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已经开了超点看完了,在看大结局之前,我总想着等到看完要为这剧写点啥,但真看完后又觉得不想写了。
反复想了又想,还是提笔写了。
无可否则,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去看的好剧,不仅有悬疑的情节,更有极致的感情。
无论是亲情线,爱情线,还是友情线,都有令人动容的叙述,更难得的是,这些情节和感情捏合在一起,做到了顺畅合理(无论什么剧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只要能瑕不掩瑜,就很好了),奏响了一曲极致的女性悲歌。
由单元故事串起来的剧,余烬之上在主线和支线的安排上,做得很好,一个个支线情节的揭开,都在推动主线情节,直至最后再来揭开一开始的案件。
我一度害怕余烬之上最后的结局会崩,但最后一集看完,我唯一能吐槽的就是,为什么要安排一个那样要命的结束,就算是想要拍第二季也不带这样玩儿的,太勾人了有没有,我真的不想蹲在坑里等下一季。
这剧一开始就很炸裂,一群赌石的在一块玉石里开出个人头,而后出现的案件,受害人被穿上婚纱放在婚纱店橱窗、被浇筑在河神像里面,这些场景有的人光是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这么大尺度的案件,稍微把握不好,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给观众一种不适感,可每个案件在最终结局的时候,成功消除了这个隐患。
我们不会去想,这么做的手段多残忍,只会为案件中那些受到伤害和侮辱的女性感到愤怒与心疼。
那个为了渣男而去卖卵最终坠楼的少女彩娜,还有为了被自责淹没最终想要为好友惩罚恶人而自杀的莱拉,她们都是如花朵一般的青春少女,曾经相约一起看遍世界上所有有雪的地方,终究不能实现了。
那曾经一起在船上憧憬未来的五个少女,竟沦落风尘,最终分崩离析。
其中的俩人,徐曼和蓝小棠始终不曾抛弃彼此,一个把自己的家人送给姐妹,顶替姐妹去坐牢,一个富贵不相忘,从国外回来,为姐妹顶下杀人大罪。
而努娜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幡然醒悟,想要为曾经的姐妹做点什么,却还是不能挽回徐曼和蓝小棠已然偏离的命运。
那两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一对因为偏见,母亲克辛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最终和那瓦一起葬身火场,女儿素帕也因为保护母亲而杀人进了监狱;一对女儿缇依被人欺负惨死,母亲沈从心想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甘愿跳楼以命相搏。
她们所有人的心愿都很简单,不过是与在乎的人快乐平安地过完这一生,可就是被裹挟,那些来自渣男的满不在乎和侵害,自己姐妹的迫害和咄咄相逼,还有漫天可以杀人的流言蜚言,都让她们无法安度余生。
复仇让她们燃尽了自己。
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也来自一位女性。
她曾经也是一个被人欺负以至绝境的女人,可到头来,她为了所谓的自由,竟也害了这么多无辜的女性。
为什么一个曾经的受害者,就变成了加害者?
说到底还是因为欲望,无止尽的欲望足以摧毁一个人。
余烬之上的女性群像塑造得很好,包括那个一直追着男主廖思远的荔枝也完成了自我成长,主动说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能不提一句戚夏和廖知白的感情线,这对在剧中着墨的地方很少,也很淡,但就是能让人看到那种生死相随的情感张力(这真的比那种相互捅刀又捅不到点上,嘴里含着血莫名其妙扯着嗓子故作撕心裂肺大喊的戏码动人)。
说完女性角色,再说这剧里的男性角色,也很好看啊。
无论是男主廖思远、哥哥廖知白,警察沭河和他的跟班尼克,以廖知白为首的复仇天团,还有那些反派的角色,都挺让人信服的,尤其是廖家兄弟之间的那种情感,以及俩人因道不同而产生的分歧,交织在一起就让人忍不住想捶桌,为什么美好的东西都要被撕碎它才好看呢?
借用剧中的一句台词做结束:人死不能复生,死灰不可复燃。
但余烬会。
刷剧之后,我只想说,我相信,灰烬之下,一定仍有未冷的火星,即使身处深渊之侧,亦有看见微光的可能。
愿你,愿他,都相信。
这个世界不应该有监狱!
对于人渣,应该直接送他们去轮回!
人形生物少了,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因为感情去做蠢事儿,一点儿不值得同情!
活着只是浪费更多粮食。
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正义的男主被洗脑,被支配!
就像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看看破坏规则的那些?!
规则,在他们那儿有丁点儿限制吗?!
不是规则限制了我们,是我们自己限制了我们!
就像男主这样的纯sb,现实里都活不过第一集。
(来源:小红书 ID:悲伤是饿死) 转一篇📖的剧评。
故事发展的导火索,始于众人对莱拉无端的中伤与标签化攻击。
查了一下,廖思远获得的拼图画作原型,原来是取自巴洛克大师圭多•雷尼诠释的经典母题《苏珊娜与长老》这个源自《次经》的叙事母题,展现了道德困境中个体与权威的博弈。
而千年后的今天,故事内核依然折射着当代女性遭遇的结构性困境一道德束缚未曾消弭,强势群体仍通过话语权将女性置于审视之位。
•污名化机制依然运作——从大学师生到邻里,都依据菜拉的着装风格进行道德评判
•权威体系的碾压持续——施害者利用执业医师身份获取信任,继而通过人际关系施压达成目的•清白自证的荒谬逻辑——如同苏珊娜必须”无可指摘"才能被采信,莱拉不得不以自损方式寻求援助,即便付出生命仍遭遇二次舆论伤害这个因原生家庭桎桔失去挚友的脆弱灵魂,本应被善意托举的青春,却在这场”猎巫"中走向湮灭⋯
拍得真好,看到创作者对性别议题的深刻思辨,真好。
刚看完《余烬之上》,很不错的一部现代悬疑片啊!
感觉很久么有看完一部剧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虽然开始的时候剧情有点白目,前几个案子也觉得情节离奇悬浮,像《猎罪图鉴2》一样略显浮夸不咋符合生活,时间线也是前前后后,穿梭讲述让人混乱,鑫仔在里面的演技,也是刻意搞笑脸谱化严重,和其他人的风格格格不入,但是没有弃剧耐心看下来。
后面剧情越来越深入,把前面零零散散不搭噶的剧情像推冰山一样从海底推出来,原来是有水平面下厚重的故事衔接,时间线也慢慢衔接起来,反转再反转,才看到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
就是王子奇不知道为什么小小年纪长的这么老成,演技更是老派,演的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
倒是他哥哥孙阳演的真不错,前期幻想中的阳光活泼,后来现实中的隐忍,孤傲,都演的丝丝入扣。
相比之下王子奇就真是一直被碾压。
还有张雨剑,艾玛不怪吴倩跟他离婚了,给他机会真不中用啊,这个剧给他那么重要一个角色,全剧戏份最多了,那么多冲突情节表现空间。
他一整个演了个呆呆傻傻。
除了这些其他都很好,刘敏涛演技越来越老练,有机会可以摘后了。
总体是个很好的片子。
编剧,摄影,剪辑后期制作都是八十分上的水平,今年我看到最好的悬疑作品了。
力挺,希望有更好的作品
文/茹金初看剧时,对于案件还没有产生兴趣,反而被开头的转场吸引住了。
当时就想,这个转场做的很好,有一种延展性的吸引力,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渴望。
现在剧情已经进行到第五单元纳威篇,再回看开头的转场,确实是诚意满满,隐含了很多细节。
数了一下,片头一共有15个转场处,大概三四个代表剧里的一个情景或案子。
最初切入的镜头是一个男孩面朝着火的房子,然后整幅画面逐渐缩小成报纸上的一个报道,新闻标题中写道:“永安村大火案调查结果:少年……”
随后整张报纸缩小到一副眼镜里,眼镜又被一颗子弹打碎镜片,随后镜头就转到了打出子弹的枪上面,枪又缩小至一个双层床上面。
这几个转场大概叙述出了廖知远亲眼目睹廖家永安村大火的全情,眼镜应该代表“目睹”的意思,枪可以代表廖知白的警察身份,也可以暗示大火案有黑手操控。
然后转场到一排排着火的门,一支铅笔直击过来,与火门环形成快速旋转的时钟。
象征着永安村大火案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
随着时钟的下沉,接近水面时浮现出一块玉坠。
看23集可知钢笔是盖德送给他爸纳威的礼物,被纳威珍视;而这支钢笔也恰好是杀死廖知远父母的凶器。
玉坠是廖知白送给戚夏的礼物,也可以代表第一个玉石人头案。
正是这个案子牵出了AH7,也牵出廖知远家十年前的大火和他的双人格症状等。
廖知远的记忆空间(网友戏称中药房)也在这个案子初次显现。
所以玉坠掉进水面的转场链接的是记忆碎片,然后一片片碎片又组装成有点毕加索风格的布贴女人画像。
这幅画像是盖德强奸案里的重要物证,被盖德烧掉了,幸亏廖知远在被打前撕下了一块塞到了沙发里。
画像直接破碎成千条线索,汇聚成一个大脑形状的图案,然后这个「大脑」装进了礼物盒————幕后BOSS纳威出现后,就是廖知白的以身入局——第23集的开场就是装有廖知白尸首的礼物盒。
最后一个转场是礼物盒缩森林深处,「余烬之上」这四个字用火的形式出现,与本剧名《余烬之上》,呼应情节与主题。
这个片头转场真得很用心,把悬疑案的所有线索都摆在了明面上。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缩小、转化,最后直指案件的主题——哪怕正义的希望只有余烬,也有复燃的时候。
廖家十年的大火,究其根源是廖爸想要自首时,被后来的政商两界大佬纳威灭口,也是因为一些「只手遮天」的黑幕。
廖知白与他的警察同学们蛰伏了十年,是为了十年前被污名的好兄弟,也是要打破为非作歹的权威顶层。
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所有的黑暗公之于众,让那些披着面具的蛀虫暴露绞杀。
突然想起中学课文里《郑伯克段于鄢》里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义不昵,厚将崩。
”廖知白设了一个大局,闹出了很多人命,让事情发酵到没有人能掩埋的程度,才让幕后的大佬现身,才有机会惩治这个大佬。
这部剧虽然看起来有些沉重,但揭示了蛮多社会问题和暗规则。
片中的转场也不错,案件之间的关联度强,虽残忍血腥,却也传递出很多美好的友情和亲情。
尤其廖知白五兄弟,被冤死了一个,有一个前期背叛了,后来为了救兄弟也付出了生命。
还有三个一直跟着廖知白藏在暗处,就是为了等到正义真相大白的时刻,也是相当坚韧执着。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故事背景和设定确实奇怪 看得晕头转向 这个剧真的感觉是摩天大楼 沉默的真相 边水往事等等悬疑剧的拼凑版本还有毕竟是在东南亚 能不能找点南方口音的配音啊?
一个个一股北京味真的很出戏这个剧到底还要抄沉默的真相多少啊。。。。
廖思远演技不咋地 弹幕一堆弱智尬吹挺烦的 还有他太像田雨了 真受不了哈哈哈哈纳威是替身这个有点太扯淡了 忍不了戚美华姐被抓都有点过于突然了吧?
早干嘛去了都 杀人案这么多年没破就不追查了?
整个国家都不联网?
他早就走出永安村了吧 那时候应该没过追溯期吧?
还有她最后给自己罪行的解释 居然能给廖思远听哭。。。。
omg 她可是杀了你哥你爸你妈啊大哥!
还有就是戚夏和廖思远对于他妈是杀人凶手的事有点过于淡定了。。
非常不合理廖知白没死更是扯淡 尸体都他妈解剖了 结尾非得硬营造仿佛没死的气氛干嘛啊???
Bug真的有点过于多了 想给四分给不出手
23年第一次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读完非常不喜欢要问为啥当时的我会说文笔不好现在回想文笔过于优美遣词造句间都是形容词把一件事情描绘的过于“美丽”不够干净简单方才看完余烬之上最后一集我发现演员台词过于写意非要把一段事情描绘的责任重大仿佛这件事情我不做没人可以都是命运齿轮推动着我滚滚向前都是这种高呼呐喊独白刹那间我感到编剧开始高潮了脱离了原始现实开始写意把剧情塑造成高大威猛 威武雄壮角色轻轻飘起 双脚离地虚了非常不喜欢余烬之上前几集的确很对胃口后面演着演着开始硬推剧情中间估计是删了某些桥段特别是最后几集 人声都是后配口型完全对不上既然是美华姐安排的一出戏纳威出现在大火现场不应该是美华姐一手安排的吗?
没有细节人物用过就弃没有联系既然纳威是只手遮天人物被抓后为啥没有动用关系?
只手遮天还真是只停留在形容词这个词语上面?
孵化都做的足足的 实际操作一点没有这个人物就立不足玩呢?
廖知白查案子最后查不到美华姐?
前面剧情白铺垫廖知白的能力了?
这部剧后期还有很多地方处理非常不喜欢现在这几年国产剧为啥多数都是这样?
开头好看越到后面越崩坏服了
很不喜欢国产剧营造的一种方式,就是剧中戚美华最初是因为这样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而后不得不一步一步成为罪犯的过去经历!
戚美华这个过去更是毫无说服力只有最后一集短短地交代了她犯罪的缘由和始末一开始逃难来到永安村,或许本来是想带着女儿逃离制毒犯父亲的家暴,过简单安乐的生活在雨夜被廖思远父母好心收留,帮助她逃开追捕但人心难测,欲壑难填,剧中只说他只是想过好生活所谓的好生活当然是衣食无忧,于是邪念起,万恶生贪婪洞窟永无止境,她明明就是从魔爪之中逃出来的女儿、妻子、母亲之一,却用恶毒的手段损毁了一群又一群的女儿,妻子,母亲,那些何其无辜的女性们,一个个被葬送在戚没华的欲望下而她这十几年里,还洋装成一个无忧无虑只爱酗酒的自由母亲,何其讽刺从她举起火把焚烧她的罪恶开始,从她朝向廖知白胸口开枪一瞬,她就已经把自己彻底进化成了恶魔明明她有无数次收手的机会,明明她也有珍惜的女儿她却仍在欲望的吞噬之下,越走越远不论她的从前有多么悲惨,多么无私,多么不得已,都不是她犯罪的理由用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人死有余辜
当徐曼在警局与蓝小棠相视而泣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也不断地往下掉。
《余烬之上》让我有写小作文的欲望。
在灰暗的叙事基调中,每一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廖知白这个角色无疑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与《沉默的真相》中为他人殉道的江阳不同,廖知白的隐忍十年是为了自己的复仇。
但正是这种个人化的执念,反而让我更能共情。
孙阳的演绎也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剧内是他的兄弟们愿意无条件地跟随他不死不休,弟弟廖思远崇拜到能假想出另一个他;剧外,廖知白成了我意难平的角色之一。
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堪称惊艳。
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悬疑剧中的情节,更是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刻反思。
然而,这部剧并非完美无缺。
开篇的节奏略显拖沓,我一度弃剧。
而最后一集的处理,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与全剧的现实主义基调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割裂。
特别是廖思远这个角色的后期刻画,显得有些单薄,未能充分展现其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我一直想,最后一集,假想哥哥要是出现的话,该多好。
经历了那么多,廖思远不愿再跟他哥哥分离才应该是正常思维呀。
《余烬之上》最打动我的,是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案件本身,而是通过案件去探讨更深层的社会议题。
司法正义、女性地位、人性救赎…这些宏大的主题被巧妙地编织在悬疑的外衣之下,让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能让观众产生思考的电视剧,目前还是太少了。
本来想好好写一下的,但28集的过程太长,很多想法已经零碎了。
就按条目随便写一些吧。
1、关于评分,我大概是7.9的样子吧。
是我偏爱的那种浪漫主义推理风格,我也很喜欢这兄弟两人的模式,故事的复杂程度也算是够吃。
同时,这是真的没有推理,也没有什么悬念的设计,基本就是把安排好的复杂剧情给分片段慢慢揭露,没有线索伏笔可言。
2、很独特的,很多年来我看到的对性别视角做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这部片子很多人会看到女性叙事,甚至是女权风格的叙事,我也确实没见到有女性抨击它里面的性别内容。
但同时它确实又是一个“男频爽文”,尤其是前半部分浓度相当高,它有一个所有人都爱的男主,情节中的女角色个个都是美女,还有事没事都喜欢撩一下男主。
还有最容易被诟病为“男凝视角”的失足女角色,这里面简直就是打批发,充分满足了男性观众的爱好。
美丽凄惨的女受害人,还有美强惨的蛇蝎女人,这些都是看上去很浓墨重彩的女性故事但其实是男性喜欢看的。
虽然我也喜欢看,但大概是这么久了PTSD了吧,看到这些要素我就担心这片子会被骂了,还想着这年头了竟然还有做给男性看的国剧吗,自家的男频网文都改成女性向了。
结果它竟然又调头然后稳下来了。
想想吧,第一个案件视男主为光的女受害人(其实她的光是另外一个女孩),第二个案件各自背负了非常沉重故事的两位美女都喜欢撩男主,还给你一对蕾丝边看。
到第三个故事以后男主基本就没桃花了,就剩个不知怎么突然就变成常驻的同学。
再到后面撩男主的变成男的了。
然后最后,来了个真正的女性故事,塑造了一个可能女性观众更喜欢一些的幕后角色。
扯远了,总之,也算是现在在影视界非常少见的男频风格,虽然只是一半,但也挺难得的,我还挺喜欢看。
女同学不喜欢里面的某些点我也理解,不过好像没怎么看到有人骂。
其实这样挺好的嘛,有给男观众的爽文设定,也有帅气的男主二人组给女性看。
最后那段代表女性发言则有些过分了,女孩子嘛就该自由点这话由她说出来着实有点惊悚了。
她归根结底还是个有点吓人的恶魔的,只是恶魔也有恶魔的情感罢了。
可归不到被生活所逼的那类去。
3、我确实很喜欢这种偏浪漫主义的推理风格,像廖知白讲解演绎法的那种,太对味了。
廖知白尤其是幽灵版本的是真的很有漫画感。
也感觉到作者是比较喜欢推理的,搞了不少推理的梗。
但是作者实在是没有写推理的天赋吧,整个剧几乎没有推理。
正经的推理最起码得是先给点线索,然后过一点时间,在观众没有猜出来之前,角色依据之前的线索给你推理出来。
这部里面所有的发现都是靠新获得的线索直接导出来的。
不过这也是现在的常态了,毕竟好本子太难了,像看不见的客人,误杀瞒天计什么的都翻来覆去的拍着。
4、以往我是不会去过度崇拜“灰色英雄”这类人设的,除非是架空的世界观,否则用“游走在边缘的罪恶”去惩治更大罪恶,还是有点过度渲染背景的黑暗了。
但是这部剧里在两兄弟冲突发生时我站廖知白了。
我突然想到,男主可能是神性更重,而距离人性更远的。
相比于尊重其他人的自我意志,男主更倾向于帮别人做“对你好”的决定。
我们不应该自我认为比别人更了不起,不应该否定他人的决意。
对所有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珍贵的,求生意志都是最强烈的意识。
当一个人决定放弃生命,那她一定是觉得值得这样做,她想要这样做。
当然,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如果推敲剧情,那很容易得出很多时候其实没必要死的。
尤其是徐蔓那次,如果那时候神通广大的廖知白已经知道了几个女人放弃了威胁蓝小棠,却还是要趁机引导徐蔓杀人,那他真的就算得上有罪恶了。
不过剧情毕竟没有讲这点。
我本来也觉得这里非要也引入廖知白团伙有点强行,徐蔓一直是一个有行动力有手段的强人,当初车祸事件她也能安排,那几起杀人完全是她自己就能做得下来的事情,就那几个女人又怎么能说是把她逼到了绝路。
5、说说结局,姐姐最后看到的花田,这里算是卖了个双关。
如果是虞美人,那就是说廖知白虽然无法在家附近的山坡上兑现当初种虞美人的承诺,但是在远处种了。
如果是罂粟,那就是下一季的伏笔。
不过这部剧哥哥没了,也没什么剧情伏笔,(仅有一个就是荔枝?
)感觉是没什么可拍的。
但要从男主这种“有点暧昧但就是不正式动心”的人设,确实又很像系列剧的男主设定。
先说到这里吧,就是自己深夜看完自己随意敲一点。
该怎么形容如今的侦探悬疑推理剧?就像一道预制菜。开头陈年大案,有冤情,然后自己想办法侦破,途中还要穿插各种案件支撑几十集的剧情,最后结果一定是沉冤得雪,而且还是最熟悉的人伤害你最深。至于中间加的各种配菜,也必须是当今最受关注的话题:家暴,女性救赎,私生子,原生家庭教育变味等等。
一体双魂原是第二人格,设定有点意思。十年前的大火是一切的起源,没猜错的话会通过各种单元案件来逼近最终的真相。设定在东南亚明显是为了解镣铐,看预告尺度也不小。王子奇搭配孙阳演一黑一白的亲兄弟,我也是好起来能嗑到真骨科了。初看还行,期待后续!
不是王子奇有点像陈若轩,又是个悬疑题材,都有点看不下去。
魔幻剧!小单元的故事,简直又臭又长。感情细节多的离谱,基本快进,删了也不影响剧情发展。人物设定,高中生查案没问题,警局一群大傻子也没问题,反正编剧怎么快乐怎么来了。。。总体感觉,真真假假,没有逻辑,全靠否定信息达到结局
虚构一个东南亚地点编剧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偷懒了,剧情太扯太浮夸
引进探案也太扯了,因为一个女的喜欢他然后死了就要奋发图强,你哥被污蔑咋没见你要学呢?从各种制度来看这个大学是中国式的吧,家长要补偿还能让学生讲话?最后那段抒情也太搞笑了,女生又没被绑住要想跑不能自己跑,得把你叫进去和歹徒搏斗才行?😅把东南亚和国内杂糅就算了,兄弟俩个也能口音不同?这剧bug太多,演员也是木头演技,滤镜也难看质感不是靠这突出的,给了两星是我最后的善良。
很敢拍,全剧美女,看到最后,男主真是小可怜。。
啊这,杂糅了多少影视剧啊,贪多嚼不烂。
1. 本剧最高光时刻:廖知白血战纳威 2. 本剧最有魅力角色:廖知白。3. 本剧最帅男演员:孙阳。4. 主题曲里那句“若你不死我不休”说的不就是廖知白壮烈的一生 5. 弟弟最后开着电瓶车载着死去的哥哥、隐忍的悲痛和呐喊太悲恸了 6.这世界上无法再找出第二个男人会因为喜欢的女孩子怕黑于是为她装了一个路灯、除了廖知白 7.虽然这结尾离谱至极,但里面的演员演技都好好啊啊啊啊啊!!
挺好的,绝非粗制滥造之作最后所有明亮的人都走入了黑暗
个人喜好问题 第一集 弃
中间美华姐有钱有有势力就开始怀疑,没想到最后真的是她,不过廖父也参与制毒还是出乎意料的
主线其实是好看的,复杂曲折牵连甚广,最后多重反转也颇有巧思,可是节奏拍的稀碎,回忆插的太多影响观感,莫名其妙的慢镜头和搞笑段子真没有必要,悬疑剧就别整爱别离意难忘了。整体来说演员加分了,王子奇和孙阳、刘敏涛和黄维德都很贴合角色,不过最突破的是陈若轩。
好久没看那么好看的剧了,每个配角都不是多余的,主线全都连上了,要演技有演技,要颜值有颜值
太差了!全程都在吐槽!浪费我的时间!无论剧情还是表演!我一点都不相信里面的人物,和人物的行动,完全没有行为逻辑和行为内在动机,纯粹为了做而做,哗众取宠!
连刷四集,还挺带感的,就是非要设定在奇怪的地方,还自创语言,明明就是在泰国拍的嘛,有啥不能说的吗?剧情挺紧凑的,4集完成了一个案子,整体还行,怕烂尾先三星观望吧。
一星观望 这演的啥啊这都是 剧情故弄玄虚 人物演技浮夸 鑫仔说脱口秀特好笑 但是下次别演悬疑剧了 不知道呢能坚持看几集 哎呀 报意思 第一集都坚持不下去了
很难让人相信这居然是长剧而不是粗制滥造的短剧…
没想到是东南亚华语犯罪片那种套路 看起来尺度还可以 我奇原声台词太强了 口音方言变化自如 和综艺里的江浙沪男孩判若两人 // 剧情怎么做到又离奇又无聊的啊 坚持了5集不行了88
整体结构 叙述节奏都还行 几个案子都挺清晰 有几个反转点 美霞姐真的很可爱 配角也都不错 可以看 最后联想到 沉默的真相 确实有点像 追凶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