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从剧的表现和艺术手段来说,当然也该是9分以上,有的人对本剧的三观进行驳斥,那我就为他辩护一下。
石光荣是一个100年前出生的人,要求他按照现在的逻辑和标准去做事,我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他在那个年代,做到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整体是值得肯定的。
他在家庭中的表现确实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大男子主义无法原谅,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局限,当然是应该理解的。
更何况导演本人对这些情况已经做出了严肃的批判,他与妻子孩子之间的矛盾、争吵和冷战,都已经明确了导演和编剧的态度。
至于石光荣和妻子之间有没有爱情,我想肯定是有的,爱情是多种多样的,一见钟情是爱情,相濡以沫是爱情,相敬如宾是爱情,相忍为党也是爱情,爱情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当事人觉得有爱情就好了,我们都无权代替别人说这不是爱情。
最后一个问题,石光荣和褚琴的结合是不是抢亲的结果。
负责的说,是的,但是考虑到时代,也不是不可原谅的。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从微观上来说,这是悲剧,但是从宏观上来说,这是规律。
还是那句话,100年前出生的人,在70年前做出的事情,我们要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是不公平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剧的原著《父亲进城》,《父亲进城》其实就是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去对石光荣的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我觉得写的很好。
但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岁月是对父辈(对很多90后来说是爷爷辈)的历史进行一个同情与理解的回顾,立意完全不同,但是都拍得很好。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个建议: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评价前人,这不公平。
石光荣是个贫穷人家的孩子无爹妈,当兵了才有口饭吃,在部队好好打仗为解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他和褚琴的婚姻生活,要是在现在,会被骂死的,根本不会让播出来,因为现在很多人他没办法想象那个时代的婚恋观,他们认为人生而自由,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谓的自由是石光荣他们那一辈人用生命用鲜血用牺牲换来的!!
1,一个本来有初恋情人的少女,凭什么嫁给一个她原先根本不爱,并且比她年龄大很多的人?
剧中给的理由是“组织上安排”。
一句“组织上安排”,女主角就要一边哭泣一边同意这桩包办婚姻,敢问公理何在?
2,看着女主角明明另有恋人却在婚宴上说“感谢组织”,我只感觉恶心。
3,组织让女主角嫁给石光荣,理由是“石光荣是革命英雄,年纪大了还是单身,而且看上了你”。
这不是扯淡吗?
是不是革命英雄与男女恋情有何逻辑关系?
哦,难道革命英雄看上了谁,谁就非要嫁给他?
敢问这是什么世界的逻辑。
4,女主角与石光荣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的初恋也死在战场。
当然,她没有选择离婚的余地,因为一句“组织上安排”就可以把她顶回去。
5,此片比《亮剑》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石光荣强抢一个弱女子,之后又逼婚,整一个土匪。
李云龙虽然也时常出言不逊,但他至少没有打着“组织”旗号把一个不爱他的女子抢回家。
6,我没看后面的剧情。
但是单凭前面的剧情,我只能说什么“组织上安排”都是强盗逻辑,后面的也着实看不下去。
咱就说,这样的爱情,能不落下心病吗?
落下心病的地方,肯定得长满荒草,风一吹,哗哗作响那种。
你说咱们谁心里没长过思念的荒草,但从石晶嘴里说出来,你就觉得她说的都不仅仅是“对”,而是极其“精准”。
如果你心里反复惦记一个人,那你恐怕这辈子都不能再遇到他了,但凡你稍稍把他放下,他自己没准哪天就从犄角旮旯里冒出来了。
石晶在火车上重遇胡达凯,救了石晶的命,希望我们都能像石晶一样,重获新生吧。
最近重温了一遍经典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军人艰苦创业的故事。
在这部剧中,石光荣、褚琴等人鲜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坚韧和智慧。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剧的原著作者——都梁。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厚重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而剧中的演员们也将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
尤其是饰演石光荣的李幼斌老师,他那充满粗犷气息的表演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除了出色的演员阵容外,《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制作也十分精良。
无论是布景还是服装道具都能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良苦。
此外,剧中的重要元素——部队生活和战争场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这种真实的再现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
最后来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
《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爱过!
同时我也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震撼到落泪不已。
这部经典之作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永远铭记和学习借鉴的优秀作品!
恶心。
差点没被搓吧死的好几茬人,津津有味的看着这本该让他们发怒的剧。
就好象新纳粹说奥斯威辛当年是植物园,结果犹太人说是,里面的薰衣草现在都没有这么香的了
多年前这部剧热播时,觉得很像自己父母一辈的真实写照,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生存,和一个完全不合适的人组合在一起,抵抗生活的风波,所以为它的真实而感动,最近看了不少老年夫妻散伙的新闻,两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一辈子互相怨恨,真真是婚姻和人生的失败。
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是有的,反映的人生也是真实的,而当下因为类似的人生造成的苦果和恶果也是真实的。
不少老人熬到子女成家甚至第三代长大,才有心思回想这一生的苦难和不满,对伴侣的怨恨简直是不能抑制,再也没有半分温情,我想石光荣和储琴老了肯定是一样的。
希望所有的人在组合家庭时有尊重自己,尊重感情的权力和能力,不要重蹈这样的覆辙。
5星,多年前看过的经典连续剧,那是还小,很多不懂不明白。
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理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个热血忠魂的岁月。
孙海英演的石光荣够硬够顶,完美演绎了一个追求光辉、荣耀的军人形象,置生死于肚外,对待生活、爱情也是非常认真,热血澎湃。
为那样的时代而赞叹,为那样的岁月而激动。
经典电视剧,值得传颂。
19岁,文工团的漂亮姑娘褚琴被战争英雄石光荣看上,从此开启了她孤立无援的一生。
比起脾气大、又爱说教又老的大男子主义沙文猪的石光荣,褚琴更喜欢跟她同为文工团的年轻又有文化的帅哥谢枫。
可惜,褚琴没得选。
她地主成分的父母指望靠她跟首长成为亲戚,她的上级希望靠她维持好跟首长的关系,她的组织希望她能够为首长解决生理需求和生子需求的工具。
所有人都在以他是战争英雄为由而道德绑架她。
是的,都解放了,褚琴还是被强娶了。
结了婚,有了孩子,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结果丈夫是个战争狂,抢着要上前线,害褚琴每日都活在变成孤儿寡女的恐惧中。
好不容易安稳回来了,褚琴还是无法幸福。
某天被丈夫家暴,她逃出了家,结果领导领导碍于首长的面子让她回家,父母父母也不庇护她,硬生生把她送回家。
发现自己怀孕了,不想跟给家暴男生孩子的她想要堕胎,可身为那个要真正“怀孕”的人却没有权力选择要不要孩子,想要堕胎还需要丈夫签字同意才行。
看到她为了流产不断的跳舞,我不禁想起《花儿》里面类似的剧情,后者的女主得以坚持自己的舞蹈理想,而的褚琴的舞台理想呢?
在她父母命令她尊父母之命跟石光荣结婚的那天就破灭了吧。
石光荣怎么会同意堕胎呢?
种自然是越多越好。
于是,褚琴还是得生下这个自己不想要的孩子。
作为一个好面子的男人,石光荣让完全不尊重褚琴蘑菇屯老乡来家里久住,而且甚至在褚琴反对的情况下,强行把当时重要的大件缝纫机给送人。
好不容易孩子看不下去,给她出了气,却被石光荣暴打。
想要离婚,结果领导以石光荣是战争功臣为由,道德绑架她。
那话术是相当有意思,大意就是组织为了履行对功臣的责任,不能让她离婚。
多直接啊。
小说里暮年的褚琴会一边看爱情小说,一边流泪,幻想当初如果初恋没有离世,如果能跟他结婚,一起过一辈子,那该有多好。
褚琴对石光荣真的有爱情吗?
恐怕是像《一个女人的史诗》里欧阳萸对田苏菲那样的吧。
《激情》从来不是一个关于伟大爱情的故事,但是个反映那个时代的现实的故事。
大致看了一下那些打1星差评的,无外乎都是说看不下去,看不下去的原因因为抢夺爱情,因为女权主义,因为zheng智正确,因为特殊权利特殊待遇,因为抢占女人并驯服爱情。
我要怼的第一点,这些人经过过那个年代或者了解过那个年代吗?
从战争结束后老一辈军人都大致是什么样的?
显然他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一切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但是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就是不好的吗?
我的姥爷也是解放战争时的军人,退伍后惦念家选择退伍没有留在部队,脾气也和石光荣一样的倔脾气,那个年代的老人都有属于那个年代脾气,不是他们自己要那样,而且时代需要他们那样的脾气,如果没有那种脾气,你以为战争是小孩过家家?
不打赢这场战斗就是死!
在说结婚,那个时代的婚姻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别说那个时代,你现在有钱有地位想要一个女人,有多少人会为你给那女人做工作?
如果你不信,只能说明在这个时代你也没活明白,没看清人和人之间的等级差距。
用自己有限的阅历去揣摩真实的历史。
这片表现军人脾气,军人做派,很有历史感和真实感,难不成是因为偶像剧看多了已经不能接受几十年前的真实了?
你可以批评种种做法,但不能否定历史轨迹,因为不入你意就讽刺挖苦,只能说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永远不能成长。
怼的第二点。
爱情。
你们以为爱情是什么样的?
就非得是你们心里那种白月光一样的爱情?
就因为强扭的瓜肯定不甜?
爱情是属于自己的,没人能去评价别人的是不是爱情,就冲一点,就说明你们就不懂爱情。
又说抢爱情这作风不对,那我想说,对不对是那个时代的事情,用现在的逻辑去推理本来就不对,任何事情脱离当时背景都是无稽之谈,用和平70年的观念去评价战乱时代的婚姻,不仅说明书读的少,还说明心里对一切不顺从自己意念的事都抱有敌对思想,这种人要是活在70年代动乱时期可真不是一般人了。
这片子所表现出的没有褒贬,只有真实呈现当时的现象,贵在真实,如果说真实都能他们如此破防,那他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到底怎么样做到活在童话中?
怼第三点。
特权。
拜托,剧里表现的叫特权?
这不比你们看那些总裁戏美女中差远了?
反正我没看出什么特权,一切权利都没有过分,都很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点权利叫特权?
再一次暴露自己对真实社会的无知。
还有说这片表现刻画的上面组织不好,开国后三年灾死了几千万人,但还给石光荣这些人这种权利。
我看这种就是该被调查的,语言充斥不良言论,这只是电视剧,人家本来也没有要去表达任何看法,只是呈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看这些就能联想到反D,只能说明他脑子里早就是这么想的,抓住一切事物都要往上套,都要最终说到反D。
在且不说那个年代谁对谁错,但对电视剧都要挑错并上升到如此高度,只能说明你历史书看的少而且看的很片面,书读的少还瞎BB,这种最可怕。
最后说本剧好的地方,真实,真实还是他妈的真实。
那个年代待遇如此,爱情如此,夫妻关系也是如此,家庭氛围亦是如此,那些小屁孩有几个经历过过年过节,一大家人子女们把厨房挤的水泄不通去跟着忙乎?
家庭之间无数鸡毛蒜皮的争吵中能继续生活不离婚?
你要是穿越到秦朝,你说他们思想落后,他们还说你是神经病呢,哪里来的疯子!
用自己意淫中最美好的想法去看待自己没经历和不曾理解的年代,这种人本来就是神经的!
很生活化的
因为在《演员的诞生》看了凌潇肃演的片段, 于是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原版。
组织之命,领导之言。老子打江山不就是为了坐江山嘛
现在想想里面的女人真可悲
看过一点
你激情了,我燃烧了。
父母亲都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
因为反同事件后就不太喜欢这对夫妻了..
果然激情燃烧
姓石这家人
登记的慰安妇
父母喜欢的调调, 跟着看了感觉还不错
感觉不错啊
剧情有点拖泥带水
主要角色太牙碜,反感
情感上真的很讨厌这部剧,我妈当年天天拉着我看,恶心死了,一个老大粗非拉着一个漂亮女孩用自己的一生来给他陪葬,极其自私和恶心,真的受不了这种故事
也不知道当时说“石光荣”像自己家老人的,现在现在怎么想?反正我是看着他就生理不适
石光荣很像我爹~
身边的人貌似没有没看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