨… 也没啥输出

23分钟前
  • 无人存在的荒岛
  • 还行

有趣的人总会巧妙地去冲撞世界

26分钟前
  • 削恩·王
  • 力荐

"I loved to write until the very first time I got an assignment to write for money and then I hated to write."

28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没有很喜欢,也没有得知很多关于城市的故事,也不觉得很好笑。可能我对这个剧的期望不对?

29分钟前
  • 地球明明
  • 还行

在纽约活得自圆其说的文化老炮的随性访谈,分成了几个主题。金句频出,许多观点和我完全一致!特别是对于徒步这种“明明有更值得努力的生活不去努力,放假了给自己找罪受还很自豪”的不理解。“体育运动可以和电影相提并论吗?”体育运动可以和舞蹈相提并论,但不能和电影“。。她是经常愤怒的,但又那么通透。人最后活得自圆其说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你也接受别人的理论,但他们的理论在你的理论框架内,还很逗能说出来

33分钟前
  • Vince
  • 力荐

对博学多才 每个话题抛过来都能金句频出 有意思的故事和际遇多得可以讲上几天几夜的没抵抗力 虽然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心气高/脾气怪到难以相处 但周末晚上打开网飞又不是为了找朋友 作为听众 这三个半小时我过得和老马一样快乐

34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it's ok.

36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没那么好笑

39分钟前
  • 稀饭Xifan
  • 较差

you know

42分钟前
  • ipanema
  • 力荐

喝喝,对不起

43分钟前
  • momo
  • 很差

纽约人的专属笑话集

47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有点受不了她的叨叨

49分钟前
  • 乔伊桶
  • 还行

一个左棍的价值宣誓,十分无聊。

50分钟前
  • 李·根尔巴乔夫
  • 较差

我没有那么怀念过去

55分钟前
  • 费德里科维奇
  • 还行

有才又自负的人是应该这样活着的。斯派克·李疯狂卖体育明星安利的样子真的是我一个体育狗都要看不下去了

56分钟前
  • 阿瞢
  • 推荐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种美式讨喜脱口秀的表现方式。看似放荡不羁、车速飞起,实则不痛不痒、圆滑世故。真诚的喜剧究竟是什么?她本人在谈话中也有提及,可惜她的话术与其完全背道而驰。年轻时访谈中的语气多少还有些不卑不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光泽已然尽失。

57分钟前
  • 那不勒斯市市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