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茴其实是一个会存在每个人青春故事里的女同学。
沉默、内向、敏感、倔强,一头长直发,永远都是人群中安静的那个。
在一群同学嘻嘻哈哈的时候,她永远都在课桌边;当女生讨论着哪个男生最帅哪部电视剧好看谁和谁又在一起了,她永远是背景。
所以,这样的女孩子,其实是不适合当女主角的。
因为,在每个人的高中时代,这样的人都只是记忆里很小很小的一个模糊的样子,更有可能,谁都记不起她。
可是这样的女孩子,也拥有自己的人生。
方茴爱陈寻,几乎是概率百分百的事情。
陈寻是所有人高中时代都受欢迎的男生,学习成绩好,打一手好球,青春帅气,开朗活泼。
就像是太阳,谁不爱它的光芒呢。
所以当陈寻如暴风骤雨闯进方茴的世界时,方茴几乎连拒绝都乏力,渴求着陈寻留到最后。
可陈寻背叛方茴,也几乎是概率百分百。
每个人都爱自己,每个人也更爱会给自己能量的东西。
沈晓棠也是光啊,她和陈寻本就是同类。
相比于方茴,沈晓棠几乎是完胜。
我们都知道青春里那些长发飘飘安静认真的女孩子是男生眼里的女神,可我们也知道,人生里活泼潇洒聪明娇俏的女孩是惹人喜爱的。
方茴之于陈寻,要说是爱情,更像是冲动,像是懵懂的激情。
因为她特别,所以她吸引眼光,当接近得到之后,就会发现她其实没那么好,甚至没有普通人那么美丽。
这时就会觉得自己错了,想要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爱里面的一段台词:“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
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我相信陈寻对方茴说永远的时候是真诚的,也相信陈寻曾经真正爱过方茴。
只是这些都只是刹那。
只是人心,太难不变。
不悔梦归处,只是太匆匆。
这个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匆匆,可是回首去看,往事了无痕。
正像那一晃眼就不见的青春,拥有时以为天长地久,转瞬百年。
原本我是不想对《匆匆那年》写什么的,但是看完第14集,我觉得应该写一些东西,留给自己。
自认为一般人看的小说都没有我多,平均都是一天一本小说这样地看,但是对于看完一本以后不忍心再看的书,就只有几本,第一本感觉到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不要拍我啊,我上初中的时候,是在从学校回家的公交车上看完的,下车的时候泪流满面,惊诧了旁边的人),第二本是高中的时候看的沧月的《七夜雪》,早些年间对于稍微虐的小说就觉得有些受不了,后来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匪我思存早些年写的《裂锦》,在寝室里看了一下午,真是没把我哭死!
后来就走向了匪我思存的后妈不归路,她早时候写的那些小说真的是太好看了,《寂寞空庭春欲晚》也是一本让我很惆怅的书,还有雪灵之的《殇璃》,好像这本书被拍成了电视剧。
写那么多,是为了迎出来这本《匆匆那年》,五年前大二的某天晚上,我就在床上拿着手机,一口气看到了四点,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活生生地哭湿了我一个枕头,真的是鼻涕眼泪一起流!
有时候书荒的时候,会回过头去翻看一下经典小说,但是这部我始终没有勇气翻第二遍,连一个开头都没有勇气看。
去年九夜茴写了新的番外,第一时间把书买了,以为那么多年过去了,不管是乔燃还是陈寻抑或是张楠,都得给方茴一个归宿吧,结果又是让人想要撕书的番外,倒是给个痛快啊!!!
一直关注九夜茴,所以知道匆匆那年被拍成了网络电视剧和电影,当匆匆那年第一集开始播放的时候,我纠结了很久很久,因为书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我哭得太痛彻心扉了,我怕电视剧也给我这个感觉。
但是我看到杨玏演的陈寻,我有点兴趣了,一开始知道杨玏是在大丈夫,后来居然发现他老爸居然是杨立新.....这么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真的,我觉得陈寻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陈寻,方茴就是那个清淡温婉气质的方茴,乔燃就是那个默默爱着的乔燃,嘉茉就是那个爱恨分明的嘉茉,赵烨也是那个像樱木花道的赵烨,就连书里一个酱油的苏凯都恰到好处的是那个队长苏凯。
太赞了!
看到搜狐视屏评论里面对方茴的褒贬不一,我想说,一开始我觉得方茴没有那么呆,但是越看越觉得何泓珊就是那个方茴,方茴的表情都在内心世界,她不说不响,但是内心世界太丰富,说白了,她就是那么一个爱绕弯子的姑娘,也只有这样的方茴,那么多年那么多年那么多年那么多年都只爱着这么一个陈寻的方茴,爱的干干净净到了洁癖的地步,甚至连一个拥抱都觉得会玷污自己爱情的方茴。
电视剧播到现在,14集,从进入大学之后,电视剧的剧情发展跟原著就开始完全不同。
我想吐槽一点就是,那么阳光开朗的赵烨怎么就忍心让他进监狱了呢,我真是很不满啊!!!!
但有几个让我觉得,怎么说呢,是欣慰的地方吧,就是电视剧里面终于让嘉茉对赵烨喜欢了,也终于没有让嘉茉喜欢陈寻。
原著里,比起陈寻喜欢上沈晓棠带给方茴的背叛远远没有嘉茉喜欢上陈寻带给我的难过多。
还好还好,这一点放过了嘉茉也放过了方茴。
不知道之后两集会怎么发展,看匆匆那年的微博说是让网友选择?
我只想说,求别让邝强糟蹋方茴,真的,求别.....看小说的时候,我特别理解方茴这样,她总觉得第一次总是给陈寻的,陈寻的第一次也是给她的,然而有一天,这样坚定的信念却轰然崩塌了,这是多么绝望,自暴自弃地这一个举动,我能理解,但是我特别舍不得那么纯洁的方茴被糟蹋了。
电视剧里让我爽快的一个地方是,原著里面沈晓棠其实是不知道方茴的存在的,她到很后面才知道方茴是ex,这让我总对沈晓棠讨厌不起来,一直陷入你应该讨厌她,但是她也没错她也是无辜的这样的感觉。
电视剧让我摆脱了这样的纠结,把沈晓棠彻头彻尾地变成了一个小三!
让我讨厌的牙痒痒的,太爽快了!
明目张胆地讨厌啊!
乔燃呢,我一直希望,番外里面先找到方茴的是乔燃,方茴和乔燃才是真正的适合,方茴和乔燃对爱都是坚如磐石的人,陈寻的爱则是飞蛾扑火,热烈却也短暂。
其实到了最后,陈寻爱的还是方茴,方茴是白玫瑰,沈晓棠是红玫瑰,沈晓棠最后的意义只是让陈寻知道,他心里放不下的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有一个姑娘,就是方茴同学。
电视剧如同小说一样,还是有许多让我受不了的镜头,比如乔燃的离开,以及原本是送给方茴的歌,最后却是和沈晓棠一起唱?
(陈寻你丫是有病吧你)为什么14集让我有写些什么的欲望呢,那是因为我看这集看得我真是眼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我很少会有耐心地追剧(除了动漫。。。
),这是自《我可能不会爱你》《请回答1997》《请回答1991》之后让我有兴致每周追的剧,真是良心之作啊,希望国内的电视剧不要老是拍婆媳啊医疗纠纷的剧了,多拍拍这种剧吧,不要老是动不动就三十五十七十集的,一部好剧,不是在集数多显示的,十来集也能拍出好看的电视剧的。
希望能多出些这样的电视剧把我感动感动让我们这些80后的老人也回忆回忆。。。。。
这部剧真是给万恶的周一周二带来一点动力啊。。。。。
希望最后两集,是悲是喜都给个痛快,只要不是开放结局就可以了,我真是受够了开放结局!
最后用当时看完就变成我签名的,还用了很久的一句话做标题吧。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昨天看完了该剧。
我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根据电视剧写写自己的感想。
可能这部作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部很不错的改编,因为很多人在里面多多少少都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
但我觉得里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的是教你怎样去寻找痛苦,怎样逃避责任,怎样对生活绝望。
其实,青春没那多的痛苦,如果真是这样,谁还敢去回忆,谁还会如此向往。。。。。。。。
记得林夕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认为,错过的都是最好的。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态,因为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得继续。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好好地过好现在,让将来的人生少一点遗憾。
坚强这东西,看似很容易,但真的真的是很困难。
一想起女主方茴遇事那苦瓜似得神情,就觉得不舒服,如果人们都像这样,怎么对得起上帝赋予我们如此美丽的生命。
在这世上,除了生离死别,真的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记得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的坎儿是那一年高考失利。
那时,真的很困惑,感觉天都会塌下来,那时候。
我很幸运,上天能给我一对这么好的父母。
她们没有任何埋怨,任何责骂,有的只是父亲的鼓励,母亲慈祥的眼神。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家长决不会像里面演的那样绝情,那样不懂礼数。
但中国的大多数高中老师,为了升学率,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也许很多女孩都想自己的生命力有一个像乔燃那养的暖男,可以默默的对自己好,可以再自己需要的时刻立即出现在眼前,可以不用对他有任何的责任,只是沉默的接受。
其实,这很自私。
不喜欢,真的应该说得很清楚。
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拒绝他对你的任何的好,让他去伤心,让他死心。
这或许才是对待感情成熟的表现。
同时,男孩们,我们真的不应该去暗恋一个女孩,因为,那只是在浪费时间。
看完最后的结局,感觉很揪心,我一直都觉得我的青春岁月虽然有很多的心痛,但开心时间比悲伤的时间多得多得多。。。
所以,青春很美,我们不应该这么消极,不用去装深沉,找一些不必要地哀伤。。。。。
看完结局的时候,突然想到詹姆斯.麦卡沃伊和安妮演的《 成为简·奥斯汀 》 ,不是因为比较,只是觉得他们的爱深沉、美丽,当然也很幸福!!。。
知道《匆匆那年》是因为电影,但是在看了电视剧版,又看了二分之一影版预告片之后,就对影版完全放弃了。
影版的演员给人的感觉似乎都过于成熟了,少了点中学生清纯、羞涩的感觉。
剧版省去了方茴在国外的情节,也不再以方茴的回忆为主线,而是以陈寻的视角,带我们走回匆匆的那些年。
剧中热情阳光的陈寻,对方茴从追求到热恋,每一步都并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只是也许太年轻还不懂如何去爱,甚至不懂到底什么是爱。
才会在激情慢々退去后放弃方茴,投入别人的怀抱。
同时又有点自私的希望方茴在离开他后还能开心的生活。
以至于把最美好的给错过了。
方茴的性格注定她做不到如此洒脱。
因为过去的阴影笼罩,自悲胆小的她是鼓起多大的勇气接受了陈寻,并把他当成自己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人,她怎么能接受陈寻离她而去的现实。
那么她后来用了那种极端的方式去伤害自己,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她是试图用这种方式捥回和陈寻的爱。
剧情设计的男二号乔燃温暖又带点羞涩,偷偷掩藏了对方茴的感情,默默地做个守护天使。
可即便如此也换不来方茴的一个拥抱。
看到乔然出国前一个人回到教室,偷偷写下乔然喜欢方茴的时候,我也哭了。
如果他早点表白,是不是就不会错过了。
直到几年后大家重逢,乔燃终于对方茴说出让我照顾你。
他收到的仍然是方茴的好人卡。
一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了。
青春主题的影片之所以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许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错过了太多。
看看这部剧,一边感动于他们的纯真情怀,一边缅怀自己流逝的青春,在匆々那些年里,谁錯过了你,你又错过了谁。
“你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吗?
是我看着你拉过我的手却拉着别人,心痛就是每天夜里我梦见你醒来却是无尽的黑暗,心痛就是我在和别人上床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你。
”一直强压着的情绪被大结局的这段对白戳中,这段电视剧增加的情节似乎在诠释陈寻对方茴的感情,证明着他是一个有良知的混蛋。
看过小说的人一直对于这个时候的陈寻耿耿于怀,认为他有什么资格难受呢!
男人啊,总是一边厌倦着旧爱甜蜜着新欢,又会一边惦记着旧爱心痛着错失,殊不知在你变心的同时有多少人也一样的惦记着你的旧爱。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段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回忆之美。
整部影片截取了小说的很多精彩情节,同时又增加了很多独有的特色,编剧田博在采访中肯定了九夜茴对他的尊重和宽容,他以男性视角诠释了对青春期年少疯狂的刻画,更加丰富了整个故事。
还记得08年看小说时候去翻了九夜茴的博客,她提到小说中一个剧情是她认为最心疼的,不是2001年那场大雪后的分手,也不是陈寻带方茴从医院回家时的我们回不去了,而是大学时方茴知道陈寻和沈晓棠同居后默默的跟踪他们,或者拿着电话卡分别给他们打电话,听到占线后听一会再挂了,一张201的电话卡直到出国也没打完。
感同身受,一直欣赏女性导演或编剧对于人物细节的描述,正是如此。
影片泛黄的色调竭尽全力的在还原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青春模样,从装扮到物件,甚至音乐。
配乐既有原著中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也增加了周杰伦、张国荣的记忆。
关于演员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幻想,任何影片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何泓姗一出场我觉得她比我想象中的方茴漂亮,跟小说中低眉细眼完全两个人;杨玏的沧桑感略强了些,但是后期代入感很强;乔燃的扮演者很成功,博学多才的暖男;嘉茉神似小姚晨,女神范儿略低了些;赵烨的感觉有些不够阳光;苏凯是我在看预告片时候唯一觉得和原型最接近的;沈晓棠没有小说描写的活泼开朗人见人爱。
但是这些不足以我们对该剧的喜欢。
作为网络剧,它的制作和宣传要远远高于其他同类题材。
周播剧的形式,每集一句话的小标题,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能让每个人看到曾经的自己。
一直以为它是一部80初的青春,没想到我的90后学生们也在追剧,足见其魅力所在。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依然挚爱这句话。
年轻时的我们总是不顾一切,以为长大就永远在一起,但是发现长大只是意味着分离,而那时候的人只能渐渐活在心里或梦里,那时候的事只能变成美好的记忆。
而爱回忆的我们,终究注定走的会慢一些。
正如方茴的“不能伤害你只能伤害自己”的心痛,也如陈寻“我不怕你不爱我却怕你所爱之人非良人”的错失。
因为太好,特地前来打分支持!
强烈推荐!
本以为中国不会有成功的青春类电视剧。
正叹息的时候出现了这一部剧,而且还是网剧,比现在电台制作的强哪去了。
画面都快赶上电影了,剧情主线明显,对白逗趣,道具场景还原度高,制作绝对诚意,良心剧组,演员演技也好,选得都不错, 除了男主有点老。
最棒的是里面的细节,抓得非常好,每次小小的一点(例如办板报问字歪不歪)就能触发我对学生时代的记忆。
情节生动连贯,详略得当,不无病呻吟,不故作矫情,有搞笑有感动,对白实在,发生的故事也符合现实,在满屏的青春气息中引发我对自己中学时代的追思,觉得比国外的好些类似电视剧更有深度(主要离自己近,经历相似,更有同感)。
还有一大亮点是片尾!
每集都不一样,看得出来剧组很用心。
看别人的同时也想起自己,有遗憾,有想念,真心迷之感动!
很棒!
必须5星!
希望大陆其他电视剧多多学习本剧的优点,为国产电视剧的崛起而努力。
最后,喜欢乔燃,喜欢女二,喜欢赵烨!
怎么偏偏跳过了主角......
看完《匆匆那年》,不禁唏嘘,说好的一直在一起,最终没能经得住岁月的洗礼和人心的善变。
但是何妨,这也许才是更为真实的青春,那时候,我们青春年少,天真烂漫,总是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相信友谊爱情不会改变,一起许诺一起承诺一直一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以为长大以后就能真正的永远相伴,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拼命成长,但是当真的长大到足以告别青春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
” 时间教会了我们成长,一切都在改变,只是青春那份我们留给彼此印记永远存在。
记忆中,青春 刻骨铭心。
男主陈寻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有自己看法的男孩子,为反抗晚自习而召集全部联名上书。
他自信、张扬,爱表现自我,打篮球喜欢突出自我的位置。
他的青春有着属于的自己深深烙印。
对于友情,他是个仗义的男生,即使上了重点中学,还是和曾经那群步入社会的发小关系很铁,照看白峰的爷爷,为孙涛和杨晴凑钱;他为赵烨放下自尊向那群混混下跪道歉,也在关键时刻不计前嫌为学校出力。
对于爱情,他坦诚,直接,毫不避讳地向方茴表达他的爱意,在回答单恋的问题也直截了当,即便后来方茴问他是不是喜欢沈晓棠,他回答是。
他拉着方茴上天台大声表达自我,为她赶走坏人,最忙碌紧张的高三冲刺阶段他带着她晚上一起疯狂,不顾学校领导老师的反应,切断眼保健操的旋律用最真挚的声音为方茴献上自己写的歌曲。
在高考时,甚至不惜放弃三道大题放弃北大清华也要和方茴在一起。
第一次看原著,从陈寻开始喜欢沈晓棠,眼泪就再没停过。
后来再拿出来翻看,仍旧是一看到这里,就想哭。
那个和自己面对面站在学校的树荫下,大声说着”是“”是“”是“的男生怎么就突然喜欢上别人了呢?
那个为了能和自己在同一所学校,高考不惜放弃十几分的男生怎么就突然对自己不耐烦了呢?
那个为自己写歌在全校面前告白演唱的男生怎么就能和另一个女生同台唱了给自己的歌呢?
乔燃说”人越长大就越会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我想这句话,方茴一定懂。
没有得到过,不知道有多好,也不会在失去的时候那么痛苦。
”曾经拥有最后失去“永远比”从未得到“更痛苦。
方茴对乔燃说“如果我一开始喜欢上的人是你该多好啊”,“只是我再也没办法跟谁在一起了”。
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如果。
所有看过这本书这部剧的人都觉得,乔燃才是最适合方茴的那个人。
两个人兴趣相投,性格相合。
那个人一切都好,可我偏偏不喜欢。
好多人觉得方茴作,可是我却觉得那才是高中时代大部分女生的真实写照。
没有林嘉茉的勇敢,没有沈晓棠的开朗,只是带着青春期的自卑小心翼翼地走在自己的青春里。
陈寻为什么会喜欢方茴呢?
原著里,因为方茴对乔燃,对赵烨都很热情,唯独冷待自己。
好胜心让陈寻开始接近方茴,慢慢对方茴充满了保护欲,有了切真的喜欢。
电视剧里,因为误会方茴,真相大白那一刻,好像突然对这个不辩解沉默的女生有了好感。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开始的,之后的喜欢却是真真实实的喜欢。
始终还记得原著里有一段说方茴形容陈寻这样的男生,不敢靠得太近,是因为陈寻是太阳,靠近了自己会被融化成灰烬,但是那么暖那么亮的光又让人没办法不靠近。
方茴恨过陈寻吗?
我始终觉得没有。
哪怕那个给自己带过可乐戒指的男生最后放开了自己的手去牵了别的女生。
就像方茴吃到的那块巧克力里的爱情寄语”错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我从未恨过你。
只是那时的我不明白,原来这世界上没有不会变的心。
纠结了一阵要不要写评论,感觉这样的青春文学和我的距离仿佛有好几光年,看言情还要追溯到初中,那本四娘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着实让我悲伤了好一阵。
而今掰着手指一算也竟然有十年之久,再度回望过去,已然在心中涌不起什么浪潮,倘若不是《匆匆》甚至感觉涟漪都不能荡起。
记得在《致青春》的评论中说过,青春里的伤痛本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安放,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也是用来成长的,在落落的光阴里你会悄无声息地变得更加完整。
不想写评论的部分原因:我是一个不喜欢回望过去的人,无论爱也好恨也罢都伴随着时间的车轮一路走远。
现在那些历历往事早已在心中淡去了痕迹。
曾有人问我,如果你和女友分手还会做朋友吗?
我说不会,我这个人不动情则以,动情之后就很难自我克制,如果还做朋友只是证明我还喜欢她。
现在却与那些喜欢过的人统统成了朋友,因为心中淡去了那淳淳的悸动,剩下的不过是坦然而已。
但这部剧中,主角们爱得太过用力,说到释然有谈何容易?
方茴,一见陈寻误浮生。
跟朋友聊这部剧,她说不喜(tan)欢(yan)陈寻,而我却道如果我是女生也一定会爱上陈寻。
乔燃作为一个暖男,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更加突显方陈之恋的浪漫色彩。
他干净、细腻、温柔、帅气几乎囊括了那时候女生对于爱的所有幻想,可这样的一号人物在方茴眼中注定敌不过一个看似玩世不恭,大胆妄为的陈寻。
方茴父母离异和初中别人为她而死的事件在她身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她缺少关爱、温暖,强烈的缺乏安全感,性格上的弱势造成她凡事不喜表达,欲语还休的特点。
性格强势,敢作敢为,有些霸道的陈寻恰好能够给方茴一种强烈的依赖感,这种感觉是乔燃无法给与的,所以即使乔燃在外人眼里好到了极致,方茴和他也不会走到一起。
在某一层面上,乔燃和方茴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他们二人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而注定不能成为恋人。
相似的人适合一起玩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
方陈二人性格上正好互补,陈的敢作敢为与率性自我正好弥补了方的沉默敏感与脆弱多疑。
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粗糙与细腻的结合体,方陈二人相辅相成共同度过了羡煞旁人的三年美好时光。
犹记得黑板上方茴喜欢陈寻的几个大字,犹记得喜欢就说是,不喜欢就说不是的青涩,犹记得你不告诉我答案,我就不让你走的任性无理,犹记得在广播台唱出匆匆那年的深情,犹记得千禧年在礼花绽放的夜幕之下的浅浅一吻,这些都美得让人窒息,于方茴而言,陈寻的闯入带给他一个崭新的世界,只是方茴固执地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这也为方陈之恋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很多女生讨厌陈寻,因为他的背叛,如果我们以一种理性的视角去分析,陈寻的作法情有可原。
到了大学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方茴的固步自封与陈寻喜欢刺激新鲜的性格冲突加剧,双方在那时都对此没有做出改变。
方茴感觉陈寻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却不曾想到她给陈寻的爱早已由最初的快乐变成了负担,方茴将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陈寻的身上,这让陈寻无所适从。
陈寻作为一个喜欢冒险、尝试的人最终对同样活泼随性的沈晓棠产生了爱意。
女生将背叛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陈寻的身上,这并不公平。
此时,一见陈寻误浮生的剧情开始上演,方茴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回应着陈寻的另觅新欢,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方茴的作法是因为爱得太深,其实这也是方茴性格缺陷的部分写照。
方茴在剧中是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角色,所以获得了陈寻、乔燃的爱慕,可是她同样有着敏感、不善表达、多疑的性格特征。
大学之后她将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了陈寻身上,却忽视了自爱,独立在感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寻离她而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方茴的作法付有很大的责任。
陈寻爱方茴吗?
作为一个男性我能拍着胸脯说很爱很爱,那么你又会问,既然很爱很爱又怎么会去选择别人?
总会听到有些人说两个人分手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够爱,起初听到这句话时深以为然,然而随着年岁的渐长与日益成熟,发现爱,远不是我爱你,你爱我那么简单,它同样包括方式,独立,耐心,理解等等等等。
方陈之恋破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陈寻的喜新厌旧与沈晓棠的半途杀出,即使没有沈的出现,方陈之恋最后也会走向终结。
在这段感情中方茴一直保持着她的本性,安静,沉默,顺从,恬淡,却不曾设身处地地去想陈寻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陈寻参加歌手大赛,她不感兴趣,陈寻打工,她没有参与,陈寻每天练歌,她没有陪伴。
她说陈寻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他了,可是他对于陈寻的了解又有多少?
不否认方茴爱得很用力,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陈寻想要的。
同样陈寻知道方茴喜欢安静平淡,倘若他能够改变自己不安分的天性陪伴方茴,也不至于出现后面的情节。
在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方茴的固步自封,与陈寻的不安现状都是各自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天性让他们互相吸引,也是天性让他们矛盾重重。
本文的后半段,不得不提让我差点落泪的一幕。
当儿时的五个人相聚,陈寻得知方茴怀孕,当着众人的面(其中包括沈晓棠)大喊这孩子是我的之时,所有对于陈寻心怀恨意的女性也该释然了吧,陈寻心底最深处爱的还是方茴,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方茴,那个陪他走过最美年华的方茴!
如果要从男性所有品质中选择最重要的一条,我想那是担当。
此时陈寻将方茴的痛楚,首先转接到了自己的头上,来保护他心爱的姑娘,想对他说一句,你小子有种!
所以呀!
如果我是女性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爱上陈寻,即使前方是深渊,我也愿意和你一起跳,即使前方是火海,我也愿意和你一起闯。
至于结尾的留白,去追究已无意义,青春本就炽烈,但同样灼伤,伴随着年岁的渐长,你我再也没有当年的青春悸动,再也不会肆意妄为。
当我能够静下心来,理性地分析方陈之恋,我知道再也不能对着心爱的姑娘说出我要带你私奔去太阳动人浪漫的情话,而今能够作的最多也就是当你笑意盈盈又不怀好意地问我,“说说你和前任的故事吧,我不生气”我会望着你可爱的脸说,在遇到你之后,我就没有了从前,只知道我爱的是你,全部是你!
匆匆那年,谁的笑容让我日夜思恋;匆匆那年,你在月光下曾许下多少诺言;匆匆那年,以为说出了一辈子就是永远,转眼,岁月轮回,时光翩跹,你为何走远,回头看,沧海桑田,只剩下,匆匆那年。
小说是很多年前看的了,看了太多这类题材的小说全都串在了一起,但在我的心目中还是比万人爱的何以箫声默更得我心,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因为我也有过那个在背后拿着手电筒为我照亮黑板'陈寻',然后也是可以用渣男来形容的'陈寻'距离高中10年了,十年之前,我刚认识你,你也才认识我,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十年之后,我在美国,你在澳洲,两个半球.在所有的物是人非里,忘不了的还是那个穿白衬衫,阳光下单肩背斜挎包,向我走来的你.笑容依旧明媚.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吧. 今天是我的生日,意外的收到的第一个祝福的微信是你发的,开玩笑的跟闺蜜说情人还是老的好.可是在那些我在乎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等到过这一句生日快乐.所以这样的回忆就跟校服一样,藏在箱底,偶然拿出来回味一下,想到匆匆那几年的美好,看到镜子里微笑却略显成熟的脸,脱下校服,细细保存.
男二女二有颜又有演技,女一虽然差点但是个性还挺适合这个角色的,男一颜不行但是演的挺自然的。这才是十六岁少年少女的校园剧啊,各种感情刻画的挺细腻的。总觉得要不是看出来男二喜欢女一,男一不会这么开窍喜欢女一的QAQ男一你说你是不是觉得抢来的东西才珍贵,根本不看是不是合适啊?
看过一篇影评说到最后很心疼方茴,在看到一半然后直接看结局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再回过头来慢慢看下去,我最心疼的还是乔燃,方茴在报复陈寻伤害自己的时候,其实受伤害最深的是看着方茴伤害自己的乔燃。
我整个曾经都是那么爱你,爱的那么真心那么纯粹,那时的我又怎么能料到今天的我又爱上了别人,而且貌似也很真心和纯粹。我变了,你也变了,我们的爱也变了,就像老天给曾经的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寓意是变得慢的就要更久地忍受爱变质的煎熬。
活到我这岁数再看高中生的恋爱,真是矫情透了
前面可以,后面过于牵强的狗血....
20150109,没看过小说,只说电视剧,不喜欢这样的女主,纯是自己作的,其他的角色都很好,高中那部分的情节跟自己高中好像,除了谈恋爱被全校通报批评,
杨玏还可以的,是因为爸爸管得严吗?感觉没啥负面新闻,希望一如既往
“我们不分手好不好……我们就像从前那样……吵完架就和好了……好不好……我们还在一起……为什么你不要我了……我还爱你啊……”“你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吗?就是看着你抱过我的手……却拉着别人“
有些梗用多了就矫情了
其实拍的挺糙的,机位都没摆正,拍摄的时候用些小清新的技巧,很是无聊,仔细把基本功做好吧
反正比电影好一百倍
挺有诚意的一部翻拍剧,和《何以》比绝对胜出,比较真实地反映了80后那一代的校园生活和感情碰撞,故事让人唏嘘。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怀旧感是有,但男主长得跟30好几似的,演高中生,旁边还围一群女生尖叫,导演你怎么拍的下去的。女主呆呆的,像盲人又像弱智,这俩主角摆在那,看得这个折磨人。男二男三女二倒是都不错。
我老了...
记得当年看的时候喜欢赵烨到无法自拔
80年代读大学才有这样喊自由独立有好的图书馆吧…男一演中学生也太老了
只喜欢男二号,根本不关心男女主的感情,他们俩的感情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虎头蛇尾
电视剧版和原著最大的区别就是:原著你虽然会觉得方茴不争气又太作,但你也会心疼她,电视剧呢就只剩作和贱了!虽然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陈寻是个渣男,但启码还有点痞痞的招人待见的,电视剧是彻底把他搞成了又渣又贱又娘!反而乔然是最大亮点,和方茴的爱情更虐心更让人深刻!
当年被白敬亭迷了好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