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一集觉得Louis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优柔寡断反正各种不太行,看到后面心里只有题目这五个字❤️🔥Lou的魅力正是强硬外表之下脆弱柔软的部分,你从远处看,一个精明的皮条客养活了一家子废物,醉心于事业和金钱,他的血永远濒近沸点,在夹缝里野蛮生长,抓住一点机会就露出贪婪的本性大肆攫取。
继续走近一些,看清他心里交叠的杂质,西装革履皮下是无法启齿的欲望和秘密,这条街名叫自由他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再剖开他的心,血液中冒出来源源不断的恐惧,Louis是非常细腻的,所以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只能把掩饰和躲藏作为动力,吞咽侮辱和背叛,继续做一个处处掣肘三番碰壁的二等公民,说服自己相信和接受一切假象。
这三个层次里Louis都是被Lestat凝视的对象(果然男凝就应该用在男的身上,他被盯上,被追踪,被勾引的原因就是他的软弱、犹疑、不安,这种裂隙一旦被发现,就活该被老练的猎手诱捕🪤所以Louis的本性完全是fragile 这个词的释义 ——weak,uncertain, unable to resist strong pressure 但是,attention plz⚠️ fragile不是破碎感,easily damaged or tempted 而非easily broken,他是易损的天然石,易燃的金属,易爆炸的气体,却非易碎的玻璃。
更精确地说是seducible,这个词我还真查了一下,来源于拉丁文seducere“引导走开,引入歧途”,古法语suduire“腐败,诱惑”(现代法语séduire“诱惑”)。
本来觉得fragile不能形容大于等于16岁的人/吸血鬼,结果Lou小体格子嘎嘎好也挤上这个赛道了相应的,Lestat的迷人之处就是seduciable的反义词—seductive,性感的,魅力的,令Louis神往,令他无知无觉陷入危境。
蛇蛊惑夏娃偷食禁果,塞壬在船舷下舒展歌喉,魔鬼纠缠着圣安东尼奥,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抵押给梅菲斯特…被深渊凝视,就投向深渊的怀抱。
Lestat以撒旦后裔的面目,将残破的神庙化为一堆乱石,以骄傲的姿态捕获了Lou 转化这段很好品,无喘息之机,无还手之力,地点是教堂,过于宗教性,甚至杂糅了人格和神格,又为弃神的罪孽堕为诅咒。
转化的方式是换血,“从此你是我的血中之血,肉中之肉” 原本是亚当的台词,是创造者对其造物的傲慢的宣告,相较于爱欲,更多是控制欲,本质上和u belong with me有什么区别呢。
然后Louis因为上述性格特点发现自己不太适合当吸血鬼,他的自我否认被无限放大,同时本应该作为导师的les又无视了伴侣的身份认同障碍。
Lestat千百次将爱宣之于口,但是他的爱充满了杂质,他敏锐,狂妄,志在必得,同时敷衍,隐瞒,漫不经心。
后面我们得知创造者不能与造物进行心灵沟通,就永远无法坦诚呗,口是心非,退避三舍,重重误解是最好吃的饭🤭然后这对couple七年之痒的时候选择出奇一致—都选择了第三者,掌权的上位者选了玩伴,失语的被支配者选了孩子Louis反复重申Claudia is my everything,用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态去爱小女儿,当然这不是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育儿观念的差异、子女教育的偏颇、亲子关系取代了夫夫关系成为轴心,(虽然很常见)但依然是不合理的。
我觉得这段好眼熟,想了想这是gone with the wind里Rhett和Scarlett崩盘之后对Bonnie无比宠溺的心态。
飘在这种关系的描述上基本是它之后美式小说的蓝本,一个强势派人物在社会上和家庭里地位出现不对称转而向亲子关系寻求弥补,或者说寄托,但这种描写的用意却在突出消失的伴侣的重要性,加速岌岌可危的关系。
寄托这个词原指藏身之处,现指精神之依,向外求取,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纯粹的父爱,或者说一个弱者为了更弱小的存在营造出虚假的保护者的形象,本质上不过试图依偎取暖。
Claudia的形象组里有一位朋友说的太精准了,俄狄浦斯,Louis在新与旧的代际中陷入摇摆,踯躅不前,举棋不定,所以逃跑,回避,自我麻痹。
Louis越痛苦地撕扯,我越想看他被背叛,被抛弃,被误解,被低估,最好能作为战利品,被奖励给获胜的一方🚩 啊 这听起来简直像小妈文学…只有一个问题!
最后1p the love of my life是什么😨 我疯狂自我催眠没准Armand是les假扮的…我就要看金发男和黑皮带一个小女儿的渣贱文,就要看家庭内斗两败俱伤相互辜负,第二季给我圆回来啊啊啊啊!
路易大段大段诗一样的台词,念起来有汉密尔顿那味了,感觉导演是不是也有参考汉密尔顿,台词功底真的棒啊,用美国黑人的语调读起来也挺难的,毕竟演员是英国人。
莱斯特是法国人,演员是澳大利亚的,读大段的法国口音台词,虽然没什么法国味,但也因为设定是法国人,所以读的慢,更像诗朗诵一样的,抑扬顿挫的美感。
台词已经超越了电影,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运用黑人演员带来的惊喜,谁能想到汉密尔顿和夜访吸血鬼能结合起来呢!
致敬创作团队!
40分钟的升天爱爱镜头美极了!
有个翻译错误,boudin是香肠的意思,不是饭桶,哈哈哈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吸血鬼经典。
如《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吸血鬼这个设定也多少显得有些老土。
而近日播出的电视剧版《夜访吸血鬼》与将吸血鬼故事做出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样貌。
在与《龙之家族》《指环王:力量之戒》《小美人鱼》相似的黑人演员争议风波之下,《夜访吸血鬼》的口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吸血鬼故事的表面之下,核心是对当下社会议题的探讨,黑人演员的种族问题不仅没有陷入“政治正确”的牢笼,反而成为了改编中出彩的一笔。
剧版《夜访吸血鬼》讲了怎样的故事,什么样的改编令其在原著诞生50年后依然令人如此着迷?
✎作者| 重木✎编辑| 王亚奇吸血鬼故事在西方文学和传说中源远流长。
在哥特文学兴盛的大潮中,吸血鬼始祖从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在1897年出版的《德古拉》中横空出世,为后世的吸血鬼形象与故事风格奠定基础。
吸血鬼故事来源于18世纪后期的哥特文学,它继承了后者中颇多精髓,如恐怖、神秘、超自然、死亡、颓废、唯美及痴狂。
这为20世纪被称作“吸血鬼女王”的安妮.莱斯“吸血鬼编年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想象空间。
吸血鬼编年史系列作者安妮·赖斯。
/来源网络 吸血鬼过时了吗?
1976年,莱斯的长篇小说《夜访吸血鬼》轰动一时,让当时早已经处于边缘且日落西山的哥特文学和吸血鬼故事重获新生。
其后近三十年里,莱斯创作出恢宏的系列小说“吸血鬼编年史”,成为这一类型故事的集大成者。
对年轻一代读者来说,莱斯的吸血鬼故事太过久远。
斯蒂芬妮.梅尔于21世纪初出版的《暮光之城》系列及其后大火的美剧《吸血鬼日记》成为新世纪的吸血鬼经典。
《吸血鬼日记 第一季》剧照。
似乎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吸血鬼故事总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和目光。
或许因此美国AMC电视台决定打造安妮.莱斯的吸血鬼“永生宇宙”,新版《夜访吸血鬼》便是这一系列的开篇之作。
1994年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同名电影珠玉在前,导致AMC此次的剧版改编从一开始就遭到质疑与低看。
当书迷们得知剧版将原著故事背景从18世纪改到1910年“一战”前夕,以及故事的主角之一路易由黑人演员扮演时,认为这是剧制作方为了讨好当下的“政治正确”而不尊重原著的魔改。
这些争议让制作方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1994年电影版《夜访吸血鬼》剧照。
剧版《夜访吸血鬼》便是在这样的唱衰声中上映。
出乎意料的是,制作方的改编最终不仅没有毁掉这个故事,反而拓展深化了故事内涵,在成功的“老树发新芽”中获得颇多好评。
1994年影视版的编剧是作者安妮·莱斯本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著故事。
虽然2022年的剧版莱斯也参与制作,但一些细节及主人公种族的改变令这个故事更加生动与复杂,也更大程度地贴近当下观众。
原著18世纪的背景太过久远与陌生,1910年代则在许多影视剧或小说中被反复提及。
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也为黑人路易的身份问题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背景,让这个原本令布拉德.皮特都不满的角色更加立体与丰满,整个故事被意外地升华。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
在传统的肩膀上从斯托克的德古拉到莱斯的吸血鬼故事,“吸血鬼女王”所做的不仅仅只是复活了这一哥特文学类型,她还通过自己精湛的写作让三流的文学品类上升到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高度。
莱斯保留了吸血鬼的哥特背景及其中的诸多精髓,但这些故事不再只是吓人的惊悚传闻。
对于生死的讨论、对于人性、爱欲、背叛的追索,存在于人世中的种种区隔、等级,以及对“他者”的恐惧与迫害都可以在她的小说中找到。
在剧版《夜访吸血鬼》中,路易身份的改变更加深入地展现与思考了这些话题。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
《夜访吸血鬼》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路易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这也是《吸血鬼日记》的故事主要发生的地方。
无论是原著中的18世纪还是剧版的20世纪初期,这座南方城市或许都是最好的故事舞台。
其混杂性导致它的包容,为所有牛鬼蛇神留下一隙生存之地。
18世纪,第一批殖民者从法国抵达新奥尔良。
他们创造了老城区,其中浓重的法国风韵不仅是狂野不羁的,也是穷奢极欲的。
新奥尔良成为法国新贵们最奢靡腐化的北美殖民地,因此莱斯特才会从法国落脚这个“The Big Easy”(“大快活”)。
即使到了剧版的20世纪早期,新奥尔良早已为美国所有,其复杂殖民史所造就的混杂、骄奢与极具包容性的文化依旧可见一斑。
即使在种族隔离与歧视依旧占据思想主流的美国南方,像路易这样的黑人,在此也最大可能地获得了当时他所可能获得的地位与名声。
剧中呈现的1900年代的新奥尔良街头。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恰恰是这样的环境为《夜访吸血鬼》的主角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并且由于各自的“特殊”而让他们都处在主流之外,并且也都是格格不入的“他者”。
路易的黑人身份以及其不得不隐藏的性取向让他无论在新奥尔良的白人世界还是自己的黑人族群中都难以获得尊重;而莱斯特这个“非人”更是被排斥在人类社会之外。
这样相似的处境让莱斯特对路易心存好感,也让路易对莱斯特的“自由”和肆意充满羡慕…… 在电影版《夜访吸血鬼》中,路易的纠结与痛苦虽然深刻但总是缺乏力量,而这个黑人、同性恋的吸血鬼路易所具有的隐喻与真实的处境问题,让当下遭遇着各种身份与文化冲击的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处于边缘的他者所遭受的沉重痛苦与挣扎。
《龙之家族》与《夜访吸血鬼》大动干戈地更改了主角的种族,虽然顶着谄媚“政治正确”的嘲讽,最终的效果却十分可观。
恰恰是这些原本被忽视的面孔,让那些想象的世界与我们更加贴近,也更加真实。
《龙之家族 第一季》剧照。
想象出的世界受制于作者本身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后者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想象世界。
在所谓的“文明世界”中,当人们对黑皮肤小美人鱼与男主角感到不适或不满时,那些埋藏在潜意识中的种族偏见便浮现出来。
无论是否有意,我们在剧版路易身上看到的复杂和纠结极具当下性。
面临着传统稳固身份以及社会结构的崩溃,随之而来的陌生人、外人以及各种混杂的形象与面孔让我们无法再为自己于社会中寻到一个稳固的位置,而由此引起的恐慌、焦虑和怨愤便会造成新的矛盾与冲突。
我们会好奇为什么《夜访吸血鬼》中路易要找来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尤其在剧版中,经验老道的记者对路易的讲述以及其目的都心存怀疑,多次质疑其真实性。
但路易这一行为本身或许恰恰是为了进行某种自我理解,即它作为一个彻底的“他者”——黑人、同性恋与吸血鬼——在这个世间的角色与位置是什么?
这一尝试理解本身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莱斯特会爱上路易。
就如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我们自身的外人》中所说,对于他者的恐惧恰恰来源于我们看到了自身身上彻底的陌生性。
那么对于他者的迷恋,可能恰恰是对于自身陌生性的渴望。
《我们自身的外人》, [法]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著,陆观宇 译 拜德雅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11路易和莱斯特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渴望的东西,1994年的影视版对此点到即止,但剧版在此大做文章,直接戳破了路易和莱斯特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结合莱斯这部小说创作的时间点,恰恰是美国反越战以及民权运动风生水起之时。
对于性爱的赞美被莱斯融入吸血鬼本身的华贵与极端中,成为一种对抗外部主流压迫的手段(“Make love, not war.”),造就了莱斯特激烈的性格特质。
莱斯特和路易。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 在改编中新生剧版《夜访吸血鬼》在此超越了原著以及1994年的影视版,让这个老故事得到新生。
它所展现出的当下性可能是它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或许莱斯自己也没意识到“吸血鬼”这一形象本身可能具有的深度。
后来者如梅尔的《暮光之城》以及美剧《吸血鬼日记》、《真爱之血》等也都未挖掘这种深度。
尤其前两者的内核实为青春偶像故事,失去了“吸血鬼”这一隐喻性符号所具有的对于当代社会、文化以及我们存在的思考力量。
《暮光之城:破晓》剧照。
《夜访吸血鬼》和《龙之家族》的制作者们都察觉到当下现实的变化。
在《龙之家族》与《指环王:力量之戒》的PK中,后者口碑不佳,重金加持下的精美恢宏的视觉画面,依旧掩盖不了它简单的善恶故事内核。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早已显得过分单薄无趣,扁平化的人物形象也导致整个故事失去了发掘深度的可能,只能停留在各种口号与陈词滥调中。
反观《龙之家族》,一方面保留了《权力的游戏》中复杂的人物形象与人性,另一方面在改编中积极创新。
而这一创新既是为了呼应现实世界的变化,也能够让它与故事本身结合,从而锦上添花。
《指环王:力量之戒》剧照。
剧版《夜访吸血鬼》也实现了这一点,无论是1910年那个风雨欲来的美国还是黑人路易的处境,都能够在许多层面上引起观剧者的共鸣;再加上精美的制作、演员优秀的表演以及通顺的剧本,让这部原本不被看好的剧成功打响AMC所期望构建的“永生宇宙”系列第一炮。
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久弥新以及吸血鬼故事的层出不穷,或许也从侧面显露出人们某些隐秘的心理。
从曾经幽居于古堡的阴森形象到优雅的贵族男子,再到21世纪风靡世界的俊美温柔的青年小生,“吸血鬼”或许就是隐藏在人类心中,那种我们既恐惧又着迷的他者,是一种超越平庸日常与世俗的疯狂与浪漫,以及对一种无怨无悔的虐恋的渴望。
《真爱如血 第二季》剧照。
当路易还是人时,他因自身肤色与性取向所遭受的冷眼让他对那个充满等级、歧视与压迫的社会耿耿于怀。
当他被莱斯特转化成吸血鬼后,却又不遗余力地想要保存自己的“人性”、亲情以及和人类的联系;他与莱斯特、克劳迪娅像人类一样组成家庭,但最终只会刺伤对方,重归孤独……正是在这些纠缠与来回之间,路易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他者”、一个“脆弱不安的生命”的形象。
当莱斯在1976年出版《夜访吸血鬼》时或许很难想象,自己的小说在21世纪的改编会令其重新复活,甚至有了更加深刻与复杂的诠释空间,这恰恰就是好的改编能够达到的效果。
无论是《龙之家族》还是《夜访吸血鬼》都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获得再次打开一扇大门的机会,通过它我们重新思考自身,反思当下。
《夜访吸血鬼 第一季》剧照。
虽然在叙事的合理性上不如浓缩的影版,但谁敢说剧版没改编到原著的精髓!
敏感愁怨的路易斯,失去克劳迪娅后天天emo的让莱斯特发疯;每天忍着不发作的神经病家暴出轨男莱斯特,但有人妄图夺走路易他又发大病,自己出轨不让路易找人,自己家暴不让别人伤害他,你们要的疯批男,这不就是原著本著。
(ps只说剧本的设定很好看,不要在魔幻美剧尤其是吸血鬼题材里找三观,纯属找罪受)
Louis太多的反叛。
宗教之下,对性取向的反叛、从事不入流娼妓行业的反叛。
成为吸血鬼后,对亲人的反叛、对人性的反叛。
时代下,种族的反叛。
爱人下对亲密关系的反叛。
他背负太多、或者说缺失太多。
身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一种being,身为对社会关系有依赖的一种being,他却缺少一个确定的、坚固的身份认同。
而太多事情太过迅速地发生,一切巨变不断洗劫他的内心。
一夜之间亲眼目睹最爱的弟弟的自杀,一夜之间再也无法行走于日光之下,一夜之间杀死自己的妹妹的孩子(我觉得那晚他应该没有忍住,所以在面对记者的追问时他没有给出确切的反驳,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吸血鬼本性的厌恶与反抗),一夜之间失去他的事业与自我价值(他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建立于他的事业王国,这给他带来自我认可和成就感,是他自尊的重要支柱),一夜之间迷失了爱人的忠诚与眷顾,一夜之间遗失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他的愤怒、隐忍、反抗、凌辱,扭曲成一个脆弱复杂又强大的灵魂。
他多想被看到,被理解,而这多么难以发生。
于是在那个大雨磅礴的夜晚,当他失去自己弟弟的生命与母亲的爱意,他终于向黑暗之神献祭了自己的头颅……但还不是全部,他未能忠诚顺从地献上自我全部的灵魂,于是他的生命开始新的苦楚。
是有欢乐的时日。
和Lestat的情欲与爱欲,和Lestat共赏音乐与艺术,和Lestat创建风光一时的欢乐场。
但他的痛苦,依然只有他一个人默默捱过。
他只有Lestat,但Lestat还有很多玩伴。
Lestat也不愿安抚爱人那半身陷于人类沼泽的图穷莽撞(where is your companion now?)。
Lestat已above and beyond太久,他早已全部接受dark gift的darkside,而Louis则被人性与“神性”撕扯。
但我本意并不是指责Lestat,正如Louis也难以指责这个男人。
他美丽、强大、完美的体魄,他自带吸引众人目光的发光般的魅力,他的体贴宠爱和他的暴怒妒忌,全都融成一体,难以分解。
He’s a lot. He’s not perfect.但他永远是Louis的lover、murder、maker、mentor,lifelong being.看着两人的关系,仿佛看着俗世的一切男男女女。
相识、吸引、欣赏、爱慕、崇拜、沉醉、不解、忠诚、嫉妒、欺骗、背叛、忍耐、爆发、麻木、太多太多,一段婚姻走马灯。
但在此之上,至少还有虚构的血的吸引力,那种神秘不可言说的力量将毫无干系的两个人紧紧缠绕。
我想这是为什么人类钟爱吸血鬼故事,因我们透过吸血鬼的壳子寻找爱与被爱的可能。
/// was it raining that night? did your eat the baby? did you kill him?(未完待续)
这个剧吧,一开始角色设定出来,为了让自己能看下去,我给自己洗脑这个是间之楔。
我这已经有年头没怎么看剧的一个人,为了复古怀旧硬逼着就让自己看。
当然也没硬很久,剧情确实有点妙。
首先,剧版的黑人路易,我这颗贫乏的小脑瓜确实在此之前也不敢想象让一个黑人来演。
当然这一部分也是基于我对于黑人外貌气质刻板印象,我总感觉黑人气质是比较粗粝蓬勃欢乐的,简直就是小说版的反义词,是细腻精致破碎不起来的。
他必然一点也不哥特啊,但实际上,剧版的路易不再是那个破碎痛苦纠结拧巴自怨自艾的路易了。
电影版路易的痛苦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局限于时代特色,他实在是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悲情女主角的抓马做派了。
以我现在成年人眼光去观看这样一个角色,我可能只能吐槽:真是浑身都是戏啊。
好的好的,我知道你们要觉得我没有经历过他的痛苦当然是不能理解的。
我当然能理解亲人逝去的痛苦,所以那一定要那种样子你才是痛苦的吗?
当然他浑身上下充斥电影全篇的痛苦也是有一种破碎美人的美感的。
连作者Anne Rice也说皮特一副看啥都不顺眼的样子确实演出了路易的样子(哈哈哈哈,我TM),我能欣赏,但这种角色其实并不招人喜欢。
而我也确实不喜欢路易,也不喜欢克劳迪娅。
剧版路易,从94年原版路易进化而来,保留了一部分的脆弱和破碎(这部分已经在剧版里内化得不多了),路易他变得更加坚韧了。
不愧是个黑人,感觉就算被打得稀巴烂揉进土里,还是可以让自己再站起来。
也可能是在波折艰难的环境下,人们就不再喜欢看困于自我内耗苦难里的角色了。
我愿意称之为一个全新的路易。
就是在经受挫折磨难以后,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至少他的选择让我看出来,不愧是他啊。
当然了,我们要诚实地承认;颜值上讲还是阿汤哥的莱斯特更胜一筹。
但Sam的莱斯特,真的是有很妙的地方。
谁看了他不得感叹一句,这到底是个什么绝世xx(我暂时想不出形容词)!
对于一个喜怒无常,出轨家暴,劣迹斑斑的角色,怎么能让我一个观众坚信不疑:艹,他真的爱他。
整个三观都要被他重组了,没错的,他真的爱路易。
这种扭曲的,双标又独占欲爆棚,带着折磨痛苦纠缠的爱怎么就这么带感。
他的莱斯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糖霜黄油曲奇的味道,就是明知吃下去之后会让人血糖升高爆痘负罪感爆棚,但还是忍不住幻想牙齿切开酥软曲奇后充盈在口腔里的奶油香气甜妹到灵魂极致的美好。
X张力就不必提了,那种任性肆意的一颦一笑,一蹦一跳到恋人身前,一边用手掌抚着恋人的胸膛,一边笑着说:Of course,of course,of course——这段真是太鲨人了。
剧版的另一个惊喜就是克劳迪娅,我对于电影版的克劳迪娅真的是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的。
除了演员长得是真可爱,这个角色真是欠揍得很。
就是那种半大年纪,招人讨厌的小丫头。
而且电影里面她对于路易的那种快变成为男欢女爱的爱,让我非常不舒服。
非一定要谈什么恋父情结的,就我个人反正是膈应的。
直到我看到了剧版的克劳迪娅,演员演技也有立功,有小女孩的残酷,又有对家人的善良;她对于路易有爱,就很纯粹,舒适,又不想让她的路易爸管她太多;又心里明白自己路爹其实是爱自己的,自己也爱路爹。
(当然,目前为止是路易视角的,就谈路易描述的这个视角)她聪明,强大,果断,也有自己的感情和脆弱。
从天真到成熟,但是依旧没有忘记初心。
真的很棒。
然后剧里也有很多小伏笔和彩蛋也是很到位的,以目前观感来说万分期待下一季上线。
在我的印象里,原著的路易完全就是一个又当又立的白莲,优柔寡断纤细敏感,还是情圣体质见一个爱一个,每天痛苦地思考人类和吸血鬼的哲学伦理,晚上饿了出去吸点血再回来继续痛苦地思考,尤其在影版配上不辣的皮特麻木的崆峒脸,给我一种白人独有的矫情感。
剧版换成黑人结合时代背景倒是给这种矫情找到依托点,但怎么解释原著路易走哪都散发魅力的pretty face?
只能评价为他们超爱,这是一种人性美balabalabala……看过原著的朋友一致认为比起路易,更喜欢人格有缺陷的莱斯特,希望剧版之后能够补全路易的人设问题。
有关阿曼德,我不是很喜欢这个选角,也可能是导演做了改动,因为在我印象中他也是个很怪的作精……希望导演把每个人都改的正常一点。
这句台词放在这里挺搞笑的有关路易和莱斯特的感情线,演员总结为“路易在最后一刻放弃了(杀死莱斯特),因为他深深爱着自己的怪物伴侣”。
你如何去经营一段岌岌可危的婚姻,当你的情人、谋杀犯和创造者是一只喜怒无常的控制狂吸血鬼?
如果说原著像上古时期的晋江精选,剧版给我一种现在洋妞最喜欢的ao3长篇:永远在ask for consent永远在心理复建(虽然毫无成效!
),在疯狂对打后一边流血一边舒适(且健康)地做爱!
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其实国外对这种快消耽美的取向也没比我们前卫多少,每个人也都爱得死去活来,不一样的是比我们更相信爱。
莱斯达实演悲惨人生,第一次接触新种族,就被关在尸体房间里,铸造成吸血鬼,造物者自杀了,初恋也自杀了。
一只鬼孤独落寞飘荡百年。
他爱路易,但那份爱远填不满他承受的“百年孤独”。
同时因为族群特质,他轻易掌控他人命运的能力,让他麻木,盲目,自大。
他只接受自己在情感关系中主导一切:我想得到谁的爱来填补孤独都行,但我的爱人必须听我发号施令只爱我一只鬼。
路易深知,莱斯达的爱是与控制并存的,是单方面的索取和给予。
路易痛苦的从来不是莱斯达不专一,而是他的理智和独立感不允许自己沦为掌中之物,他不想要不平等的情感关系。
但路易又那么爱莱斯达,就算恨之入骨,也爱之若鹜。
(这就是爱)莱斯达的危险系数极高,一旦结缘,路易绝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路易为了脱身,只能杀了他。
而真正到最后一步,路易还是心软软,因为爱一旦产生,就不可消失。
爱与痛苦交织的toxic感情,似乎是独孤过度的人的宿命。
一直在剧中闪出的那个“路易的助手”也是吸血鬼大BOSS,他也是个控制狂,片尾编剧说了一句类似“路易的回忆更像是他想让他记住的版本”所以吸血鬼都是控制狂吧。
因为时间的漫长与虚无,对于永生的生物来说确实残酷至极了,刻骨孤独。
本剧又名:《三个林黛玉的作精生活》、《不找榜家我会死》、《但凡有个夜爷们也不至于这样》去听音乐会,感觉很难听——你要怎么做?
直接离开?
no ,no,no,你要把手攥拳指尖扣流血然后把乐谱上唱错的地方用血一个个标记出来,让音乐折磨完自己,再去告诉唱歌的他唱错了,再把唱歌的杀掉。
恋人想分手怎么办?
把他从高处扔下去。
摔报废了怎么办?
活该。
没关系,虽然男票把我摔报废了,但是只要他说了几句好听的,我破防了,我还爱他游过塞纳河去找他啪啪啪。
恋人搞小三还不想分手怎么办?
弄死他,你懂的,虽然我爱他。
呵呵呵晋江30年前的矫情文,美国人今天才让两个老爷们拍出来。
呵呵。
一个正常人没有。
比娇妻文还矫情,比霸道总裁还专情。
活的太久又没工作会变成作精。
(为避免审核,关键字词已用英文替代,非装B,请轻拍,感谢~)这部剧还是挺敢拍的——相比电影版的含蓄,剧版的编剧把安妮莱斯小说中的隐喻以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了“让观众能够看懂”的层次,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嗨,这已经很厉害了。
女性作家对于情感有着细腻的把握,但是复杂的情感更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才能懂。
以前我看不懂,现在能看懂了。
1、A family being cursed:Louis的自我毁灭倾向,Paul的双向情感障碍Louis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
这份自我毁灭的冲动可能来自于自我认同感的压抑:黑人+homosexual的双重身份,他在人群中始终无法做自己,长久的压抑下带来的孤独和愤怒;也一部分来自于家庭的基因遗传——从剧版的细节很容易看出他的弟弟Paul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一幕他在走廊上自言自语),甚至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因此才选择会在妹妹结婚的第二天早上suicide。
Louis的一家就仿佛是百年孤独里被诅咒的家族,南方种植园的黑人贵族,尝试融入却也永远无法融入白人社会,只能做着不光彩的生意赚钱;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封闭的情感,他们看似爱着Louis,却似乎毫不在意Louis的感受,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完美的儿子和完美的哥哥而已。
这是Louis生来背负的枷锁,也是他渴望毁灭的根源。
2、Lestat,black gifts,salvation:Lestat是Louis的弥赛亚,他确实拯救了Louis无论如何Lestat并不是一个反面的角色,即便他残忍,时而暴虐时而温柔(对一个dom来说,这真的很真实),但他确实是Louis的弥赛亚。
Louis的结局是注定的,如果没有Lestat,他也会像Paul一样选择一跃而下,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因为扶养家族的责任让他暂时不能这样而已,并不是他不想。
如果没有Lestat,Louis永远无法得到救赎。
Lestat给了他全新的生命,将他从家族责任中剥离出来,让他可以做自己,虽然这注定付出了一定代价。
在一场合谋的虐恋里,猎人和猎物的关系其实是互相牵制和救赎的。
这让虐恋脱离了低俗的层次,上升到纯精神的状态。
这也是本剧感情戏能够抓人的最关键所在。
“如果你注定要坠入十八层地狱,那我就把你留在地狱的第十七层。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首歌《suicide is painless》,很贴合教堂转化的那场戏。
3、不存在完美无缺的Lestat,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LouisLouis和Lestat是注定要在一起的一对,他们只有在一起时才能够互相完整。
Lestat的爱是暴虐而温柔的,这符合Lestat前期作为主导者的形象——dom和sub本来就是互相都有残缺,必须在一起才能够互相平衡的人格,不存在性格完美无缺的dom,所以不存在完美的Lestat。
我甚至感觉Lestat也有点bipolar的特质(双向情感障碍),比如:他爱撒谎,他时而温柔,时而暴虐,但是清醒过后又会无比后悔。
他强烈的占有欲,容不得自己的伴侣和其他人有任何暧昧关系,已经到了非常偏执的程度。
然而他自己却经常出去拈花惹草,小说设定里他热爱音乐,他不忍心sha si人类歌手Antionette,也不打算把她变成自己的同伴,但却撅断她一根手指,让她终身残疾,并继续和她保持着关系。
这就是Lestat,扭曲的、缺爱的、孤独的Lestat。
他如此孤独,以至于要给他超额的爱他才会感到满足,所以才会与刚刚找到自我的Louis干柴烈火,但却在感情经历七年止痒之后时常yu qiu bu man。
另外,他本身是个bi,注定会脚踏两只船,这是基因决定的,和贞操无关,只是很少有人敢写出来而已。
而后期Claudia的出现打破了Lestat与Louis的平衡,才导致这样的行为被激化,Louis和Lestat之间的隔阂才会愈演愈烈,发展到最后两人关系的破裂。
而在他们的关系里,Lestat一直是on top的那一个,这段感情一直是他在主导。
Louis习惯性压抑,委曲求全,哪怕是成为吸血鬼后,仍然处于压抑状态。
哪怕是后来与Lestat分手,也压抑自己不去伤害人类。
Louis是享受这份压抑的,他在清教徒般的自律中得到一种满足感。
所以我觉得这部剧写的很真实,他真正反映了患有某些心理疾病症状,真实存在的同性情人之间、虐恋关系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但并不是低俗的、诉苦的、夸张的、卖惨的。
它通过这种细腻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一种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辨。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我们为什么而相爱?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一边相爱,一边互相伤害?
(后面等结局更新后再补完。
)
观望~打脸,其实还不错
虽然颜值绝对赶不上影版,但主角两人之间的关系刻画更细腻了!对路易变成黑人的改编也在剧情里变得合情合理,而且提及queer和黑人被歧视的点也很用心,而不是简单地做噱头。希望后续不会让我失望!
本来觉得两个男主颜值不够,身材也不够,结果Claudia一出场,直接丑出天际!承托得所有人都是俊男美女。。。
第一集看的睡着了两次,真的是絮絮叨叨
Claudia就是一个灾难,路易带来的灾难。她的到来敲响了莱斯特的丧钟。颜值还那么低,老天爷。路易真是扫把星。两个BLM的白眼狼。你想照太阳死,麻溜点,叫个屁叫。吸血鬼可以互吸吗(第五集:路易吸仆人)?还有什么必要出去杀人???
前两集一扫以往所有电影、剧集中的吸血鬼滤镜,果然是恶毒、肮脏的物种,自命不凡就算了,自认猎食者、神明,却要写自传性访谈,写给谁看,同类还是人类?
3星半,三人组cp感不强,快看完一季才有点感觉,剧里呈现的还只是表面,吸血鬼之间的关系、血脉粘连没多深入…
啊?这个结局??Excuse me???亡夫你人呢!?
只能说乍一看很elegant,实际上看的好烦
zz buff叠满,但剧情真的很好看
原著和电影都不算什么精品,也搞不懂为什么要翻拍,强拗一些不合逻辑的历史线,披着吸血鬼外壳讲起了出轨家暴这一套冗长的情感故事,实在无趣。两个主角上看,莱斯特的演员算不上俊美,但对角色把握更胜一筹,不知道是否参考了原著内容,莱斯特的台词常有一种文学上的美感,语调悠扬,双关语巧妙诙谐,古典又雅致,很喜欢。
好薄好长好爱
改得挺絲滑的 political right到點上了 小女孩找native american演員會更好 不過卡司裡沒有任何東亞裔啊 怕是我們不值得吧呵呵噠
拖沓冗长,套着吸血鬼的壳子的感情戏
我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还是需要把妹妹的脸从我脑内删掉,她应该是真的不符合我的审美,黑人也有好看的啊!!!现在美剧选演员我不理解。很爱这种吸血鬼装腔作势的说话腔调,想看他们飞行做爱,期待下一季。
第一集的感觉比较贴合电影,白人男主的颜值和身材更耐看,把疯批狂妄也演绎得不错……加入黑人角色总觉得政治正确的意图太明显,黑人男主和小女主都是。永生真的是一种孤独的存在,而强烈的爱或者恨才能偶尔弥补那种永恒带来的空虚感。
面对豆瓣近乎一水的好评 面对我这么喜欢的题材 我非常好奇:怎么能如此无聊??比政治正确的人设还无聊 btw我太讨厌装逼了 吸血鬼也不行
没get到chemistry,也可能只是我单纯不爱看基片
好难看啊好讨厌抓马,想到影版还是俩白男的抓马就感觉更绝望了
又来毁经典?怎么能比电影分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