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是非对错,向来夹杂着过多的主观辨识。
那些风云人物,无论内心世界如何,细节有否恻隐之心,最终的结果,往往会直接判定她为正派还是反派,是一代忠良还是千古罪人。
慈禧如此,李莲英亦如此。
波谲云诡的后宫争斗,步步为营的权力角逐,经历风云色变,命悬一线,其中发生的细枝末节,又有谁能知道的清楚?
我们不过是听胜者说书,真假参半罢了。
大太监力排众议,叫板历史,刻画出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大反派。
可是就如此剧监制回应时所说,慈禧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女皇统治者,她更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人,没有人天生心肠如蛇蝎,手段如极刑,总有一面不为人所知。
历史的描述是笼统的,抽象的,也是表面的,这部戏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慈禧和李莲英的另一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是啊,慈禧杀亲儿,毒慈安,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回顾过去,能够直接看到的真相。
可是,慈禧在做这些事情时,内心是否有过挣扎?
又是否真的有人了解呢?
当初,慈安合谋陈福陷害慈禧与安德海私通,作为局内人,都知道慈禧的冤苦难诉。
可是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市井百姓,却以一种嘲讽和看热闹的心情,来传诵此事。
说书人不完全说错,案情确实未能得到沉冤得雪,普遍看到的是什么就会认为是什么,知道真相的人却微乎甚微。
人性和果报,是佛法中有的课题,可是却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慈禧在后宫的生存,能够步入垂帘听政,必定是经历了巨大的蜕变,脚下的尸体,也必然不计其数。
可是,在紫荆城那样的龙潭虎穴,你不害别人,别人就会害你,试问慈禧怎样善良?
怎样宽容?
怎样隐忍?
她要和后宫佳丽三千争抢一个男人,要为保命保儿与朝堂大臣短兵相接,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死的尸骨无存,也不会有人可怜。
所以,当时的慈禧只能力争上游。
就算是如今的社会,也是弱肉强食,你不争取,没人会喂给你。
而李莲英,本是凡事将就将就凑合凑合就够了,却在不断发生的争端中,无可奈何选择现在这条路。
此剧监制称,他曾经看到一些关于李莲英的野史,他是一个忠心、孝顺的奴才,贪污的钱都拿去给了家人,如此一类人,又真能坏到哪里去?
这部剧,在无形中,就告诉了观者李莲英从一开始的小太监,到越来越接近历史的权倾朝野、贪污贿赂的大太监,之中经历的成长足迹。
他救了双喜,却害得安德海惨死;他替福爷求情,险些害了慈禧害了大清;他放了添寿,却让自己的妻子被杀。
他想凡事都不害人,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可是这可能吗?
如果世上真有果报,那么为什么这些十恶不赦、坏事做尽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想不通,也参不透,终经一和尚的指点迷津,他做了一个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决定……慈禧的成功,处处都离不开他人的相助。
前有安德海,后有李莲英,个个都是忠心耿耿的心腹。
当然,慈禧本身也是聪慧过人,她懂得善用奴才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时的见风使舵,审时度势是皇宫内院的生存之道,可是安德海的誓死效忠,李莲英的推心置腹,却依旧如磐石般无转移。
李莲英最终为什么会帮慈禧?
因为他的决定,直接影响养心殿内谁人坐镇,慈禧的处变不惊、善待奴才、机智过人,或有忧国忧民的一面,总有一样让李莲英折服。
这就是慈禧的人性,她向来无怨无悔,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心如明镜,毫不掩饰。
慈安的失败,除了因为她选错了合作人,主要却是因为她没有自知之明,不懂量力而行。
她对人物的利用和拿捏,总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经常打错如意算盘,最后只能以惶惶不可终日而结束。
历史上的慈安,总是一副温婉儒雅,与世无争的面孔,在后宫那样复杂的环境里,这样的表面,是否伪装,内心又在盘算什么,可能只有她自己才能知道。
添寿的所作所为,前世今生,轮回果报,其实明眼人从一开始就应该看得出。
他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坚定的意识,有的只是如白日梦般的野心。
他没有大智慧,却有一堆足以让他坠入万丈深渊的小聪明。
所以,他的摇摆不定,左右徘徊,总是让他尝到一点点甜头就身败名裂。
因为他本身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所以当倩蓉和莲英对他施以援手,他那可怜的自尊受到威胁,以至于让他更疯狂的报复。
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就是放弃自己还能够振作和成为正常人的机会,他今后的遭遇,必定比痛快死去还要悲惨。
两个都是为情所困的阉人,注定后半生没有子孙福,却妄想能够得到一丝爱情的甜蜜。
安德海和姚双喜同是天涯沦落人,有着一样的遭遇,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差别就在于,安德海急功近利,太过张扬,太耀眼的钻石,总是会引来同行的妒忌陷害。
所以,安德海一生光辉灿烂,却不得不为这些过去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姚双喜,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去爱一个人,默默的去守护她,仅此足矣。
于是,这份被压抑的情感,在和硕死后爆发出来,变成强大的力量,瞬间改变双喜的所有性情。
至少,到了最后,双喜和莲英的成长交织在了一条线上。
有很多时候,果报其实未必真的存在,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只是他人的所为会起上点睛之笔罢了!
但是,任何学说还是要让人类相信有果报存在,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不害人,自然大家都会相安无事。
而历史呢?
他被人客观的描述,主观的评价,其中关于人性隐含的内容,却很难被清晰的陈述。
当看一部侧重点在于挖掘人性的时候,成长道路上的东西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不被人知的一面,才是值得深思的一面。
PS:说点轻松的话题咯!
一直没有提到三顺、同治、宝音、恭亲王等等,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人物性格,我没有去太深究。
不过,三顺在里面真心是个活宝!
他的那句“好好的不行吗?
”,无论在任何场合出现,都会让人想笑……而对于同治和宝音的那一段神对话,网上各种吐槽就不多说了……确实是很佩服写台词的仁兄,如何能想到这么雷人,这么逆天的对话呢?
不过,生活么,总还是有点乐趣的!
看完此剧时,刚好是黎耀祥凭此剧获奖当天,支持。
同时其他演员饰演的也很符合角色: 陈国邦(彭三顺)、 米雪 (慈禧)、邵美琪(慈安)、马海伦(苏嬷嬷);梁烈唯演技有进步。
自《东西宫略》后有段时间没看古装剧了,但是这剧名这角色不动声色吸引了我,一个TVB难得见的视角,一个未见重视的特殊人群做主角,新颖。
看完下来,也可见难得地认真讲了人性转变的历程、人生壮阔的历史。
自知是看TVB剧不用纠结于是否史实,本来“论千秋功过,又有几许真有其事”。
如果换个角度:一个还算完整的人性转变历程的故事,一出宫闱尔虞我诈的争斗剧,此剧,还是胜任。
这个电视的拍摄角度挺特别的,从一个太监的经历入手。
以前从不同方面得知的李莲英都是恶劣的,但是“大太监”似乎是从李莲英有情有义的角度拍摄的。
与众不同的视角,值得一看。
而且tvb也难得不在自己的影视城拍,肯花钱去横店拍,值得一赞啊!
场面说得去(终于不那么过家家气啦) 主演不用说 至于剧本抛却历史都算精彩的 还是tvb惯常的那个味儿 不过有一点就是tvb的剧音乐原声真是很少让人失望啊 三顺绝对是编剧真爱 头几集恨到死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三顺 涨粉模式全力打开啊 对于这些权谋之争 深宫恩怨 我等凡人也只能随他一句[好好地木得咩?!
]萧正楠的好多角色都是搅屎棍 好和坏就没从一而终过 而且都大同小异 导致我现在看到他就猜到了他的剧情发展 演技也可以但在几位前辈面前就可见还有待磨炼 双喜和公主这条线开始的莫名其妙 结束的乱七八糟 觉得大太监配合公公出宫服用会有意外惊喜 霸气德海变娇柔细鸡 三顺被双喜的医术附体 等等 简直前世今生 还有 徐大富 你不要以为你剃了头发一本正经讲忍辱因果我就不认识你啦!!
ps 好几段竟然让我这个煲剧老油条看哭了 人如柳絮随风飘 生而为人 求存于乱世深宫 真是半点不由人啊
《大太监》里的季节 (之二)---苦闷的夏季自从同治帝由少不更事的顽皮小子长大成仍旧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开始,紫禁城进入了夏天,闷热、困顿的空气便开始笼罩着一道道红墙和一座座宫殿。
人们在冬天里会畏手畏脚,很多虫子会在深深的地下躲避严冬的肃杀,然而冬去春来,将将就就撑到到夏天,这些虫儿们就蠢蠢欲动不甚安分了。
僵而不死,残而不废,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都在这火热的夏季里聚在一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场来不及在冬天里做的阴谋和暗算。
夏天里热,人们的心也燥热,皇上要选妃,太监也想娶妻妾,够热闹的!
夏天里闷,人们的心情也郁闷,太后考虑要不要还政给扶不起的阿斗;大臣们期盼新君的新气象,焦灼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皇上呢,万事由不得朕做主,明明自己坐在前面偏偏得听后面的声音指挥,更加的郁闷!
夏天里火,真得由皇上做主了,朕就该不郁闷了,但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因为朕,没了主意,不会下决断,而是被烤,被炙得左一把汗,右一把汗…….热天里的困顿真是难耐!
夏天里茂盛的植物用尽各自的招数火热的繁殖着,紫禁城里各色的矛盾也在炎热的夏天里升温,等到白热化就爆发激烈的冲突,在经历过冲突和牺牲之后,紫禁城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冬天又回来了,将将就就暂时蛰伏,并开始酝酿新的矛盾,就这样周而复始。
作為TVB年度台慶之作,依據宣傳來看,陣容和取景似乎都誠意十足。
但是整套劇看下來,卻感覺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本想說既然來到橫店取景,應該算是誠意之作吧,起碼不用再看那些我都能搭出來的TVB古裝街場景了。
可是我妹一句話砸下來:怎麼同樣是橫店取景,人家拍得那麼富麗堂皇大氣天成,但到了TVB手中卻如此寒磣簡陋,皇帝駕崩的房間看上去連小宮女的房間都不如呢?
全劇更無所謂戲服首飾擺設什麼的了。
這一點,若說背景建立在窮途末路的晚清時期,國力不再昌盛,那倒還能勉強說得過去。
但我想,主要還是TVB不在自己地盤上,實在不願花多餘金錢在道具上罷了。
劇情上,雖說這部戲的主角是幾位太監,但是編劇也把這些太監刻畫得太過了吧。
即使要刻畫李蓮英由一個小太監升級為一代大太監,在紫禁城翻雲覆雨,但是在這裡卻表現得太過了。
一個祖宗三代行醫的太監居然憑著自學把所有御醫都比下去了,一個彭三順就可以在城中橫行無忌,誰也不放在眼內。
這樣的設定雖然是為了劇情的鋪墊,但是實在不能讓觀眾信服。
不過,這部戲對我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彭三順這個角色實在討喜,陳國邦總算是熬出頭來了,作為觀眾,看到這些默默耕耘多年的老戲骨終於得到賞識,實在欣慰。
雖然在後半段劇情中,紫禁城五虎,尤其是姚雙喜的轉變個人覺得還是有點突兀,可以處理得再細膩一點,不必如此急於鋪排。
但是性格迥異的五人因著如此不同的個性而有著或悲或喜的結局,這樣的安排還是此劇心機之處。
安德海飛揚跋扈霸氣外露卻又重情重義,最後他為此負上身死代價;李蓮英將將就就,只想平平淡淡安安穩穩維持自己的小天地,卻大智若愚,在大是大非前從不含糊;彭三順就是只虛張聲勢的紙老虎,狐假虎威,實質本性善良,從一而終;凌添壽懦弱怕事如牆頭草,內心不夠強大的他最後被貪欲侵蝕,眾叛親離落得慘淡下場;姚雙喜性格耿直,是非分明,但在感情面前卻迷失心智,逃不過一個情字,為此背叛兄弟和自己的原則,生無可戀。
看得出來,編劇在角色對白上下過一番功夫,那麼生僻的四字成語對文化底蘊不足的演員來說實在是折磨啊。
文縐縐的對白用普通話說出來本就不易,再翻譯為粵語,就更是繞口了。
看的時候我都在想,要陳茵微李斯韻這些國外長大,中國文化接觸不多的ABC去背那麼冗長的古詩詞,真不知道她們說得時候心裡是不是直罵娘呢~
《大太监》里的季节 (之一)---日日在冬季我这个人的反应可能总是比其它人慢几拍,所以对事物的感想也来得晚、来得迟些。
《大太监》已经播出一段时间,热乎劲大概已经远去的时候,我这里才慢慢反映出一些感觉来。
似乎《大太监》里的紫禁城只有两个季节:寒冷肃杀的严冬和酷热难耐的盛夏。
巧合呢?
还是编审的创意使然呢?
然而严冬里呼啸着的彻骨寒风和漫天的冰冷飞雪仍不足以描述紫禁城里人心人性的冷酷无情;盛夏里似火的骄阳和困顿湿重的空气仍不足以渲染紫禁城里如火如荼的争权夺利。
冷风里裹挟了冷酷内心背后的悲鸣,飞雪正如悲者的眼泪;而炽烈的阳光仍不能照亮险恶小人的内心,一切的阴谋和暗算正在焦灼的空气里进行。
在象征着无上皇权的紫禁城内,在一道道红墙里,在一座座金顶下,偌大的紫禁城被分割成一座座的宫苑,每座宫殿都独具匠心,然而生活在这里的男男女女有几人有闲情来品评。
被一堵堵宫墙和高高门坎阻隔的不是一个个院落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与人和心与心。
封建礼教在每个人的心里面都筑了一道道红色宫墙样的厚障壁,将一个个本来鲜红跃动的心分隔得七零八落,将本来相连的一个个心硬生生、血淋漓的割开;皇权和封建的尊卑礼教犹如金色的屋顶,笼罩着重压着一个个本来鲜活的生命,为儿、为女、为臣、为奴、为婢者他们一切的礼仪无丝毫的差错,但却是机械的毫无生命力的,是颤颤巍巍、如履薄冰的,真得是日日在冬季。
据说《大太监》的监制罗永贤颇能在电视剧里营造电影大片的气氛和气势(可能不确)。
大片的气势究竟怎样也是每个的人感觉,总之将不知道多少的正在盛开的鲜亮的黄色菊花铺将开来称为黄金甲却是为了落个遭人马踩踏的下场,简直是暴敛天物,残害生命,这若叫做气势的话,我实在无法苟同(题外话)。
但《大太监》里造就的飞雪就非常让人赞叹,那飘雪的场景和剧情搭配得极其出色,很好的烘托着剧情,看得出主创费了心思的。
特别是前六集,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似乎又是真实的。
李诗韵饰演婉太嫔的确很到位,内心已经如死灰的婉太嫔在听到可以出宫的消息正如严寒中听到春的讯息,然而冰冷的雪花又把这一点点刚刚萌生的希望之火无情泼灭,直到死亡,魂灵变作一只蝴蝶穿过冰晶的雪花,飞越一道道红墙飞出紫禁城。
可悲啊!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主子还是奴才,无论是君还是臣,有几人是真正的称心快意呢?
我看他们都很苦。
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巍峨的紫禁城里怎一个苦字了得!
争斗无日不止,苦况不言自明,然而就在这么个围城里,苦的人想出来,却又有多少崇尚至皇权的人挤破头的要进去,权利、名利真是要人送命!
跳着看完了《大太监》,后半部分的观感与前半部分差很多,对这部戏豆瓣评分也确实算公道。
有人说它是太监版《金枝欲孽》,不可否认,最初的几集确实有些许金枝的影子,吸引我看的欲罢不能,但是过半就开始疲软,弹幕里不时会一遍遍刷屏,“希望结局就停在这里”。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结局悲惨,所以难以接受,而是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构架方面有着重大的缺陷。
首先,从情节而言,全剧都围绕在东、西太后斗争之间,前边夹杂着六王爷与慈禧的权力角逐,后边六王爷短暂下线,再回来就成了慈禧的拥趸。
(我还以为慕容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从巡礼片看,整体的格局应该牵涉家国大事,而不该仅仅局限在宫斗,我一直期盼着后边会有更多的家国大事,结果还是东太后和西太后的斗争,调起得太高了!
这样一来,观众难免对二人的戏份感到疲倦,没有《金枝欲孽》最后发现皇后才是大boss的冲击。
同时,这就造成了人物塑造的问题。
以来,东太后像个精神分裂, 我甚至能感觉到Maggie在努力rationalize这个角色,但编辑的锅也接不住啊。
东太后前边悔过了,然后因为慈禧不原谅自己就又因爱生恨,兴风作浪,这逻辑很有问题,倒不如把她写成心思深重,忍辱负重。
不过因为历史剧的局限,编剧也许想多一点尊重史实,但改了那么多还在乎慈安一个人物吗?
而且,为了合理化慈安后边的报复,编剧就得让慈禧一直不原谅慈安,好几集围绕在一个苦苦哀求一个郎心似铁,我还以为要给她俩组段百合情。
同时,陈福这个人物时不时就得跳出来搞事,但是他是为了什么搞事?
编剧从来都没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
似乎恶人不问缘由,就是恶。
陈福莫名其妙要招安安德海也让我一头雾水,这个人物的逻辑没理顺啊。
这部剧和《金枝欲孽》差得最远的一点,除了恶人脸谱化,还有人物转变刻画不足。
金枝最打动人的,是剧里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便“变坏”,也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而这部剧里,人物黑化太过突然,而两个主角慈禧、李莲英成长又刻画的不够。
慈禧基本没什么意识形态变化,不过刺激她的也就咸丰遗诏和同治过世两件事,为过多展开。
而李同志,天呐,经历了兄弟被陷害致死,老婆被徒弟残忍杀害后,发生的改变就是懂得设计别人了,这似乎和他的经历比有点苍白。
我能明白编剧在强调李的善,不能以暴制暴,他学会了主动出击,但是他的妇人之仁有所改变吗?
倩蓉被杀前,他还告诉倩蓉“添寿”本质不坏。
总而言之,他的心理变化是没有充分展开的,从“小李子”到“大太监”,只凭着心中的慈悲,够吗?
另外,《金枝欲孽》中四个人戏份是相对平均的,但是《大太监》是明确将李作为第一男主的,但是前32集,他基本都在“拉拉扯扯”、“将将就就”,短暂的爆发之后是一如既往的沉寂。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但作为电视剧男主,我们渴望更多,祥叔的演技也一定可以驾驭更多的内心戏啊!
安德海被曹永廉塑造得很好,就是死得憋屈了点。
凌添寿转变有点突然,姚双喜害死了德海该怎么处理也模棱两可。
三顺小可爱真是萌翻我了,口头禅是“好好的不行”,李莲英最后有他陪着也算安慰。
不过,他们两个恰恰是没有原则的人,也可能因此更能在紫禁城生活下去吧。
双喜这种认死理的愣头青是不行的。
巡礼片的黄宗泽演的光绪没出现,杨怡的珍妃没出现,难不成巡礼拍的是续集?
但今天看来,续集是不可能了。
这样的卡司在今天已经很难齐聚。
岳华先生去世了,黎耀祥凭此三封视帝,胡定欣后来封后,戏外人生,不也如戏?
一开始还挺正常的,后面编辑就疯了?
每个角色,今天是好人是兄弟,明天就是仇人,然后就啥事没发生一样和好。
添寿一点点铺成让后面突然变得这么坏毫无来由。
安德海死来死去死不去终于死掉死得莫名其妙。
陈福这么无恶不作墙头草到处倒都不处死结果被双喜毒死?
双喜神经病公主明明就是被他害死的还口口声声说为公主报仇疯了一样到处杀人?
整个紫荆城医术最好的是一个太监?
添寿这么坏害死安德海害死这么多人说原谅李莲英就原谅他了?
结果因为李莲英太好人导致倩蓉被添寿杀死了??
慈安莫名其妙的情感转折就更懒得说了。
邵美琪的戏真的太差了,台词功力也差到不行不行的。
死来死去死不掉不是绝症没几天了吗?
吃了几天鸦片居然一直活到大结局敢情儿福寿膏还能治百病了。
皇后好端端的一个人知书达理博学多才,说变傻逼就变傻逼了?
一个太监说几句皇上就寻花问柳不能自拔?
再来一个太监说几句皇上就痛改前非大彻大悟?
太监于皇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皇上不是在外面得了花柳回来吗?
那皇后不是应该也有花柳吗?
那孩子就更不能要不是正常吗?
果然是“大太监” 整个国运都被这几个太监控制着
片花里面有一段慈禧扶着李莲英的手李莲英虽然垂着头但表情阴鹜而险恶这才是支撑我看这部太监版刘三好的动力啊!!
为此我一直看到最后一秒啊!
最后一秒啊!
为什么没有黑化的镜头啊!
这才是最大的坑爹!
TVB的编剧我给你跪了这主仆俩超凡脱俗、为国为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么请问大清国是怎么灭亡的啊!
虎头蛇尾,但横店实景拍摄的确很不错
好吧……套用一句大麻的话,TVB的男星们全部成了太监,是件不能细想的事儿。够俗,戏多,苦情点也不少。这就是男版金枝欲孽啊~追之~目前进度6
打不死的火凤凰
2012.12.29-2013.1.1看完。整体感觉还不错,有些为慈禧平反的感觉,个别地方过于狗血,但还是挺精彩,确是TVB的风格。
是给平反吗?
刚想说前两集还看的过去第三集立马回归原有水准。。。。。嘛,对港产宫廷片不好期望值太高。。。。这剧就是不停的洗白所有人,三顺从第九集开始突然傲娇起来了,萌的一口血
三顺蛮萌的...
历史上的李莲英真正是怎样的人已经不得而知。很喜欢黎耀祥的诠释。黄浩然也在黎耀祥眼前不怯场,慈禧还是米雪更适合吧。
❤
奇怪。。
我怎麼覺得里面最有趣的角色是彭三順?
就像一個跳舞的,跳到一半忘了怎麼跳,於是胡亂瞎跳,最後擺出一個漂亮的ending pose!然後有的人幾乎是要把手掌拍爛了呢!多少人還是讓巡禮片深深吸引而已~
据说是在横店取得景,的确比之前那些CG大气多了。。。- 1129 正史野史真真假假,历史上的李莲英(以及慈禧)到底是怎样的人已经不得而知,但该剧通篇弥漫的正能量,完全是在洗白了啊。最后两集时,正能量更是破表,老子一口血直接就要喷在屏幕上了。。。哎,TVB的剧集就还是随便看看就好了。。。- 0217
可以继续往下面看。
此剧一般般,有亮点也有黑点,只看你怎么看了,剧还没播完,等播完后再细评!
过去一窝蜂全是皇上,后来一窝蜂全是格格,去年一窝蜂全是娘娘,也该轮到太监火了。太监惊心、太监心计、甄嬛太监!
这剧的萌点是三顺爷吧?
这剧upi那么好??先不说洗白历史了,那个本来就说不清,但是这部剧的三观和逻辑实在是让人无法直视啊!!比如,宝音怀孕了,流产原因是因为皇上的性病,既然当时这个性病是不治之症,那么皇后不可能没染病,那她夺权又有啥意义呢?还有这剧最大的BUG---姚双喜,一开始只是我家三代行医,成为学徒之后转眼之间就成了
这么烂的电视剧 我居然从头看到尾 真服了我自己了……
我竟然还锲而不舍地看完了 大结局里慈禧和李莲英讨论后人怎么评价他们的场景 简直2B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