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图比北京女图好的一点,我一直觉得是,自由比欲望更难追求,因为当追求欲望的时候,也容易变成欲望的囚徒,而失去对自由的欲望。
每每接到职场女孩的情感咨询,到末了,我都会推荐他们去看看上海女图。
虽然这部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女主的剧,结尾创业部分的剧情也是跳跃的很离谱,但是至少是一个活明白的职场女人该有的样子。
那就是:知道自己身上所具备的女性红利,如何很好的借用这些女性红利,来最大化自己的性别领导力,同时又不滥用这种性别领导力。
每前进一步,都可以分辨的清楚,自己想得到的和自己可以得到的,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当然,成长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便有些小失败,也去气馁的,坚韧努力前行。
今天下午接了个情感咨询,个案是一个事业上升期的职场女孩。
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前50分钟,个案都因为陷在一种自我责备、对于感情的眷恋和懊恼的情绪里,难以进入到比较清晰的梳理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线的流程上来。
好在,咱有人类学的访谈技术的训练,抓住逻辑bug,坚韧而温和的探问下去,总算是找到了她无意识状态想要遮蔽的事情原委。
出于隐私保护,具体的细节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我想说的是,前50分钟才能把事实说清楚,然后我只花了10分钟,就帮她把前后逻辑,包括男方的想法,梳理清楚了,然后她自己也从乱成一团麻的情感困惑里走了出来。
再接着花了7、8分钟总结前后因果、安抚情绪,展望未来,就如同去了一家“情感按摩店”,一个小时就妙手回春,进来的时候了,愁眉苦脸,出门的时候,元气满满!
职场女性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那么大的职业压力要去面对,谁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陷在感情的纠结里面呢?
男人越来越少愿意花时间去追求女人、陪伴女人。
难道就因为“女人是水做的”,女人就不得不在感情上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情感劳动的代价么?
当然没必要!
这些感情上的消耗,往往成为隐形的职场瓶颈,限制了女性的成长空间。
玻璃天花板,不仅仅有上升空间上的性别不平等,也有处理情感问题和情绪能力上的性别差异。
而后者往往因为太过于私人化,而无法成为职场女性打破上升瓶颈的公共话题。
很多职场女性,愿意在美容院里花上时间和钱来快速有效的接触身体上的疲惫,精神抖擞的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职场工作上去。
我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愿意在情感方面,为自己减负。
卸下“为情所累”的这个“沙袋绑腿”,女人才能更好的在职场乘风破浪。
我愿意看到更多解除了情感负累的优秀女性,元气满满、精神抖擞的打拼自己的未来。
如海燕一样。
我很好奇这部剧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美术一流,节奏张弛有度,人物总体而言真实可信,完全没有现今大部分国产剧毫无现实感的夸张对白和“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白痴情节,唯一让许多人吐槽的是女主的长相并非标准意义的“美女”或者说是“女主脸”,是大家习惯了类似迪丽热巴卷个泡面头戴个眼镜就可以充当被歧视的“丑女”吗?
个人觉得王真儿的长相就是生活中普通但还是漂亮,打扮打扮就亮眼的那一种,她的努力和个人配置也绝对担得在十几年间遇到这样的八位男性的设定,并非玛丽苏。
女性从小到大,如果不是大学谈了恋爱毕业就结婚然后生孩子去了,遇到的诱惑真的太多了。
能在诸多诱惑的世界里与女性天生敏感的内心间、在社会的固有观念间坚持真正的自我,是需要一颗golden heart的。
女性题材的有趣之处,总是值得大书特书也正在于此。
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是人生的成长,也是一次次遇见。
我们的生命,是由一段段时间构成的,那些时间,有的是与爱人相拥的时间,有的是在雨里痛哭的时间,有的是熬夜做方案的时间,怎么度过一段时间决定了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怎样选择在那些时间中陪伴自己的人,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下谈一谈对于人物与印象深刻的瞬间的想法:初恋男,对女主很好。
最后拆开时间胶囊的时候看到,有人心里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有人的心中最重要的却是唯一的你,确实感动。
如果两个人写的都是对方,那么海燕就应该和他回老家结婚生孩子了,只是面试试卷上女生虽然诚恳地写了那个男生是无比优秀的人值得满分,但是这满分是她生命中的十分之一。
英语老师,打的标签是说“妈宝”。
可是现实中这样因为地域原因分手的真的不少呢,算是因为“孝顺”吧。
这是罗海燕最后一次想要洗手做羹汤。
拿钱的这一段我原本不明白,后来看了别人的解释我才知道,全拿太世俗、不拿白莲花,拿了是成全他。
只不现实中很多人会给分手费吗(我只见过一例)?
不过罗后面应该感谢这位老师,要不是因为这次失恋的打击,她也不会下定决心在上海市中心买房子(还买得起的时候)给自己的未来积累下资本。
Mr.Big,带女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起初女主只是想有个自己的“小格子”,后来女主可以换掉那块某先生引以为豪的广告牌。
这次相遇有得有失,得是眼界和格局的大幅度提升,失是因为这次事件惹上了一些麻烦造成了一些资源损失,但是后来损失的部分因为女主自身的能力才干解决了,总之一切都是机缘,人就像是一颗种子,你是什么种子,就会吸收怎样的阳光雨露。
这部剧在处理感情线的时候挺克制和干净的,这种处理也是有得有失。
得是整个故事能显得节奏明快不拖沓,失是让人物都似乎挺好的就少了许多维度。
但是这也算是一种风格吧,因为克制干净的最重效果是我们站在女主的角度感受到的对于这些男性的态度,每一次分手虽然伤痛但是没有因此过度沉溺其中,每个遇到的人虽然都有其问题但因为不过度描述所以所以感受到女主对于世事和他人的态度都是干脆果决正面,不抱怨,从不撕逼,不类似如今许多女孩一分手就哭喊“我的*年青春喂了狗”,在一起的整个过程快乐和悲伤都是相互的,体体面面才好江湖再见。
因为剧集不长又不多负面描述,许多内容就需要自己去发现和脑补。
类似于许多人都大喊为什么女主不选择一直默默等着自己的牛大盟,那个咖啡店里的表白明明那么动人。
注意到老牛这条线的人其实能够发现,老牛确实踏实,确实对海燕一片真心,然而他一来并非能力十分出众之人,在各个公司时都不是大被褒奖的那一个;二来价值观与海燕不同,提创意的时候他说“筑巢引凤”,而海燕是“引凤筑巢”;三来虽然想要追求海燕却每次带海燕出去吃饭不是凑公司同事聚餐就是优惠券到期,要么就是积分换的,这样一个经济适用男可以早早存下钱在上海买两套房子,但真的是不太浪漫。
他喜欢海燕的原因也交代过了,老乡,并在海燕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征服世界的勇气。
再有,许多人大呼为什么拒绝的林立。
我想说要么是上海的大款腔调比较好,要么是电视剧的美化,要么是林立这个阶层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大款。
因为中国的大款许多还是膨胀暴富出来的,即使出身优秀,也早已在商界打磨中变得市侩油腻。
不说也许品味粗俗肥头大耳,单说爱听奉承爱听吹捧喜欢女性用星星眼崇拜自己这一点,也许大半多男人都是如此(听别人说的)。
也无怪乎穿着精致的海燕在相亲会上收不到一张名片。
哪有像林立这样谦虚温和还会看画,哪有人能够轻易拒绝这样一个诱惑,所以海燕辞职是真,以女主的性格看到合约会愤怒也是真,被好话哄着开心动摇了也是真,最后想清楚了也是真的。
有人为拒绝一千万扼腕叹息,可是海燕的人生真的会愿意为了这一千万做一只金丝雀吗?
后来有人也为了拒绝求婚而扼腕叹息,而我觉得林立决定求婚只不过一时得不到而在意罢了。
最后林立相遇曼妮也说明了,对于他这样的狩猎者来说,海燕之前有sherry,海燕之后也永远都会有别人。
太太们说斯嘉丽嫁给助理不好,而海燕的人生无疑就是把斯嘉丽的人生再演绎了一遍。
她一直视斯嘉丽为人生偶像,斯嘉丽是榜样,是良师益友。
在这部以海燕为主角的戏当中,海燕是上海女子图鉴,其实同样独立自由的斯嘉丽、糊里糊涂的曼妮、很快结婚生子然后优雅开着花店的kate,哪一个又不是自己故事里的上海女子图鉴?
因为大体克制的处理,所以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的,并没有很多批判色彩。
女性选择相夫教子也好,独立自强也好,男性比较实际也好,家里的吃不到去外面偷吃也好,并没有坏人,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需要充满着怨恨戾气而要劈头盖脸痛骂一顿的人,谁不是好好地陪伴你走过了一段路呢。
再有印象深刻的几处镜头:和初恋分手后地铁里迷茫地寻找他的身影,可是看到的却是下一任男友的脸。
像极了每一个以为要念念不忘一生的人,后来却想不起他的模样。
并没有自己任务的海燕熬夜写ppt新方案,想到了新点子,眼睛里闪闪发光,音乐响起,节奏妙极了。
海燕和老板在等电梯,人物都是剪影,轮到海燕讲话,电梯门开,她脸上马上出现金黄色的光,灯光妙极了。
“海燕”这个名字起得也是挺好的,这是一个到处都有的非常普通的名字,也是女主这样勇敢无所畏惧的生物。
勇敢、坚韧、努力、独立、自由、平和,这不就是golden heart吗。
北京的还能有些共鸣,上海真的全程get不到点,编剧真的了解上海人吗?
了解在上海工作奋斗的女性心态吗?
8集后面就没看了,真的全程气死。
广告公司招聘真的会放着比女主优秀的男朋友不选,选女主,理由太牵强;金莎的角色,确实有很多上海本地女生很早就了解职场规则,了解自己要什么,可是做为初入职场的女主,没有优势,凭什么和你做朋友,还告诉你职场规则。
还有女主提案逆袭,4A公司会犯这种错误......在教室和英语老师震楼,吃饭的时候洗餐具,拜托好的餐厅哪里还用真空包装的餐具,外面小店不干净,大家都会洗吧。
回家吃火锅谁会拿开水烫,去厨房拿水洗洗就好。
还有分手费,要不不拿,要不全拿,你这拿一半,为了突出买房押金而写的桥段,编剧你怎么想的。
还有香港人,女主又不是单纯人设,想想也知道会有老婆,光速在一起。
隔壁的程序员各种有感觉,也没在一起。
真的是爱得好随意,看不下去了......
第一遍看上海女子图鉴,我比较肤浅的沉迷于李现小哥哥的星星眼里,全程忙着羡慕女主了,初恋就该是那样样子。
本着追忆“初恋梦想”的我,认真二刷了,这次迷住我的,不止是“完美初恋”。
不说音乐,节奏,画面的各种流畅,赏心悦目,惊喜当然是,那么紧凑的剧,剧里每个人物都那么丰满生动完整!
每个角色感觉都可以单拿出再拍一部剧的感觉。
这部剧真的做到“客观的呈现环境,人物,事件”,没有绝对的个人意志在里面。
不再是女主完美的一逼,大家都要害她,她又善良的被每个人拯救。。。。
现实就是,每个人都是人,都有优缺,也会有心底的小恶魔(AB镜头真的很好),给导演加鸡腿!
所有人,都是人了,这个感觉真好!
二刷完期待更新,确定五星好评!
编剧你是来开玩笑的吗?
还是你生错年代了,故事从2003年开始的话,那个时候的社会价值观和现在的价值观完全是不相同的好吗?
作为一个2008年毕业的人,告诉你室友们不会在意你男朋友给你买的是不是A货好吗?
只会在乎你是不是有男朋友,你和男朋友分手了吗?
如果你的包还是男朋友给你买的,那不得羡慕死一室友啊!
然后要是你读一个上海的全国重点大学,大家考虑的是考研、奖学金、出国留学好不好那些拜金主义者在重点大学是没有市场的,因为看不起,不是败家子就是被包养的,这种人是不太融入的正常大学集体的。
(经验之谈)还有编剧你做过白领吗?
你去大公司面试过吗?
作为一个国内知名广告公司出身的人告诉你,你的同事基本都是看上去和蔼可亲的,作为一个刚进去的实习生,没有人敢和AMY或者KATE这样,目中无人,或者当着面的给你难看。
就算要难看那都是背地里的。
哪个实习生居然可以靠一杯咖啡钓上公司副总,你不知道广告公司的腹黑吗?
one night的pl很多很多,哪有上升到见父母,还有KATE这样穿一身名牌的见对方父母的,对方爸妈绝对不会有好脸色的OK?
不要误人子弟。
然后编剧是不是和上海有仇呢,为什么把女主之外的上海女孩子写的这么,要么拜金(室友),要么没有上进心(KATE不肯加班),开什么玩笑,上海很多本地女孩子不是这样的好吗?
就算你要yy,可以不要这么地域歧视可以吗?
你把女主设置成一个安徽姑娘,本身就是一个歧视,大学男友的设定也很可笑,因为女朋友进了自己心仪的公司,就要分手就要回老家?
what?他如果比女主还优秀的话,怎么可能没有其他公司录取他呢,就错过了一个广告公司就失败了?
结果依然是变成了换男友、换包包、换闺蜜的拜金故事。
毕业时,海燕和晓伟分别在时空胶囊里写下对未来的期许,说好十年后再一起打开。
十年了,胶囊开了,但身边的人已经不在了。
在晓伟给两张火车票的那天,在爱情与理想之间,其实海燕早已经做了选择,也许是在写时空胶囊的时候,也许是仿冒包被笑话的时候,也许更早,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底,只是当时她还没意识到,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所以两人的结局早在开始的时候已经注定。
不是不爱,而是取舍。
同事推荐说《上海女子图鉴》还不错,在上周往返湖南的高铁上看了几集,回来周末没忍住就继续更新到14集了。
看着女主角Harriet从职场菜鸟一路晋级打怪,做到了业务总监;男朋友也处了四个,大学同学,英语老师,香港大叔还有小明星,感觉最后一棒要交给大帅哥邻居了。
电梯里,新面试的小姑娘对Harriet崇拜之极,Harriet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这微笑有点类似于当年她领导,也是女强人Scarlet的高冷。
Harriet职务越来越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掌控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但看她的面容,却少了一点被温暖的感觉。
她虽然口口声声形容自己“做人不缺爱,做爱不缺人”,只是镜头里她发自内心的笑容再也看不见了。
看到的只是老练,冷漠,掌控一切。
“一个女人幸不幸福,一眼便知。
”那女人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是内心被这个世界温暖着;如果世界太冷漠,是被某些人温暖着。
《上海女子图鉴》里面看不到温暖,Harriet脸上没有笑容。
这让人想起《和尚和棉被》的故事。
温暖不是单方面的。
我是身体,世界是棉被。
棉被本身不会发热,我温暖了棉被,最后棉被温暖了我。
如是因,如是果。
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开篇就挺写实的,同学聚会就是一大型八卦场,别看一个个穿得有模有样,那一张嘴都跟菜市场大妈唠嗑似的,甭管形式上多小声多神秘(参考“你知道吗”句式),但内容都逃不开那几样,贼市井。
你要是不来或者来得晚呢,保证你就成这场同学会的八卦主人公了,女主罗海燕就身体力行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饭局上有个小细节挺抓人的,就是李现演的初恋陈晓伟在众人八卦女主的时候默默叹了口气,虽然都过去式,但还是不愿意听别人这样诋毁自己的前女友吧,这点看出来这至少不是个渣男,印象分瞬间飙升。
而女主这个出场也是很加分了,见到前任一点也不矫情,最后那个若有若无的笑真的只能用“有韵味”来形容,而且,看到一个原装脸的女主有多不容易!
弹幕里嘲长相的真的,难道蛇精脸才好看?
然后不得不说这剧的用色很高级,同学会的时候用的滤镜和10年前的回忆的滤镜还是有明显差异的,2003年的滤镜就偏暗,真的有一种瞬间穿越到03年电视剧的感觉,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换色调,如果是那真的要为导演鼓个掌。
说到感情线的话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决定放弃理智!
顺毛的李现真的瞬间让我get了他的少年感!
背女朋友回家啊,替女朋友挡酒啊,载女朋友去找好吃的啊(讲真“去找好吃的”真的不要太宠溺好吗!
比一万句情话都动听啊!
)blabla,就越是这些稀松平常的事儿就越让人觉得甜,初恋果然啥都好,连蹬个二八式自行车都觉得他们特别有情调!
床戏讲真拍得非常唯美了,让人有点小脸红又不会真的难为情,尺度和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又不够欲,真是让人分分钟想谈800场恋爱压压惊!
而且第一集就有这种福利,啧啧啧,这种优良品质希望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第一集的名字就叫“甜蜜a货”,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个包引发的血案”,女主被人当面嘲买假包,然后自尊心严重受挫,结果人女主还没崩溃,弹幕里倒是先炸了……看人家藏个包就骂女主虚荣,合着女主被人阴阳怪气怼了都不能有点反应?
一口一个“就一个包而已,至于吗”,反而自己为了一个“不至于的包”各种高潮,一个包真不至于,所以就别在弹幕里老刷存在感了吧,真的挺影响别人看剧感受的。
大家都是凡人,就别用圣母的标准来要求女主了,任谁被人说用假货都会糟心,何况女主还不知道那是个假货,本来人也不是冲着牌子买的,哪来的虚荣不虚荣,反倒是她拿水冲包那块的幻想挺让人心酸的,连这么一点点小叛逆也只敢在心里作祟,回到现实还是要努力扮演自己“没有在意”“不受影响”真的挺让人心疼的。
很多人不是没有反骨,而是小心翼翼地压制着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和善好说话、凡事不记仇的样子,其实只是藏起了自己心里躁动的小恶魔,隐忍才是最让人心疼的。
第一集剧情进展很快,毕竟连船戏都有了,只要后期不注水,这个节奏就还是挺利索的,不得不说这是我目前来讲看到今年品相最好的都市剧了,希望后期剧情能对得起我这个五星吧。
总体来说,这个剧还是不错的。
但是作为上海工人家庭出身的小囡,难免还是要吐几句槽。
第一,这个剧里几乎没有热血奋斗的上海人。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讲,上海不仅有很拼命的普通上海人,甚至还有很拼命的富二代——是啊,看到这种富二代,我也很绝望。
第二,为了让女主不停地换男朋友,各位男友也真是硬伤不断。
初恋男友,只因为女主比他先找到工作就瞬间变脸,然后直接回老家了。
WHAT?!!!
初恋男友你要不要气量这么小?
就算赌气么,也用不着赌自己的前途呀。
其实,编剧在前面铺垫一下初恋男友向往小城生活,或者后续找工作找了很久都没着落,所以才想回老家,也好过这么突然的拗断吧。
上海老师,我一开始以为上海老师会因为女主工作太忙而提出分手,结果万万没想到一个会在教室里“打野战”的男人最后居然会是一个“妈宝”(捂脸)。
上海妈妈反对子女找外地人的是蛮多的。
见面第一顿饭不在家里烧,而是在饭店吃,绝不是因为怕外地女朋友吃不惯上海菜,而是妈妈不想烧。
女主见家长时的穿着和礼品在我看来是满分,要是真像Kate那样一身名牌却只送水果,肯定要被妈妈说败家又不孝。
至于最后的分手费,我只想说,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们上海人有这种习惯。
程序猿小哥,嗯……这么花的程序猿我还真没见过。
第三,女主实习期的第一份PPT做得也太顺了吧!
虽然做了一个通宵,但是“一稿过”简直就是天才啊!
做过提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一个PPT要改多少版才能见客户啊!
另外,女主说服纽约海归高管那段也太简单了吧……最后比心女神Scarlet。
要是女神是上海人就更好了(害羞)。
前几天由于想看看什么不用动脑筋的东西,鬼使神差地打开了这部剧。
大概中国的编剧不太上班吧,这部剧有着国产剧一贯的YY职场戏,这是通病了(虽然比欢乐颂还是好那么一丢丢的)但是这部剧也不是没有亮点的,而这亮点,我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居然是地图炮,这些地图炮精准老套到简直让你觉得恐怖。
全然不是那些老式论坛(比如kds)里面刻板的标签(比如硬盘,乡wo宁,苏bo宁,安徽宁)能概括的!!
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每个细节都反映着本片编剧们在上海几十年丰富的生活经验(不是职场经验),一集看完了让人欲罢不能只想看看这编剧还能开出哪些更加精准的地图炮……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中国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地方之一,也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地图炮的地方,从解放前的山东人、苏bo宁、浙江商帮、广东商帮,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港台商人、外企老外高管、义乌帮、宁波帮、温州帮,现在的white trash、安徽人……没在上海听过几个地图炮段子那简直不算是到过上海了。
而感人至深的是,编剧除了对以上的硬盘群体开了火力极猛的地图炮,瞄射最精准的地图炮,居然是对准上海人开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上海妈宝男、妈宝男的妈、地产钻石王老五、贵妇、捞女……一应俱全一个都没有放过……—1—
那首先说说最先登场的女主的初恋男朋友——山东男,他是女主的大学初恋男友,在找工作的路上有着极差的心理素质,相反地,在面对女朋友的时候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口头禅是“我养你”。
女主面试迟到了——“没事我养你”女主面试没过——“没事我养你”女主没自信心——“没事我养你”结果两人去面试同一家公司,女主过了山东男没过,山东男二话不说跑回老家托老爹找了份公务员的工作。
山东男回到上海想把一心沉醉大城市的女主带回山东——“回了老家我会让爸妈托关系帮你找工作的,实在不行我养你”……当然女主没和他回山东,最后分手了。
分手之后女主有一次不小心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和一大堆人在山东汉子式敬酒。
最后一集山东男也有戏份,同学会他和女主打了个照面之后,他和他相貌平凡的太太与已经会打酱油的女儿离开了同学会。
—2—
第二任男友,上海妈宝男:这个上海男和女主是上英语班认识的,上海男是英语班的老师,女主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读的英语班。
女主的英语水平有没有得到提高我没注意(应该提高了),但提高了女主感情(和性)生活的丰富度倒是真的。
上海男妈宝也不是那种天涯论坛上的老套妈宝男,是那种经常提“我妈说”、“我妈很随和”的男的。
上海妈也是那种不露声色、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不搞明面地域歧视”、特别难搞的上海阿姨。
最经典的台词是,吃饭的时候,阿姨给女主夹菜说“这个鱼很新鲜你们乡下没有的”——一句话呛死你不偿命啊简直!!
最后女主和上海男分手的原因是什么呢?
妈妈嫌弃女主没有上海户口,于是上海男听了妈妈的话,去相亲了。
最后这上海妈还给了差不多两万块【?
如果我没看错】的分手费,看了这点钱我居然觉得这家人真的蛮厚道的???
囧,比较05年之前两万块和现在二十万差不多了。
分手多年之后的某个情人节,妈宝男也出现了,妈宝男的妈在超市里挑了把玫瑰花,这对母子开车离开超市,可以看出来妈宝男依然单身……—3—第三任男友,香港抠门男:在这几年外资撤退之前,江浙沪地区(相信广东福建更多)有很多港台人高管和很多港台小老板,而这些港台有一个爱好,就是包二奶(性质和现在海外派遣或者做生意的温州人在非洲印尼找当地女人始乱终弃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哈)。
港台抠逼男的故事呢,这几年虽然少了,但从小到大也听得不少了,总体特征是喜欢给大陆女生灌输各种男女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然后吃饭一定要AA。
而香港抠门男是怎么和女主相遇的呢?
女主跑步崴脚的时候,港男掏出了一瓶冰水,给女主敷了jio,又揉了揉,然后叫了自己还没下班的司机【不用想,外企给配的】,送女主回家,成功递上了名片,这一段我简直快笑死了。
后来,油头粉面、西装笔挺、人模狗样【无贬义、客观描述】的港男通过了教女主各种装逼的生活方式,职场诀窍,女主没听过的高端心灵鸡汤,和卡地亚的定制手镯,拿下了女主。
女主住着港男(公司给租的)陆家嘴的大平层,以为自己开始了高贵甜蜜的同居生活,实际上,非常俗套地“被小三了”【简直比当二奶还惨,二奶的房都是有产权的】。
某一天女主回到了同居爱巢,结果大奶出现啦!
然后普通话标准的大奶对女主说:“哎呀!
他要不是骗你怎么能够和你这么优秀的女生在一起呢!
”自尊自强的女主当然不会愿意做小三啦,于是果断分手,还把那个卡地亚刻字的手镯还掉了。
之后的剧情就更加刻薄了,11集的彩蛋是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收到了“香港一个客户”送的一大把玫瑰和刻了名字的卡地亚手镯……估计是把手镯上原来的字抹掉重新刻了,循环利用,多环保啊【敲黑板!!!
】
Likewise,港男在分手多年之后的某个情人节也有一点戏份,他现身一个便利店,花了12块钱买了的两个冰淇淋,一个给老婆,一个自己吃,老婆说:“这么大年纪还吃冰淇淋!
”,港男说:“没关系,今天系特别的易滋嘛!
”,于是老婆喜滋滋的开始舔这个6块钱的冰淇淋。
你说编剧是不是令人肃然起敬???!!!
—4—
女主和港男分手之后意兴阑珊,跑去相亲了,认识了一位江苏盐城男,这位戏份比较短,但并不妨碍编剧黑某地男性黑得一塌糊涂,黑得发亮,黑得令人叫绝,江苏盐城,在上海,那就是标准的苏bo!
我们简称这位大哥为苏bo宁。
相亲的时候,苏bo宁第一次见面就和女主介绍自己籍贯年龄,强调上海交大毕业(没说是交大的专升本,交大的本科,还是交大的研究生,我猜编剧考虑到女主自己是上大毕业的,不讲究这个),原来在银行,和女主相遇的时候自己在创业,享受自己把握人生的感觉,一副企 (liú) 业 (qiáng) 家(dōng) 的派头。
(他算不算全国最著名的苏bo男?
)和女主订婚了之后,送完戒指就开始谈房子,说要买哪里哪里的别墅,然后房产证名字要写谁的怎么写,首付怎么出,原来那套房怎么安排。
如果不是看着电视剧我还以为是财上海植入了呢!!!!!
—5—第五位登场的,是一位上海老克勒,和女主在画廊认识的。
这位上海老克勒,从事地产行业,家住(目测)青浦豪华大城堡,家门口的水晶灯大概和中石化那个差不多大,目测五六十岁了,从来没有结过婚,是传说中的🦅上镶钻的钻石王老五。
这类富豪已经远离我的交际圈了,我认识最有钱的也就住住汤臣或者蓝色钱江整层楼,而且我认识的最多一把年纪有个花瓶太太若干干女儿,并不认识这么大年纪不肯结婚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这种人描述的是否精准,但这富豪实在是太浮夸了。
老克勒给女朋友送5克拉大钻戒(剧组看上去有点穷,找了个锆石戒指),只和女朋友签生活协议,5年为期,每年工资多少钱,生儿子给三千万,生女儿给一千万,5年后分手了给几套房,但就是不结婚。
然后给一脸震惊的女主上课,说:“之前没有人像我和你这样谈人生!
你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真的不是黑么???!!!
—6—当然女主还交往过一个小演员和一个游戏行业IT男,这两人反倒没什么地域标签。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吐槽说没讲过那么浪的IT男,我想说你大概是不了解欲望驱动的游戏行业都有怎样的豺狼虎豹……里面对上海女人的描述就更黑了……一龙套对女主说:
敢情虹口老公房长大的就不是上海人了??
老西门石库门长大的就不是上海人了??
一自称上海囡囡的女配对女主说:
虽然我也不是不认识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啦,少数片中对整天比小孩比老公比国外房子大的贵妇也很有,这类反倒是最常见的,不是只有上海才有的。
—6—不过片中描述最精准的还是那位来自安徽阜阳的女主,完全反映了安徽人给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形象。
她有着18线小城市女性的特点,比如说,对大城市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不认识a货包包,比如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英语口音特别重,然后会用尽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去英语补习班以提高职场竞争力。
当然电视剧也不会放过对他亲戚的描述,他安徽阜阳的亲戚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女主在老家还有个弟弟,回老家了,弟弟会说,“哎呀,姐,你在上海混得这么好啊,什么时候可以带我也在上海混混啊?
”。
还有各种亲戚朋友的小孩都来取经,问大城市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有亲戚朋友会在背后议论说女主那些年经历的各种男人,把女主描述成,八卦杂志里面的那种人物。
总之,这片子随意看看就行,但地图炮真的太搞笑了……
很多评论似乎是冲着《北图》在先,就给的一星。讲道理,对这个剧不公平,从剧情和三观上,不知道甩一边靠男人上位一边装清纯的北图多少条街。上图 明显更女性职场一些,虽然和《东京女子图鉴》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比 北图,还是让人惊喜的
看了第一集上海女子图鉴,比北京女子图鉴拍的好35倍左右吧。///// 1个月后追评:现在看完了,感觉这是一部悬浮、玄幻、架空剧吧,比五洲大陆还更多幻想呀……
现在很流行“女子图鉴”吗?不知道这是什么梗。不过故事还行,看着不尴尬!
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耶,魔都就是比北京更精致,细节都做的很用心,所以为什么要和陈晓伟这么好的男朋友分手呢!!!不要我要啊!!!很喜欢导演的运镜,很用艺术了
喜欢剧本的节奏,有些事情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交代。价值观就不认可了,看看热闹就好了。
这个女主,比戚薇更没有说服力
其实和原版的东京版也没差很多,可是蹦得到处都是对蹩脚英文真的好出戏,唯一感动的是时间胶囊那,为了李现和要永远给罗海燕幸福的陈晓伟,勉强加一分吧!居然还有刘孜金莎马德钟,现在的网剧啊。。。
比北京好
没有想到上海女子图鉴成为该系列(包括东京)最女权的一版。罗海燕实现了性自由,财务自由,恋爱自由,事业自由所有的合理权益,并且潇洒无愧,我挺喜欢这一版的,尤其是王真儿对待所有事情都淡淡一笑的表情。
这么多帅哥鲜肉都喜欢她真是不可思议,发生关系的速度快得也是不可思议……
编剧实在不敢恭维,越往后剧情发展越敷衍越猎奇。女主胜在不是网红脸,倒是挺耐看。
啊,我的上层社会梦
灯光和摄影像极了日剧的风格,
编剧是不是找不到写的了,永远都是包包。你们到底对女人,或者说职业女性有多深的误解啊。真包假包,虚荣下的奋斗,换汤不换药。视野极窄。
太好看了比北京女子图鉴高了不知多少个level,色调配乐摄影都是。女主有扎扎实实打拼的感觉。情节紧凑全程不倍速
YP能约到男朋友,还有一笔分手费买房,跑步受伤能遇到大中华区总裁送我回家给我指点人生送奢侈品住陆家嘴,职场中还有一路指点人生工作带你混的同事,真是能YY的
跟北京一样,最多及格。
之前几集还不错,也很现实的,往后越来越假,感觉虎头蛇尾
女主一路升级,最终实现自由的灵魂。不错。
同一个题材反复上演有意思吗?何况还是改编的日剧。北上广深全拍一遍?有这本事自己创作个剧本,拍点贴近本土文化的剧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