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2,女仆的故事,侍女的故事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麦克思·明格拉,安·唐德,玛德琳·布鲁尔,约瑟夫·费因斯,乔丹娜·布莱克,阿曼达·布鲁盖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4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5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4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5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7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8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9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0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情介绍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每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都值得尊敬

我真的特别不能理解那些说“我以为女主要干一票大的了,然而,什么也没发生”,“她除了主角光环真没什么用”的人。

你们真的理解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吗?

第二季开端,在荒郊野地里等飞机的时候,June在关于她妈妈的记忆闪回里说,‘我到现在依然是个需要等待男人来救我的女人’。

第二季结局的时候,感觉她已经有点儿接过母亲“斗士衣钵”的意思了,包括E13里回扇Fred耳光,包括临危不乱,冷静地说服Serena,冷静的逃跑。

这些不是她的进步吗?

这还不够厉害吗?

基列国对待女性之残忍已经铺垫两季了,稍有逾规,轻则暴打、挖眼、煤气灶烧手,重则直接吊在树上、挂在墙上,或者沉湖,这种环境下你们期待女主做到什么才算是“干了一票大的”?

June在基列国政权建立之前,也不过是普通社会中的普通女性,她没有超能力,她也不是经过训练的特工,她面对暴烈政权会害怕,因为女儿的存在而犹疑,这些才是正常的人设啊。

但经过漫长的铺垫,她的反抗意识从“觉醒”变成了“实践”。

但她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基列国这种变态集权国家就很难说。

为什么要“指望她做大事”啊?

整部剧以她为中心点,辐射出许多人的反抗和觉醒,最后一季里能看出Martha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网络,但反抗和觉醒需要积累的过程和付出惨重代价,你们以为在看的是超级英雄电影吗?

June是复联里的寡姐吗?

推翻一个邪恶政权当然需要很多人的牺牲,每一个牺牲的人都在为自由奠定基石,在我看来,他们都很厉害,他们都在做大事。

 2 ) 充满野心的女性玩家

1.当第一集放到女主面临绞刑的时候,我一方面理性提醒自己,不可能的,女主角是不可能受绞刑的,即使她受了绞刑,她也会因为主角光环也死不成,,另一方面我又在想着,要是女主真的死了,那故事的下去应该怎么下去,到底换哪个主角会比较好呢(扶额。

因为第一集是第二季的开始,以第一季的制作水准,第一集绝对要有比较激烈的剧情,不然留不住以后的观众,果然在结尾放了一个大招,剪耳朵。。。

2.在Nick把枪交给女主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开始相信Nick是真的爱她,他愿意把生死的权利交给这个女人的手里,他信任她,爱他,理解他。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做的,任由女主开车离开就好,结果他还是担心他的安全,所以把自己的护身符(枪)交给了她 ,我没办法相信nick不爱她。

本来以为后面是一场温情又缠绵的sex,结果...女主角一只手抓着nick的头发不放,另一只手解开nick的裤子,摩挲nick的生殖器,仿佛她才是这场性事的操控者。

这种操控感(控制感)给女主带来了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是一直处于失控、服从的女主极度需要的。

她需要通过sex,找回一点点对生活的控制感。

 3 ) 弱者才知道如何帮助弱者

第一季的结尾,June在Nick的帮助下逃跑,一场充满了等待和未知的逃亡,最后在飞机起飞前被抓回来。

第二季的结尾,June在Matha的帮助下,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院子,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成功的逃亡,但是June想到了自己还在基列阴影之下的女儿,选择了留下。

这是很动人的一场逃亡。

那些冷漠猜忌的眼神在闪烁的灯光下都消散了,在这场逃亡里,哪些一直被压抑的、作为弱者的女性才是真正的主角。

只有弱者,才能感同身受的明白弱者所经历和承受的痛苦,只有弱者的觉醒,才能爆发出巨大的反抗的力量。

在第二季故事的展开中,众多女性的角色逐渐的立体起来,因为母爱而站起来的Serena,选择以一种民主的方式提出反抗的诉求,然后被自己的老公剁了手指,绝佳的反讽,也是绝望的求索。

她忘了自己提出的基列共和国从来就和“共和”“民主”无关,她以为自己的大胆能够带来民主时代的回应,但只有集权特质的压迫。

Eden,一个虔诚的基列信仰者,但是她还有对爱的渴望,多么美好而悲剧的一个女孩。

如果说June是基列强压之下必然产生的反抗者,那么Eden就是基列极权内部诞生的自由的萌芽,这样的反抗更加的无可压制,因为这是人原始的、本初的对于平等和爱的渴望,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

第二季没有了阿特伍德的支撑,编剧显得剧情不够用了,于是后半季剧情拖沓的太多,可从另一个角度,也是给了女主特别多展示内心的空间了。

这个世界啊,总是蕴藏着许多未显露出来的力量,我总是愿意相信,世界是在向更好的方向慢慢的、慢慢的走着的。

 4 ) 在我们这里,感情只有三类:爱情,亲情与友情。剩下的只有苍白。与一眼看穿的结,结上写着四个大字:情感纠纷。

#十三的观影记录🎬# 比起第一季我更喜欢第二季。

比起女性地位的问题我更喜欢剧里描绘的情感。

复杂又细腻。

它们就像兜里的耳机线总是缠在一起,尽管只是两根线有头有尾,但总是要费一番精力才能辨认出哪是哪。

Nick对June的爱毫无疑问。

面对大主教对June的喜爱,在第一次带June去俱乐部后他的不满清晰可见。

但面对Luke和June的爱他坦坦荡荡说完 He loves you,再说I LOVE YOU. 我真的爱死这一段。

但是我的词典太薄,描绘不出这种爱在我心中的模样。

作为丈夫,Nick从来都没有爱过Eden。

而年仅15岁的Eden她不懂爱情,不懂为什么家庭和她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她试图理解这一切,通过圣经,然而她甚至无法识字。

终于,在死亡来临之前,在爱情来临之后,她给了他一吻。

代表我原谅你不曾爱我的吻。

正因如此,这个吻才如此珍贵,因为它终于不再代表爱情。

最复杂,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Serna对June的感情。

June不够顺从,不够听话,甚至一次又一次危险到自己的丈夫与孩子。

她恨死了她受够了她,迫不及待希望这个人从自己眼前消失。

但也是她,每次在她最崩溃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理解陪伴的时候待在自己身边。

因为母亲这一角色,她们才能短暂的相处。

到第二季结束,已经不能说Serna单纯地恨着June。

这其中掺扎着的感情不可能是爱情,不可能是友情,不可能是亲情。

很抱歉,在我的社会对这样的情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因为在我们这里,感情只有三类:爱情,亲情与友情。

剩下的只有苍白。

与一眼看穿的结,结上写着四个大字:情感纠纷。

 5 )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刻画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不要小瞧了她们的反抗《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终:女人们的反抗,是无尽的光!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落下帷幕。

虽然有消息说,HULU公司早就预定了《使女的故事》第三季,但接下来还是免不了漫长的等待。

等来下一季搬上荧屏的时候,已经是2019年了。

等到一年过去,我想这一季里面女人的反抗,依旧像是无尽的光,照耀着二零一九年的追剧时光。

第十二集里,Eden和Isaac为爱私奔,被抓回来之后Eden拒绝认罪,她相信自己是为了爱。

Isaac也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辜负她,一对情侣被溺死在泳池内。

弗雷德·沃特福德一家,除了弗雷德本人,保姆、使女奥弗雷德和太太Serena都觉得窒息,对Eden的悲惨离去感到伤心绝望。

这也成了后半部分《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里面最悲惨、最无人道的一幕!

Eden才十五岁,还未成年。

依据基列国政府安排,她嫁给了Nick。

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信奉传统,想和Nick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奈何Nick的心思都在使女奥弗雷德身上,对她一直颇为冷淡。

长期相处下来,她和Isaac日久生情。

她们想要组成一个真正的家庭,碍于Eden已婚的身份,逃跑是她们唯一的途径。

被抓后,他们双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不过是正常人的情感需求,在基列国成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何其荒唐!

活着比死了还悲惨,还不如努力反抗一把!

即使软弱如女人,也会拼了命找到那束属于自己的光!

最后一集,剧情交代了Eden和Isaac居然是被家人出卖才被抓到的。

奥弗雷德掩藏不住内心的惊讶和鄙视,让大主教弗雷德非常不爽,让她注意自己的语气,并扇了弗雷德一耳光。

奥弗雷德狠狠地还击回去,即使处境凄惨,她的“反骨”越来越烈。

弗雷德提出让奥弗雷德继续留在他家当使女,以便下次可以生个儿子。

他可以让她再见女儿汉娜。

奥弗雷德的表情从恶心到极度忍耐,都说明了她对弗雷德的鄙视。

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成了位高权重的大主教,她内心都替Serena不值。

也许,有一个时候,奥弗雷德也会如同Emily一样,再也忍不下去了。

Serena得到奥弗雷德的孩子Nicole后,整个人的母性爆棚。

在《使女的故事》中,Serena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角色。

她是基列国这个人间地狱的缔造者之一,却也深受其害。

有了Nicole,她得到了所有的满足。

她有作恶的成分,但面对孩子,她投入的母爱是真实的。

Eden的悲惨命运,激发了她身为母亲的保护欲望。

奥弗雷德告诉她Eden留下的圣经,她口口声声用教义进行辩解,但不得不说她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她再清楚不过,如果Nicole在这种社会长大,等待她的将是苦涩和悲惨的一生。

于是,她联合其他高官太太,要求重新给予女孩阅读的权利和机会。

但碍于基列国的守旧势力,还有她那个道貌岸然的老公,她受到了惩罚——女性第一次被抓到阅读,被割去了一只手指。

牢狱建成后,即使是Serena,也没有办法撬开一丝缝隙。

最精彩的还属于Emily。

Emily本来和同性恋女友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还生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在大学里当神经学教授,她十分喜爱这份工作。

但基列国一上台,她失去了教职,失去了女友,失去了孩子,因为反抗,她还被割礼,只保留生育能力。

《使女的故事》虽然对Emily着墨不多,但是她的反抗很精彩。

她同保姆搞同性恋,趁着守备不注意,开车轧死了人,被送到殖民地清理核垃圾。

结果因为大爆炸,使女人数急剧减少,她又回到了大主教家庭,继续做悲催的使女。

莉迪亚嬷嬷对这个比奥弗雷德还能反抗的使女是一点耐心都没有了。

她的各种歪理,各种喋喋不休,令Emily再也无法忍受。

她拿出私藏的小刀,带着仇恨刺向莉迪亚嬷嬷,并把她推下楼,冷静地走到莉迪亚身边,狠狠地脚踢莉迪亚。

她做这一切的时候,非常冷静,勇气也值得陈赞。

等到她反应过来,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被关在房间里无声地哭泣。

她是被绝望逼到了这一步。

她想自己的孩子快要疯掉了,但天天被莉迪亚辱骂她坠落如斯,丢进了上帝的颜面。

她需要发泄自己的绝望和无奈。

回到奥弗雷德身上。

在保姆的帮助下,Nicole和奥弗雷德又有了逃离的机会。

Serena本来可以截住奥弗雷德和Nicole,但是她知道留下来Nicole的命运会如何,挣扎过后,她选择放手。

Emily的大主教劳伦斯放走了Emily,和奥弗雷德汇合。

奥弗雷德告诉Emily,她要逃出基列国。

Emily的表情带着麻木,她也许不敢相信,她还有机会逃出去。

奥弗雷德把女儿Nicole交给了Emily,希望Emily可以带着女儿逃出去。

她则选择留下。

也许是因为有了牵绊,也许是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为女儿找到了逃出地狱的路,自己却留在了地狱。

女人们的反抗,从来不会停止,即使等待在前面的是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

放走Emily的大主教劳伦斯说的两句话,最能代表反抗的意义:1. Don’t get caught2. Have a nice life!女人们的反抗,是黑暗中无尽的光!

 6 ) 《使女的故事》S2:结局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一季里已经有一些星星之火了,Aunt Lydia领便当了,组织冒出了水面,Nick和当局有了正面公开对抗,Serena的失望已经积攒了够多了,而且上层统治者里也有自己人。

看到结尾June放弃逃出去,我也很不解,很大部分原因是这是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你不能因为个人理由辜负大家,但是冷静之后也开始理解,看见弹幕里说出去之后再解救他人是更加困难的,看已经逃出去的那些就知道了,消息不及时,能做的有限。

而且组织里的那些成员,他们明明是离逃跑通道最近的,他们为什么不走,而是留下来?

是为了更多人。

Gilead的问题不是逃可以解决的,如果身为主角的June逃走了,那我们看的也不过是个人的侥幸和运气而已,剩下的那些使女和在压迫下的人怎么办呢?

指望他们复制这个过程吗?

观众们也真的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吗?

怎么确定自己在大环境的悲剧之下就是那个幸运的漏网之鱼呢?

所以,让弱者离开,强者守望,加入团体,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既然自由在个体的不作为中慢慢腐烂,那就也让它在个体的觉醒中回归。

恶魔尚未在此地扎根,“We lost the battle, we haven’t lost the war.”

 7 ) 美国的科幻,女性的现实

看到有人居然把这帖子上升到对政府有意见的高度,我真的很惶恐。

首先我并没有表达对政府的任何不满,我只是讲述了一部分当代农村的现实,而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封建残余思想做怪,事实上政府早就出台了法律,不允许鉴定胎儿性别,但总有不少人无视,为生儿子不择手段。

其次,楼主就是你们所说的烂石头,生活在底层,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去看看国外是怎样,是否也像你们所说的各种对女性歧视,我眼界低,只能看到身边的人和事,也只就事论事,请你们不要再扣这样那样的高帽子。

再则,中国现在的男女比例已经如此失调,成年适婚男性比女性多出几千万(这不是我乱说,我也是看新闻上的统计数字),新闻里都说如此多的男性找不到老婆,将成为治安不稳定的隐患,我在这里提出反对重男轻女,尊重女性生育自主权,不让女性再被动的为了选择性别而堕胎或生孩子,这难道不是跟政府的思想高度一致,不是为了这社会的和谐稳定操碎了心吗?

最后,如果此贴有任何不适当的地方,请豆瓣帮我删掉,或联系我自行删除。

《使女的故事》本不是特别符合我口味的美剧,但符合口味的看多了也不免审美疲劳,又加上是17年艾美奖的大赢家,就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结果真的挺震憾的,因为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科幻剧,却是我们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结婚,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那个我爱也爱我的人,而只是因为父母觉得你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该找个适当的人结婚.如果过了他们觉得应该结婚的年纪还没有对象,不但父母,连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你不正常,他们觉得结婚生子只是人生中需要完成的一件大事,跟爱无关,跟你开不开心也无关. 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够不堪,那就太天真了. 凑合的婚姻是男女都必须承受的痛苦,而生育,对中国女人来说,则是另一层地狱. 我们从来不是因为相爱而结婚,那么孩子也就不是什么爱情的果实.女人在这里,与基列国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生育的工具,这里仍然是男权社会,只是没那么极端. 女人没有决定生不生孩子的权利,没有决定顺产或剖腹的权利,没有决定生几个的权利,就算怀孕,也没有决定肚子里的孩子生与不生的权利.在很多男人的眼中,娶老婆就是为了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生不到儿子,那就继续打,继续生,生到为止,所以你能在新闻里看到各种各样不算新鲜的新鲜事,痛得受不了要求剖腹而不得最后跳楼了的产妇,为了生儿子不停打胎到最后重病被丈夫一脚踢开另娶的女人,遍寻生儿子的偏方结果生下畸形儿的家庭,各种奇葩的故事每天轮番上演,看到人麻木. 有时不得不感叹,我们所处都不像是同一个世界,别人的科幻变成我们的现实, 我们却不自知. P.S:我知道许多人在质疑我在夸大事实,拿新闻上的极端来当做现实,事实上,我所有的这些感触都来自自身以及许多我身边的人. 重男轻女的思想,城市与农村,富裕与贫穷,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楼主的层次很低,很不幸的出生在农村,嫁的是广东的偏远农村,我见过为生儿子打三四次胎的;见过连生五六个女儿还要拼命生一个儿子的;见过怀孕三个月了还去老中医那里抓草药吃,为保证生个儿子的,所有我说的这些,都是最近几年所发生过的,甚至还在发生着的,并非是个别现象,而是现在很多农村妇女的经历. 楼主自己生了个女儿,又怀女儿打了一次胎,因为不想生了,年纪大了,实在不想再为了哪个男人生儿子的梦想去伤害自己,现在正面临着可能要离婚的结局. 在豆瓣写这些也许难以得到认同,逛豆瓣的也许大多是文化高,层次高的人,你们处在金字塔的上层或顶端,是难以看见也难以想像这些底端人的生活,但这世界很大,大到所有你们看来荒诞不经的事实都有存在的土壤,在一个人权都不十分健全的社会,女权更是痴人说梦.我不否认在那些发达的地区,女人已经比较独立自主,拥有相当的权利,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哪怕只是在生育权这一项上,女权的路也很漫长,很漫长…… 我本不想让这个话题无限延长,这篇在许多人看来与原剧完全无关的东西,但看到有人说到教育的问题,我还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 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无论男女,都是普遍偏低的,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重男轻女这件事,不仅剥夺了许多女孩出生的权利,还让那些有幸出生的女孩被牺牲了受教育的权利. 现在的情况也许会有所改观,但在楼主那个年代,女孩读书是没什么用的,这是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想法.当然也有开明的父母会重视女孩的教育,但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父母只是勉强让你读几年书,识几个字,不至于外面打工都没人要就行了. 在有男孩的家庭,家里的一切资源都是男孩优先.就算他们不争气的儿子没有读书的天份,那他们儿子还要娶老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在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又怎么会有多余的闲钱供女孩去读书?再说女孩长大嫁人始终是别人家的,这笔投资怎么算来都是亏本的,不如趁着没嫁人赶快去打几年工,还能收回点养育的成本. 这就是楼主与大多数农村女孩的命运.这并不是极少数贫穷落后地方的偶发现象,而是八零后一代农村的广泛现实.这样的学历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又能在哪里改变命运呢,我们的一生,从出生那一刻几乎就能看到结尾了. 在这样一个高端的社区让你们看我这个底层的人胡言乱语,我很惭愧,但既然豆瓣在注册时没有规定学历低于多少不能入内,那就请你们允许我做为一个异端存在,让你们看看除了你们在乎的诗与远方,也还有许多许多人拼尽全力只为苟活于世上. 不是卖惨,不是矫情,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用恶意去面对这些事实.我不告诉你们这是我的生活,你们觉得我在编故事,我现身说法,你们又说没人逼我这样生活. 我已经说过,生活给我们这些人的选择真的不多,我也不是要博取什么同情,要求平等的权利,第一条件便是不去寻求同情.事实上,比起需要同情,更多的人是需要醒悟. 我加上关于教育的那段话,也是想了很久.很多女人不会觉得一定要生个儿子这种思想有什么问题,甚至很多女人重男轻女的程度更甚,生了儿子沾沾自喜,生了女儿就苦泪涟涟,然后再继续努力.现实中虐待女孩的,很多也是女孩的妈妈或奶奶,这可笑又残忍的现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上一段所写的,女孩受教育权利的缺失. 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又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不会意识到该不该生,想不想生,女人也有话语权,而不是只该当做男人生儿子的工具. 我不是不努力,不抗争,如果我也有同样思想,就不会有今天这些文字的存在.只是我也是个妈妈,一个女孩的妈妈,如何不让她也陷入这样的泥坑,就成了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如何让她拥有快乐的童年,接受相对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变成能独立自主的女性,是我一直努力在做,努力想做得更好的事,于是,我只能在抗争与妥协之间寻求平衡,努力去改变这种思想,这是比直接换种生活更艰难百倍的事情,而且我也不一定能成功,我尽力而为,之后再去想别的吧. 我一直不愿在网上过多展示自己的生活,这个帖子,我已经写得太多,希望能到此为止吧.非常感谢理解与支持我的人,而那些对此有意见的人,我只能说你们的生活已经好过这社会很多人了,自己多珍惜吧. 真的很感激所有喜欢这篇评论,所有回复里支持与鼓励我的人,我没有一一回复,是因为评论里有很多人讲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人的评论写得比我的正文更精彩,更有哲理,我不想让我刷屏的谢谢影响后来人的阅读体验,所以一起在这里跟各位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关心,支持与鼓励,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妈妈,也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8 ) 吐槽一下

一些硬伤还是比较多的,不能忽视。

第一集:1.没有被开头震撼。

想也不可能让她们去死啊,肩负着繁衍生息的重任。

使女们那么害怕,就不可信。

她们绝对有“恃宠而骄”的资格啊,身体残疾是难免的,死亡是不可能的啊。

2.回忆:这个管制是渐渐严控的,这是不合理的。

其实如果是突发性的政变,战争夺权了(二十几杆枪,一个炸弹,攻击了国会和白宫,美国政权就这么完了?

),老百姓来不及跑了,反政府直接抢了孩子,圈禁了使女,我还是能理解这个逻辑的。

但在未革命之前,很显然国家、各机构(学校、医院、公司)都是正常运作的啊,这时一般的政府都会选择保护孩子、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啊,起码得给补贴,让孩子父母不用疲于奔命啊。

3.新政府的人,都把怎么行房,宗教合理化“使女”这些事情考虑得面面俱到了,居然不给使女安个追踪器以防逃跑?。。。。。。。。

就是感觉这种无论是使女这个群体还是新、旧政府,在对待这么这么重要的种族繁衍大事上,一些事缜密、重要的事愚蠢的设定,不合理,别扭。

整部剧是基于低生育人类要灭亡的大背景,然而并没有看到各群体对这件事的认真对待。

如果跳出这种刻意烘造的阴沉沉、压抑的氛围,简单评价,剧情自相矛盾,立不住脚。

第三集我记得第一季里,哪个国家,几年都没有一个新生儿,怎么第二季,都出来中产了呢?

还有正常生活的有繁殖能力的家庭?

有点想弃了。

第一季还是惊艳的,主题立得住,这是个关于人权,女权的故事。

现在还记得看第一季第一集时的震惊。

我们的社会会变成这样吗???

沉浸在压抑的氛围里。

17年是欧美女性奋于反抗的一年,“me too”,这部剧受到这种各种褒奖是有政治因素加成的,但还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一季就应该完结。

小说已经拍完了,小说可能更意识流一点,题材、主题、氛围、掩盖了大架构不全、经不起推敲的逻辑问题。

第二季就是编剧自由发挥了。

故事逻辑的硬伤就越来越明显,不能忽略。

第1-3集,是一个逃亡的故事,然而我们只看到了女主视角,天眼是怎么找到她的,根本没有相关描写。

逃亡,《越狱》是怎么讲的?

不只是Michael的视角,还有狱警等等很多视角啊,观众才会看着爽,戏剧有张力。

一部电视剧,如果只靠氛围&思想主题,故事没有张力,是会失去观众的。

真追求思想高度,直接看哲学书了。

电视剧,首先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道理是故事的附加。

道理再深刻而有意义,如果剧情实在乏善可陈,整体上还是失败的。

(个人认为《西部世界》第二季要比《使女》第二季好多多多了,《西部世界》的框架展开才是真有观感不错的故事内容,《使女》的展开就是在回忆,内容实在太少了。

《西部世界》基本上是第一时间看出新,而《使女》出了6集我才看了3集)如果只注重女权的主题,而不敢从剧作角度讨论,可能是新型的“道德绑架”了吧。

 9 )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刻画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什么是绝境?

在有了一点希望,奋起一搏的时候又全盘覆灭,回到原点。

第四集,应该算是本剧至今的最低谷。

在最接近自由的地方,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掉回了地狱,死了也就算了,却还因为免死金牌和该死的求生本能活着,眼睁睁看着帮助自己的人得到的下场,痛不欲生。

很喜欢June,她就像你像我,普通人中的一员。

会怒不敢言,也会意气用事。

这使得观众很容易进入女主的角色,去想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又会怎么做。

设身处地的想,我无法做的更好。

我也怕死,怕痛,怕该死的负罪感。

可又无法说服自己放弃抗争,接受命运。

 10 )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看完两集后,觉得编剧在整理完人物背景后,给了一季超越的存在。

有人说这是女权作品,有时其实很可笑,当一些群体去争取一些平等的权利,你们却说是越权。

这一季,故事的主线依旧没变,加入了更多人的故事,也加入了一些社会现象的代表。

有两段印象最深,第一段是Emily与上司的那段对话,奋斗了多久,以为已经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却没想到,有一天终究回到最开始,甚至更差的地方。

有时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残忍,不去打击那些真正伤害别人的坏人,却揪着这些人类的本能,打着一些自以为是的旗号,去伤害别人,甚至处刑。

第二段,是女主的血祭。

相信那曾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最后被所谓的政治动荡,而清洗,而扫荡。

被收集一件件的物品,与我们的现在多么相似,而不合时宜的血墙,却是最终的归宿。

这就是使女的故事,用你已经习惯的环境,用一些你能在真实世界里正肉眼看见的变化,告诉你如果再退让,这就是最后的结果导向。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事不关己,自保不赢。

如果有一天,当编剧所描述的世界,真正发生,请别瞪着无辜的双眼,看着正在强奸你的人,说:你们怎么能这样?

那个时候,世界将不再相信任何的理由,而只是需要顺从的子宫。

未来世界,是怎样?

没人能预知。

但它绝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是一复一日的累积,一天一天妥协所带来的得寸进尺,一个一个麻木而后的支配。

但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而并非带着镣铐的强颜欢笑。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短评

没了原作的支撑,这剧情就跟灌了水的猪肉一样,磨磨唧唧絮絮叨叨。全片的模式基本就是女主逃-被抓、再逃-再被抓、还逃…好吧,这回是女主自己不想走了。结局硬生生憋了我一口老血,分分钟想暴打编剧狗头,这么好的题材设定如今拍的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真是气人。

8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女主的演技一言难尽,只会吹胡子瞪眼喘大气,从上往下拍的镜头让女主看起来像个巫婆,但是剧中的男人个个爱她要死,太玛丽苏了

10分钟前
  • 独省
  • 较差

辛辣扑鼻的反讽大餐,目光从同志群体审视一直延展到女性角色与地位认知。虽然一度因为各种压力接近崩坏,但反复用真名呼唤自己还是牢记住了本我。第一季以一辆车结尾,第二季有着类似的循环,女主却作出了意想不到的举动,十分期待下一季

11分钟前
  • 过热·钢筋
  • 力荐

还是非常震撼,第二季的内容比第一季更黑暗。基列国的统治者对付被统治者手段及其残忍,为了教训不听话的使女甚至可以火火烧了她的手,电击更是家常便饭,毫无人权、毫无尊严地活着,让人感到极权是多么的可怕。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地方,怎么让人有活下去的希望?

14分钟前
  • SymphonicDance
  • 力荐

所谓女权感觉就是靠折磨剧里的各种女人的torture porn,剧情拖沓感觉看不下去

15分钟前
  • 蟹黄豆腐
  • 较差

编剧再也编不下去系列......要是浓缩成5集多好啊(昨天看完)

17分钟前
  • 👏綠大壯🎙🗣
  • 还行

节奏太慢了。。。。。。。。😪

22分钟前
  • 青水西
  • 还行

最让人害怕绝望的是总有某些力量把这种警世寓言当成操作指南。

26分钟前
  • 女武神
  • 力荐

相比于第一季剧情开始变得有一些些玛丽苏化(不得不不怀好意地想是不是因为第一导演变成了男导演,哈哈哈),但整体还是水准之作。其实这一季的主旋律是女性情谊和母性光辉。女性是最容易团结也是最先觉醒的群体,最后Martha们接力赛一样一路护送June,还有一场戏我印象极深就是使女们互相跟彼此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包括最后June跟Emily说call her Nicole,多好的女性情谊刻画啊;Serena那么舍不得Nicole,为了Nicole去提议案希望让女孩子们读书而丢了一根手指,最后她万般不舍肝肠寸断却还是让June带走了Nicole。而June选择留下又是出于对Hannah的爱,June自己生孩子时超棒的呢段蒙太奇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母性赞歌。ps.不可多得的关于“如何写好大女主戏”的教科书

27分钟前
  • Hereisyue
  • 推荐

第二季没有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世界观架构也好,还是剧作上也好,脱离了原始文本确实难办。其实有诸多边角可以展开,制度或许变了,人性还是一样。还是期待第三季。

28分钟前
  • 木可流芳
  • 还行

好看到无言!

30分钟前
  • Howard
  • 力荐

为什么评分这么高?为什么到处都在夸?这一季播放到第3集为止,跟普通的逃亡形电影有什么区别?更别提各种幸运值点满的BUG了。

35分钟前
  • echointheair
  • 较差

个人觉得没有第一部精彩,我能看到编剧开始用美剧经典的拖剧情套路的影子

37分钟前
  • 名号
  • 还行

关照一下现实,魔幻天朝很魔幻了

41分钟前
  • ellen
  • 力荐

2024年9月6日三刷不改评分:一星

45分钟前
  • 再瘦也是猪
  • 很差

这不是某国的未来吗

49分钟前
  • 💕
  • 力荐

正在发生的现实。

54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看了三集,这才是超级宇宙玛丽苏好吗???????女主除了依靠男人依靠男人依靠男人,还鸡毛干嘛了???

56分钟前
  • 善尼碟
  • 很差

世人皆有罪。

58分钟前
  • 豆友192762939
  • 推荐

依旧喜欢给女主迷惑的脸来大特写已经第二季来,还是有第一季巨大的问题,为什么石刑中一个人带头放下石头,其他所有人都跟着放下了?为什么一个人告诉别人她的真名,每个人都开始多米诺骨牌似得交换自己的真名?为什么一个人突然带头唱美国民歌,其他所有人都慢慢跟着合唱?现实主义题材不是主旋律正能量,导演总想要拍出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来,可惜在地狱里接一段莫名其妙的童话只会更莫名其妙。还有,为什么编剧们对“女人无条件爱自己生出来的孩子”这么有执念?这个孩子是被强奸生出来的,但是不管有多苦痛,女人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就会对着孩子傻笑,爱他胜过生命。血缘不是定数,不是自己生出来的就一定得有爱,可能生出来后恶心到不愿多看一眼才是这个世界应有的常态,就算不是常态,也不用把每个女人都设置成这样吧。

1小时前
  • 魔法少女老圆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