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富商雇佣了一个曾经是小偷的黑人,给他念信和银行账单,小偷想着他有很多钱,却看到了满屋子的娃娃,小偷帮他找最后一个鳄鱼娃娃,和连体双胞胎姐妹一起竞拍。
弱智儿子有一个喜欢为他安排一切的妈妈,妈妈会帮儿子手淫,和儿子亲嘴…有一天儿子参演了一个谋杀剧本杀,当儿子拿着偷偷从家里带走沾血的菜刀回来,妈妈以为作为连环杀手爱好者的儿子杀了人,开始和儿子一起“杀人灭口”…儿子偶然知道了自己的父亲不是自己投毒安眠药过量害死的,真凶是母亲。
一个教新生父母换尿布的护士,把玩偶当做婴儿对待,快被逼疯了的老公和同事女护士偷情,并且一起整蛊吓晕了她,被她发现后拿小三的血“输”给玩偶。
七个侏儒,六个男的,一个女的一起参演话剧,其中一个自以为自己有超能力,想约白雪公主的女演员,却被集体嘲弄,愤怒的砸破玻璃导致女演员失忆,以为自己和侏儒男是一对谈了两年要结婚的情侣…暗恋男侏儒的女侏儒终于受不了了,告诉男侏儒他并没有超能力,是她有,她一直在保护他,还把他拐走了。
一个以逗孩子开心为生的小丑演员,被一个治疗时切断了右手,同时还被医生抢走生意。
就这样看起来不正常的五个人,来自于同一个精神病院,都收到了“我知道你做过什么了”、“你杀了她”的匿名信…真相一点点揭开…寄信的是曾经折磨五个人的精神病院女院长的儿子,他以为当年五个人合谋烧死了母亲,而当时他正在给小丑先生做手术…荒诞之处就在于,这位精神病院长并没有被烧死, 她要找的吊坠在被拐走的男侏儒“小老鼠”身上,她想杀的低智男被西瓜挡下了子弹…自己却反而被儿子报仇炸死了…
还是被美剧洗脑了?。。
好吧,除了104不错以外,真心觉得线索有点多而乱,节奏有点慢,累,灰常累话说104排成小品的话效果会不会很惊悚?
有人疯3c,手机一款接一款的换,工作累到喷血,只为手里三寸之物与众不同,疯啊有人疯培训,学完电脑学韩语,学完韩语靠自考,自考未了追认证,手里的证件越来越多,掌握的能力越来越丰富,上班还是一件事,“你好,请问您对我们家的商品感兴趣么?
”学不致用,疯啊有人疯爱情,夜店,ktv,聚会,同城活动,咖啡,伴游,有爱苗的地方就有他,追一个,上一个,上一个,放一个,到头来人也老了,力也衰了,异性也不待见了,孤独依旧,茫然依旧,疯啊有人疯古玩,玩完战汉,玩明清,玩完藏传,玩滇边,玩完瓷器,玩料器,玩完字画,玩古钱,玩的完么?
最多只是擦边,花光了积蓄,只求一个管中窥豹,博物馆里千千万,看怎么能满足那股占有欲呢?
疯啊有人疯健身,胸肌枕头,腹肌搓板,鸡鸡也练得青筋暴露,练的从健康到不健康,血压也高了,肢体也不平衡了,柔韧性更是降到极点,问他为啥,他就迷把女人搞得呀呀叫,可是练来练去,捡肥皂被爆了菊花,没把女人搞得呀呀叫,自己的痔疮倒是好了又破,破了又好,疯啊有人疯权欲,不择手段扩张人脉,使劲全力奋勇登攀,攀到高点开始自拆脚下砖,贪欲纵横,肉欲捭阖,搞秘书,搞服务员,搞接待处的办事员,收现金,收金卡,收古玩字画和正格的股权,爬的高,玩的凶,只要运气不背不被上司们割肉,他就依然疯,疯啊,疯啊有人疯性爱,震蛋也用,震棒也用,套子是带螺纹卷着麻花的,前庭也搞,后庭也钻,壮阳药是适用于大象的剂量的,刚开始刺激加尖叫,后来是麻木加疲劳,再到后来,该松的都松了,该老化的都老化了,腔子里的小心脏也已经肥大加栓塞了,疯啊看这个疯城记,虽然还没看明白,但是自己也是活在一座疯了的城市,所以看的挺滋润,看的挺对味。
其实大多数人身边都不乏疯子,这是个疯狂的世纪,这是个疯狂的世界,面对这个世界,我目瞪口呆又不敢张大嘴巴,因为你一不小心,就有人想把舌头、乳头或者鸡巴塞到你嘴里了。
——笑镜乱文——
可能是我潜意识里把它当成恐怖剧来看了,,,,,,,,,,,。。。。。。。。。。。。。。。。。。。
泥马这么好看的剧,分才这么低?
》?????????????
我觉得至少9.5.。。。。。。。。。。
不过结局真的挺内啥的。。。。。。。。
人人最近在翻这部片子,因为是英剧所以下了一集试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晚上一口气看完了七集。
初看是一部典型的英式荒诞黑色喜剧,背景音乐,画面切换,做足了诡异的气氛。
五个来自英国不同地方的人,都收到了一封恐吓信。
david是个心智还像孩子依靠着妈妈的连环杀人犯jelly 一个单手的为儿童表演的小丑oscar 一个为了收集玩偶不惜一切代价的盲人百万富翁joy 一个把玩偶当成自己孩子的母亲robert 一个爱着白雪公主具有超能力的侏儒演员故事就这么毫不相关的向前发展着,诡异的在五个人之间来回切换,直到最后一集,编剧像串珠链一样把他们全串联起来,一切仿佛突然就有了眉目。
然后开始赞叹编剧的用心。
疯子是执着的,就像ascar,他一次次的集弃玩偶,然后再拿起一个扔掉,开始下一次的猎捕,这样,他觉得他的人生便有了意义。
疯子是善良的,就像david,杀了人,他还会跑去自首说,我杀了人疯子是爱的彻底的,就像joy,他甚至用活人的血去救自己所谓的玩偶孩子疯子是渴望被爱的,就像robert,就算被羞辱过,他还是愿意相信白雪公主是会喜欢他的有时候觉得,做个疯子会活的更简单,什么都不用在意,做你所想。
朋友最近的状态写着: 发现我渐渐也染上选择犹豫症这个毛病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完全正确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我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永远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正确。
我想 我们那么的矛盾纠结 只是因为我们还没疯 还没有办法义无反顾。
转念又想,我们纠结于一些事情的同时,也正因为我们执着于一些东西,没有来由。
或许我们已经疯了,就像疯城记里的双胞胎,jolly,或者jolly的母亲,好在,我们还不用成为住在疯人院里的人。
疯城记,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两季看下来不适感非常强,甚至不能边吃东西边看。
低俗,怪诞到了极致,完全不给你推敲的机会,越看下去越丢弃了正常人的逻辑思维。
故事情节很简单,看不出什么有趣的点,更像是剥离开的一个个小故事,但是对于每一个日常行为却刻画得很仔细。
这部剧,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可能很快就会被忘记。
能做到极致很厉害,但不是我喜好所在,过于小众。
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
但是谁说它不会必然发生?。。。。。。。。。。。。。。。。。。。。。。。。。。。。。。。。。。。。。。。。。。。。。。。。。。。。。。。。。。。。。
看了第一季,前两集都没看懂,但是营造的诡异氛围太吸引我了。
看到第三集差不多看进去了,感觉像是几个短篇小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故事。
说实话英式幽默+黑色幽默,我快梗死了😩就是心领神会的好笑,但是又笑不出来,卡在脑子里面,只能假笑😂。
我很喜欢看这种有些变态的故事,并且故事不停反转也特别抓心。
疯子们都很奇怪、有趣,不管是谁,发生在他身上的事都值得一听,像是小时候听奶奶讲奇闻异事的感觉,可怕又刺激。
马上看第二季!
刚刚把两季一口气全部看完,英剧像是个外表独特内涵丰富的姑娘,初见觉得平平,有些高冷,品味还怪怪的,但一旦深交便会为它内在的魅力折服,就此沉沦。
这是个看似自由平等的世界,我们嘴上说着要包容异己,世界不需要大同。
身体却很诚实的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碍事的家伙送进疯人院改造一番。
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头脑清醒的精英们手里,但如果和疯子们置换一下呢?
估计这世界不会有疯人院,因为疯子们之所以疯,是因为太过执着,除了他们执着的事情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无所谓,比如David母子杀起人来,手起刀落丝毫不会犹豫。
看过这部剧,回头来审视我所在的世界。
那些为了学区房赔上一家人舒适的生活,那些不顾自己高龄产妇依然要二胎,那些为了钱抛弃自己良心的人,不同样活的很荒诞么?
我们之所以活着,之所以为人,活的光鲜活的体面很重要,但请不要它成为生活的全部,为了生活而生活,不累么?
如果你喜欢看悬疑、反转、惊悚题材的小说或者剧集,那么来自英国的两位鬼才编剧——Reece Shearsmith, Steve Pemberton联手打造的黑色幽默喜剧《疯城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这一部与《九号秘事》的表现手法有相似有不一样。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通过荒诞的黑色幽默来表达社会的病态,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不同的是,《九号秘事》倾向于一集讲诉一件事情,每一秒都是最后结论的线索,最后几分钟的反转让你茅塞顿开的感觉。
但是《疯城记》则是将线索交织在一起,通过一整季来讲一个故事,反转并不算这一季的大头,反而设置悬念和人物的个性刻画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疯城记》让我之所以着迷的地方,就是每个主角都“有病”。
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病”不一样,但他们也有相同之处——都失去了某样东西。
正是他们的失去,造成了他们的病。
病让他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傻子”?
但他们都是疯子、傻子,但谁又不是呢?
其实看完整部剧后,与其说荒诞,但不如说这部剧恰到好处的批判了现代社会中存在却被人们轻视的问题。
1.David——患有社交障碍。
David非常沉迷于研究连环杀人案凶手的各种杀人手法,幻想自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连环杀人凶手。
他的失是因为心理疾病,他无法与周围其他的人有正常的社交。
人们对于他流露出来的胆怯或者异于常人的行径,只有指责,很少有人会关心到底他怎么了?
更别说有人会追问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
其实每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后天遭遇到的,但往往因为社会上许多人的无知,会让他们逃避治疗,也没法得到真正的治疗。
David的母亲Maureen的一句“He is my monster, I created him.”让人们找到了答案。
未免剧透就不详述了。
这让我想到了《24个比利》,如果没有医生们的坚持,没有人真的相信会有人格分裂这回事,也许比利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
2.Joy——逃避现实。
如果说David母子在剧中时最变态的,那么助产护士Joy应该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她失去的是孩子。
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的她,念子成疾,一直将玩偶当作自己的儿子,并给叫他Freddie fruitcake。
这往往让人想到,不仅仅是亲情,爱情也是。
许多人深深的陷入了无止尽的悲痛中,往往无法靠自己面对失去,不想承认失去。
如果面对不了失去,结果可能是失去周围更多的东西。
自怨自艾并不符合现在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如果想要治愈这种病,《遇见你之前》倒是一剂良药。
失去有时候也是得的开始,请大胆的去追求未来。
3.断臂小丑Jelly——逆境与重生。
他失去的东西最明显——手。
身体上的残疾,也许是别人看他的眼光不同,也许自己看待自己的眼光不同。
总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大家都歧视他。
又因为小丑Jolly(他的手术医生后来改行做小丑)盗取自己的想法,害得他越来越少有演出机会。
偶尔有些演出邀约,也不过是人们将他们的名字混淆了。
这样的事越来越多,他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变得有些愤世嫉俗。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Jolly盗用了他的戏法创意,害得他失去一只手,他就可以成为像Jolly一样受到大家欢迎和崇拜的小丑。
面对逆境,有的人选择了抱怨外在的因素造成了现在的困难,而有的人则选择接受现实,用尽办法让自己尽早脱离困境。
结果就是,充满怨气的人生活越来越糟糕,充满朝气的人生活越来越好。
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会有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
能不能把生活过成诗,其实完全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样子。
如果要开下一剂药,那应该就是《恋爱、祈祷与美食》。
4.Lomax——追求与价值观。
Lomax失去的是一对双眼,原因也许你会觉得有些不值,甚至觉得可笑——只是为了一只毛绒玩具。
他觉得如果得到了所有的东西,生活就失去了乐趣。
于是,在他的到那只毛绒玩具后,他又将它扔了。
这让我想到了,有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花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买包,却愿意挤公交。
为什么有人觉得有人在朋友圈上晒名车,而有人觉得其实这就是日常。
其实这一切不外乎是人们的追求和价值观不一样而已,没有对,没有错。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带着有色眼睛去按自己价值观和追求评判别人。
总归到一句,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不要企图让所有的人理解你,因为这往往是徒劳。
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你才能真正的得到幸福的生活。
尽管觉得《向前一步》这本书鸡汤成分多,但是不得不说,里面谈到的如果不在意别人的眼光,面对性别歧视这件事也值得借鉴。
再借用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有些人在劝别人早点结婚时,会说你看谁谁结婚了多幸福。
其实,哪里是因为结婚才幸福呢。
她本身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不管是逆境、顺境、单身、恋爱、结婚,她都是幸福的。
因为她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无论什么状态,她都是幸福的,并不是单纯的因为某一点。
5.Robert——社会的恶趣味。
他失去的是身高。
作为侏儒的他,一直扮演七个小矮人,和其他人一样围绕在白雪公主Debbie身边。
但是他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对Debbie的喜爱,鼓起勇气告白。
出人意料的是Debbie接受了约会邀请。
悻然赴约的他在Debbie的言语引诱下,除去了所有的外套。
但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众人设计好的圈套,所有的人都坐在观众席上等着他出丑。
这种侮辱,可能在围观者看来只是一个玩笑,但这种玩笑对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极有可能是无法治愈的,甚至留下阴影。
千万不要以为你开的只是一个小玩笑,造成的伤害也许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网络上的言语霸凌。
借用《乌合之众》里面提到的理论,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跟随了声音最大的人,但追随者们有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网络上,你以为只是文字上的一些评论,但那些过激的评论就是一种暴力——这种暴力甚至超过身体暴力带来的伤害。
编剧们除精心的创造了这五个人物,在设置悬念上也非常用心思。
编剧在宏观下设置了一个大的悬念,但也设置许多小悬念。
这些小悬念让观众,在插叙的故事线下能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这样看似散落的线索,观众也能的到一种破案的成就感。
一个接一个的小成就,引导观众的到最后的结果。
在影片一开始,分别是五个人各自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说有点懵圈。
但是当五个人同时收到“i know what you did“的信件时,一下就串联起来了,他们做了一件事,但是什么事?
紧接着,第二封信件出现——you killed her。
这样观众就马上把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杀了人,但杀了谁,为什么?
编剧就这样一步一步,一个谜题的答案就是下一个谜题的开始。
无论是人物的刻画,叙事的手法,都让这部剧变得相当精彩。
除了在普通悬疑片中能看到的破案,更多是对人性的拷问,对人生的思考。
你是哪个疯子?
这个社会又是哪个疯子?
想要当一个疯子,还是想要当一个傻子?
黑鏡就是翻拍的瘋城記表示這樣的東西我看一遍就夠了 我是先看的黑鏡!!!
完全不是我能接受的风格
颠的很好玩啊~
get不到
EP4不错的长镜头
典型的英剧,冰冷,癫狂,黑色幽默
抱着“后面可能会好看的”希望坚持了7集,然鹅…非常失望了…可能还是接受不了这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不正常”的正常反应吧,说白了就是虚虚实实混在一起还是觉得不舒服。而且分支这么多,感觉除了母子杀手搭档(到底谁杀了父亲)和盲人老爷爷的追求(人生完满了之后要给自己创造障碍再去克服障碍这才是生活的动力),其他人的身世都没怎么展开讲,莫名就来到乌鸦岭,还有一个误入歧途进了林中小屋。。。最后,连续看了几部有侏儒演员出演的电影,不知道他们在面对剧情里那些身高的“玩笑”时是什么心情。
男人装妈妈,一眼被看穿。
疯城疯人随心所欲不讲逻辑,怎么看都差点意思。
英式荒诞cult剧,看完黑镜和9号秘事想起来还有这部,等过两月补回来看。更新:默默自己一个人刷完了第一季,有几集受到了惊吓。剧情和演技都很英式Cult。
2
好诡异的“喜剧片”,其实是悬疑片!不过好抓人啊。
???我到底看了个啥 一群神经病 最后结局也不明所以
一集半弃。花里胡哨,讲了个啥?
开头情节拖沓 人物分线太多了 好慢 但是第一季最后一集出乎意料地好看。。。笑死老子了 哈哈哈 致敬画面太多了 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我忍了四集半,删了
太乱了,感觉拼凑起来的故事,很一般
很黑色,幽默木有看出来,估计不是我的菜吧
英国的编剧们口味好重。演员们也都是歪瓜裂枣,却连侏儒在内、都演技不俗。第4集叙事的张力很赞。虽有各种致敬,仍不愧为出过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文化国度。但全季的整体故事性差了些。只能期待有下季了。PS,人人字幕翻译一些三俗笑点时不很到位,幸亏是双语。
豆瓣看剧跟看电影的应该不是一批人吧,这剧凭什么如此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