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遍,mark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1、总体来说,长征的故事,大家都基本清楚,讲好容易也不容易,考验着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演绎能力,从结果来看,不错。
2、电视剧成功之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持真实,还有辣味,在贴近历史真实的同时,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真实,才能动人,也恰恰是优秀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3、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敢于尝试,同时不能一蹶不振,再接再厉。
4、干事也得讲究技巧方法,不能只有满腔热血,一个好汉三人帮/我们在后面多帮帮。
5、看问题深入点,透过表象看到实质核心问题,关键人物。
6、军事才能识无与伦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善于从敌人薄弱的地方,扩大战果,实现不利到利的转变。
剧组实景拍摄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感觉特真实。
尺度很大,把遵义会议前🐱在中央被打压、后面和张国焘的斗争拍得很细。
群像非常优秀,给了其他领导人不少戏份,长征的胜利是全体领导层以大局为重,完全抛开个人权欲才能够达成的,它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就比如张闻天首倡让🐱出山,周相在遵义会议主动检讨承担责任,朱老总王嫁祥的力挺。
俄界会议上周相让位,最终让🐱的领袖地位稳固。
我看完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朱老总柔中带刚、情绪稳定、宛如定海神针,开导周相,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刘帅由于本地人优势,一路镇定自若智计百出担当开路先锋,能文能武实在魅力无穷。
徐帅的红军不能打红军。
周相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检讨,甘愿给张国焘让位,还有和陈赓的师生情谊,智救廖承志,仿佛能看到wg期间他四处救人的影子。
甚至真心悔改的博古李德都很生动可爱。
看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毛朱周是最强铁三角了,他们仨技能互补。
这应该是第一次比较详细地拍了蒋光头和地方军阀的矛盾,其实蒋光头的目标不只是剿灭红军,更想要借驱赶红军达到他平定地方军阀的目的,让军阀和红军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看完《长征》之后,感慨万千,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回过头来看毛主席的这篇文字,道尽万千又极富气概。
这就是领袖的作用,这就是一支笔的力量。
毛泽东经常讲拿破仑说过一支笔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还写进了给丁玲的诗:“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第五集中,红军与敌人的得血战湘江战争中,面对敌人先进得武器,红军没有退缩,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得杀敌,战争中易荡平团长身受重伤,他宁愿死,也不当敌人的俘虏,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们不怕牺牲得精神,他们得壮烈情怀令人钦佩,在战斗中,主要领导人没有乱成一团,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指挥作战,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令决策失误得红军起死回生。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得这种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得心理素质。
只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做出对的决策,才能化危为安。
作者:曹某
中央台播放,又跟着看了一遍。
非常棒的电视剧,很震撼很感动。
看完满满正能量,更珍惜当下生活。
比起现在到处刺眼的古装网红剧,这种主旋律的电视剧让我欣喜。
演员们演技很赞,非常真实。
想想演员们实地拍摄如此辛苦,那么长征的英雄们吃的苦更是无法想象。
感谢英雄先烈们!
这部剧在韩国播放,收视率两度都是最高。
韩国民众说看完此剧才知道当时红军的伟大,并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
我提倡我国的年轻一代也应看看这部剧。
1934-1936: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西撤。
李德、博古反对带毛西征,恩来几经斡旋,终带毛西行。
李博二人唯共产国际是从且指挥脱离致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损失大半。
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中均讨论红军去向(往川北或湘西),红军强渡乌江,在为期三天的遵义会议中,博古报告内容避重就轻推卸责任,李德二人错误被多数会议成员批判,周自我检讨且主动承担主要责任,会终,李博二人军事指挥权被中央政治局取消,会议确定周为军事决策最后拍板人,毛再任中政局常委且以辅助身份进入军事指挥层。
后土城战役情报失误致失利(ps.对手川军郭勋祺),我军从土城附近西渡赤水(一渡)经古蔺到扎西,扎西会议仍在争论行军去向,此时蒋之数十万大军渐成包围之势,彭德怀回师遵义之建议被采纳,红军经太平渡1东返(二渡),夺桐梓,攻娄山关,占领遵义(毛遵义会议后首次大捷),枪弹等物资得到及时补充,后我党中央政治局多数赞成进攻王家烈之打鼓新厂,毛反对,周不表决,会中毛愤而自弃前敌指挥权,后周恩来获知滇川两军增兵遂取消原计划,此教训使中政局在苟坝会议中决定将军事指挥权全权赋予新三人团(周、洛甫、毛),至此毛之军事才华自由施展。
毛令我军经茅台西渡赤水(三渡),部分北上造成入川之假象,我军主力则经太平渡2东渡(四渡)后迅速南行逼近蒋之贵阳,后蒋令滇军回防贵州,云南空虚,我军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懋功与川北之红四军张国焘徐向前部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不足万人,红四军近八万余,张国焘自视兵强马壮欲夺军权,周等发现后速决北上过草地,与刘志丹、徐海东部会师,焘遂另立中央自认主席,南下与蒋军火拼后损失近半,朱德徐向前等逼宫张北上,终数部红军会师,后定于谋求发展。
长征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
看完长征以后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使我感慨万分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 学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整个长征过程是那么艰苦 没有食物 没有交通工具 物资贫乏 再加上恶劣的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追击 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 经历无数战争。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勇敢的前进 在他们身后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
传承长征精神 就是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
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连接在一起 。
当代青年应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强则国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 一定能够接过 前辈长征的火炬 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写出更加壮观青春之歌。
长征精神值得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学习。
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希望我们能把这种长征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最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在念大学,从国外回来度假,在电视上无意发现的,一开始觉得这种剧一般会拍的很无聊,后来看了下,才发现挺好看的。
后来看完《建国大业》之后,就寻摸的在驴子上下来看这部《长征》,这部也是唐国强第一次参与当导演拍摄的,24集,虽然短,但是不拖拉。
特别又有明叔塑造的蒋介石形象。
一集不落的看完,有些细节刻画的不错,比如周恩来和邓颖超之前的感情。
一些重大的战役,也拍摄的不错。
再加上之前读过《长征》这本书,对这段历史就更加深刻。
年轻人找找看看不错。
爷爷很喜欢看有毛主席的影视剧,今年寒假在家下载了长征给爷爷看,我有时也在旁边看,但是看一集落一集,没太看明白。
现在在学校刚上完党课,对长征的历史特别感兴趣。
于是重新看了一遍这部剧,算是人生第一次完整看完一部革命影视剧,先辈们的英勇奋斗历程和做出的牺牲数次让我泪目。
印象最深的是党诸位领导人的顾全大局和隐忍,但也有冲冠一怒的时候,让人直呼大爽:大转移前李德来找刘伯承,看见他的指战员在外野炊就大发脾气,说刘帅不配当参谋长,此外还说了贬低红军战士的话,我不记得说了什么了,然后刘帅用俄语大声怒斥李德,让人直呼过瘾啊;李德说政治局是乌合之众以后,一直以大局为重的周恩来忍无再忍,第一次拍桌子痛斥李德,连博古也拂袖而去;张国焘想扩大中央委员会成员,不同意政治局的决定,毛泽东拿着笔站起身大声驳斥张:这是党的中央委员会,不是一、四方面军的中央委员会!
以上这些是我印象深刻的画面,让我心潮澎湃——我们不是没有脾气,我们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长征途中,我们的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此外,还有其他画面让我很感动,限于篇幅和时间,不做表述了,以后再看该剧应该会有一样的心情。
这部剧太精彩了,各位演员老师演得真是神似,尤其是众多落泪的情节,让人数度泪目。
我想,若是没有完全投入角色,又怎能这样真实!
衷心感谢各位老师!
这部剧我以后会经常看。
等今年寒假,我陪爷爷再看一遍,并把事情的前因后尾都和他说一遍,让他看明白,这样估计他会很高兴的。
据说延安颂的剧情接长征,而演员班马还是同一组,这样的剧绝对是好剧,让我怎能不继续看下去呢?!
我也买了相关书籍看,有王树增的长征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红军长征史没有到,到了再对应着看一遍。
利用贵阳没有兵力防守,大军直接攻取贵阳,让蒋介石觉得兵临城下,自己要被活捉,从而马上给下属发电,让他来救自己,这样就解决了红军其他部队的危机。
毛泽东跟张国焘意见不合,后来分军一起向目的地出发时,他提出自己和张国焘的部下徐向前等人分成一组,张国焘和朱德等人分成一组,自己部队的人给徐向前等做工作,然后朱德等人到张国焘的部队给他们的士兵做工作,后来在行军途中,张国焘的下属也确实转向了他们,从而主力红军争取了一部分的张国焘旧部队。
分配制度是什么?
不只是生产工具才有分配,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是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也是分配。
高考至于教育,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房地产至于人民,是住房资源的分配;税收与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则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基础资源分配。
对于企业而言,工资制度,福利制度,及其他一些如办公场地、后勤,业余活动,甚至上市公司的股权、红利等等,则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盈利分配。
云南龙云与己资辈相当,实力也强,正如蒋对辞修有言“龙云不是王家烈,云南的问题还不到解决的时候”,所以对龙云,他不得不既承认现实,平辈以对,复深用心机,先声而夺势——16集,蒋莅临昆明指挥追剿,召龙云前来五华山“行在”,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背对龙云发怒立威的戏码:侍从室主任晏道刚推门而入,“报告——”(晏主任身后跟着云南王龙云。
)蒋委员长如何不知,龙云就是他自己叫来的嘛!
可是正在背对门接电话语句语气疑似正对辞修还是伯陵还是下属谁谁严肃表明要给已被罢职的王家烈讲清形势令其服从的蒋,却是装作不知,他随手侧身一摆手止住了晏道刚往下说,给随在晏后的龙云造成这样一个“戏”感:蒋不知道我已经来了,他在电话里多半是在训部下王家烈那事。
没转过身去的蒋知道龙云已到他身后,于是正戏开锣,杀鸡儆猴借王家烈敲打龙云阔以开始了,于是乎他的语气开始凌厉暴烈:“他哪这么多的废话!
对,你转告他,别在这跟我讲三讲四的!
如果再跟我讲三讲四的话,我撤了他的职,罢了他的官!
”——说到最后一句“我撤了他的职,罢了他的官!
”语调陡升语气突盛语势暴涨,几乎是从胸腔里爆出这么一嗓子,其如惊雷破柱怒涛振海可与《康熙王朝》中康熙乾清宫怒斥群臣“忘啦!
”那一嗓子争煊竞赫,而同时,右手接电话时左手一直握着杯底在桌上书页上磨来蹭去的装白开水的玻璃杯随着这一声暴喝怒吼,猛地摆臂划弧圈朝地上摔去砸去,砰地粉碎!
“天子”之怒,宁不如是乎!
——蒋然后肃着脸,狠狠搁下电话,装作不经意地一侧头,发现了云南王,于是乎瞬间转换了一副春风满面的假面,语意温煦如老友叙旧拉开开场白:“哈哈哈……是,龙云啊(按:这里或应称“志舟兄”才对)!
坐……你好(笑着伸手去握)……”遵义会议前后,mao都没有自己挺身而出作为红军和党内的最高统帅和领导,但不管是军事还是党内斗争路线的实际运作又全部按照mao的想法和意图落地和执行,一个隐形的最高领导人悄然形成。
记得mao说过一句话,“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生活中也有一句话,所谓真正的领导不是因为上级任命了你作为领导的职务,而是你确实达到了领导的能力或实力,而所谓的权利职务只是对身份的最后确认而已。
感觉剪辑的有点乱,镜头切换的不好。长征是一个伟大壮举,应该好好拍一部片子纪念一下。
委员长啊,真是可惜了
能反映国共两党内部的政治斗争,作为主旋律,拍成这样已属不易。
当年真是看得热血沸腾
电视上播出这剧的时候,我高三。每天学得累了,就偷偷打开电视看一段红军长征。当时就想着,等我高考完,一定完完整整看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段是,大家手挽手一起过草地,真的很感动很震撼!
看过《长征》电影,5年后唐国强、刘劲两位特型演员又出现在这部剧中。本剧2001年央视上映,那时中学的我,绝不会将挤出的时间放在这类主旋律的影视剧上。而今却顺着时间线一路追着各类影视剧看下来。这次观影,加深了对彭德怀、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陈赓、刘伯承等领导人的感性认识。警卫员胡班长、干人两位配角很抢戏。贺子珍敢于对毛发脾气。林彪也曾反对过毛,高华讲座中曾提及,高认为毛对此事的看法是彭德怀在后捣鬼。凯丰在遵义反对毛剧中有所表现。朱德在红四方面军坚持与张国焘斗争,表现不多,全剧收的太快,张国焘从另立中央到接到共产国际代表电报批评电视剧恐怕囿于篇幅并未表现。长征不愧是一次伟大壮丽的革命史诗,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
佳作,佳作
陈道明演的是光头版的康熙,有木有!!!完全木有表现出老蒋阴郁的气质!!!
部分环节强行煽情,不喜欢。有些情节设计低级,最后的甘人背着手榴弹跳下去?扔都扔不到,跳能跳到吗?最后和红四方面军汇合的剧情剪辑较乱,情节也少。
宋祖英的《十送紅軍》增加了本片的沉重感。
冲着某人的蒋介石。
刚放完,比红色摇篮好些看这些补补党史里面没有写清楚的尤其是张国焘另立中央始末
自此成了伟人专业户
妈的 我怎么看过这么多 这种主旋律的…
9+,略有瑕疵,但不掩瑜。评述客观,情感细腻,实景拍摄,荡气回肠。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话的含金量,如此惊心动魄,血染河山。“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非常有学习意义
唐国强演的真好
这部剧哪里算冷门佳作了?当年重播率特别高,只是在某瓣冷门,不知道为什么某瓣对红剧如此不待见。
四星是为陈道明打的!陈道明版的蒋介石真传神!
感觉一路上有如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