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场景,让一个黑人演员当路人走过去,过了一会主角说完话了,他居然又从另一端走了回来!
连衣服都不带换的还有俄罗斯口音的美国总统,还有那些英文台词,真的是烂死了反正就是外国领导人看起来都跟弱智一样还有反问总理的外交女主,穿的光鲜亮丽,69年还要烧牛排,这情节怎么写出来的啊,加深阶级矛盾啊
这部剧其实相当程度上呈现了前三十年,新中国在外交上的艰难开局。
而且很多情节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开国大典结束,几位领导人彻夜难眠,等待各国承认,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但在很多地方,却展现了导演和编剧对近代史的认知不足,或者说能力不够,没有呈现出来。
比如“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这段情节。
这两个事件,可以说是中苏两国走向决裂的导火索。
但导演在这地方呈现不足,给出的理由并不够,导致有些对历史认识不太深的观众会产生一种“主席的反应是不是有点太激烈了”的感觉。
如果导演的格局在放大一点,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
因为新中国接受了苏联的工业援助,导致你的工业苏联化,然后就是教育苏联化,紧接着就是政府、军队苏联化,也就是所谓的全盘苏化。
知识分子完全脱离实际,开始在象牙塔闭门造车。
政府官员开始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开始滋生。
军队也不再官兵平等,士兵给擦皮鞋倒洗脚水已经常态化。
这也是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当然,有点扯远了。
如果继续按照苏联给定的方式发展下去,中国就完全沦为了苏联的傀儡、附庸,何谈主权?
所以矛盾是日积月累下来的,联合舰队事件,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苏联已经不满足于潜移默化的蚕食,而且明目张胆的一只脚踏进来了。
因此主席的反应才会那么激烈。
如果不把此前的矛盾描述清楚,只会给人感觉好像这个火发的有点莫名其妙。
当然,或许是因为导演想要将前三十年的所有重大外交事件全部呈现出来,所以很多地方都浅尝则止,并不深入描述。
也可能是审查原因,有些东西不能拍。
总之这部剧整体来说还是及格的,只是一些细节地方需要商榷。
看关于老一辈领导人的电视剧真的是获益良多,喜欢他们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原子弹一万年也要造出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的豪迈气魄和凌云之志。
有毛主席的举重若轻,还有周总理的举轻若重,外交的故事是斗争的故事、是妥协的故事,是交朋友的故事,老一辈领导人的胜利是“正义的事业是无法摧垮”的胜利。
我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话外交需要“有理、有利、有节”。
也喜欢周总理挂在嘴边的“外交无小事”,感动的是他那种为了人民燃烧自己的精神,他给别人能量,给别人时间,让和他交往的人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隆重,这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境界,更是我辈的榜样。
看了好几遍,剧情条理清晰,不拖泥带水,很正能量,体现了那个时期的外交人在国家利益面前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情怀,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利益,飞机坠毁那一段和周总理那一段很感人,抗美援朝那些画面很生动,很能带动我的情绪,应该算是我看的类似题材的剧中最好的一部了,但就是感情线稍微有点多了
感觉剧中人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他们总是代表国家利益,总是为了国家而付出。
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司徒雷登。
从剧里面看,司徒本人既不让观众讨厌、也不让剧中人讨厌。
但是在执行“一边倒”政策的时候,我国却必须发表那篇《别了,司徒雷登》。
因为剧中的司徒雷登,是美国大使,代表1949年的美国对华政策。
我们不得不骂他,却不一定与他有关。
凌玥就非常让人心疼了。
她(前)未婚夫是情报人员,因为双方工作,她青年经历感情痛苦。
去访问老师司徒雷登时,因为她是外交人员,差点被暗恋者狙杀。
结婚后,因为双方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离多。
丈夫死在朝鲜时,她因为承担重要工作任务,没能去告别遗体。
再后来终于和初恋解除误会,却又因为工作,登上了克什米尔号。
但是终归来说,司徒雷登也好,凌玥也好,是有幸见证历史风云的人,也是在历史中勇于担当的人。
缅怀他们。
感谢先人为国家做出的努力。
本剧建议用2倍速看,节奏狂慢。
正常三星,特型演员演的很好,苏联撤走专家,主席淋雨那一幕极为精彩,加一星。
剧组很明显想拍一部史诗纪录片,用了很多特型演员,却毁在编剧和凌玥姐妹俩莫名狗血的感情戏上。
一、狗血感情加戏。
不用详述,看了就知道。
二、王稼祥对毛主席说苏联和我们有六小时时差,所以北京时间凌晨1点,莫斯科早上7点还没上班。。。
那啥,编剧你地理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也别祸害王稼祥啊,时差-6小时,莫斯科是晚上7点。
三、为了戏剧效果,改动了司徒雷登历史。
我是理解不了为什么要美化司徒雷登的,他是个很典型的两头不讨好人物。
上中下三策导致2008年骨灰才葬于杭州。
还有个批评点,周总理逝世,灵堂居然用红色窗帘!
剧组你们对得起总理么!
虚构几个人物很没必要,外交故事那么多,还凑不够48集吗,需要虚构人物注水。
完全可以多拍点外交博弈和谈判细节,这样更有趣味。
领导人的表现方式也是很没意思,举个例子,毛在专列上冻感冒了,身边的人劝他吃药,他不吃,非要多劝几次。
这能表现啥领袖风度?
敌机来了你不走还可以说表现英勇,得个病不吃药算什么英勇?
还是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还有就是把周总理拍成了曾泰,什么都是这个想法好这个办法好的附和。
总体来说,不够大气,不够严谨,拖泥带水。
这个剧看了好几遍,就特别好看,里面的人物形象就不说了,特别合适,看这个剧,能够感受到说话的技能和力度,他们的措辞,他们的停顿,太厉害了,尤其看着外交地位的变化,他们谈判时,他们诠释的特别好,每次看这种剧,都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自信,就看着特别好看,尤其还是这种外交的,他们外交上的谈判风度啊,文辞啊,太厉害了。
统一战线策略,本意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
要广交朋友,就要多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彼此之间总有一些共同点,就是要搞大团结大联合。
任何团队/个体之间的友好关系都是需要经营和来往的,国家之间是通过使者友好访问或是成立组织定期开会以巩固友谊和达成目标;如果放到个体的环境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生活中常见的同学会、亲友会、家庭会,过节走动是一样的道理。
而曾国藩的八交九不交原则是指个人修身方面,一个属于强势行为一个属于借势行为,人是环境产物又是社交生物,故而这两者之间关系并不冲突。
没想到2021看完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外交风云»,从国际的视角看第一代领导人。
因为关注点在国际视角,国内的事情不怎么涉及算是比较新颖的。
故事的从司徒雷登回国开始,结尾到尼克松访华打开我国外交新局面,漫长的20多年我们从一边倒到世界舞台站稳,看完真的感慨万分,老一辈太不容易了太难了太艰难了。
我说下我印象很深的点1.抗美援朝有一个画面很深刻,一个士兵接到电报后在浓烟滚滚的战场大声呐喊“同志们啊,彭总表扬我们了,他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中国人民万岁”,回答他的是一片寂寥。
没有描写战争的痛苦,没有说有多艰难,到那一刻我能体会到绝望与希望共存的痛苦。
2.外交印象深得是中法建交,丑派人想让常凯申不要放弃,法国派人来想让他主动放弃,常凯申一下子就懂了丑的企图,想让他间接承认两个中国存在。
常凯申对建丰同志说我们根在大陆,承认就是民族的耻辱(大概意思),不得不说这一刻我还是佩服他的……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好过现在的湾湾😊😊3.伟人的爱情,太好磕了太好磕了,周总理和邓奶奶的互动,那种一个眼神就知道你所思所想太令人泪目了,特别是后期周总理身体不好,哭死了。
前期周总理出国访问,收到了她的来信有一只花,他便回了一只花寄托相思我愿称之为最美的情书。
还有各种的细节值得回味,将军们不懂礼仪便在窗户外趴着看,毛主席参加斯大林70大寿,坐的火车不保暖的无奈(还有沿途被刺杀的可能性),每每看到就深知外交之不容易,新中国到今天的不容易
电视剧剧名叫《外交风云》,事实上剧情完全以美苏冷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为主线。对新中国成立、中苏结盟、朝鲜战争、日内瓦会议、越南战争、万隆会议、金门炮战、中苏关系破裂、中法建交、小球推动大球、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等等历史事件和司徒雷登、杜鲁门、艾奇逊、杜勒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基辛格、尼克松等历史人物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在中美贸易战时期上映这么一部电视剧确有深意。
弱国无外交!什么都不说了,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基本就是历史事件的罗列了,其他都还行,还是感情戏写得不得行,那个子枫的角色,感觉无所不能的,夹在这种纪录片式的剧情里很突兀。
大事不虚,纪录片真实画面感人,建国后太不容易。虚构的几个主演是败笔,哪个国家你都是贴身翻译,你这语言怕要会20国,特工更是毫无逻辑,恋情更是扯淡。后期把美苏塑造得很跪舔,有点假。综合7.5左右吧,拍的还算用心。
导演是有什么执念吗,没讲两句话就要让他们尬笑。------------虚构的那几个角色仿佛有什么大病,要写外交部门的人辛苦,黄镇那一家难道还不够吗?
追不动了,没看完…
太他妈尬了,妆化不能忍,要么糊比加谍战和感情戏,正戏部分又拍得宛如看文献资料,拒绝加感情分
看起来好爽啊,才看了1集,结合了自己以前学的历史知识,弱国无外交,首先要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扬眉吐气
好看的
挺好的题材,运筹帷幄处看得热血沸腾,但是,狗血的地方真的就太拉胯了。
看了不由得感慨,当年太难了啊,其实拍个剧讲讲外交战线挺好的,也很有兴趣看。但这个剧拍的不是太用心,服化道也不太行,穿帮更是此起彼伏,以及,真的不用每部剧都谈狗血恋爱的。(三颗星都给真实的历史)
一名演員陶醉在「特型演員」的角色中,不知是幸運還是悲哀,很明顯他自己是歡欣喜悅的,這次演到了角色的暮年。我覺得從第一次詮釋「特型演員」角色開始,他不是他自己了,角色不是他塑造了,八阿哥、唐玄宗、李世民等等,全都是「特型」的延伸藝術。
首次比较完整地拍摄这个题材,美中不足的就是乱加三个年轻人的三角恋,感觉是拍小说而不是拍历史。期待第二部。
虚构人物是在毫无必要。
🥶🥶🥶🥶
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博弈和角逐非常精彩,伟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精神令人钦佩。(2020年7月第一次看)2022年3月,和艳子一起看完第二遍。伟人的胸怀和胆略令人神往。
真的很感动
作为一部七十周年献礼片,有什么原因说不呢,了解一下新中国初的外交破冰之旅。
不实,虚构成分太多
从外交的視角展現出建國到中美建交這將近30年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為共和國奠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