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加文·维森
主演:贾斯汀·朗,艾丽·拉特,瑞恩·纽曼,凯莉·金城,内森·科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故事围绕德克萨斯州小镇上的一群青少年展开,他们在一栋废弃的房子里玩著名的派对游戏 “转酒瓶”,而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非常可怕的事情。详细 >
无人在意稀松平常的盗窃甚至有点浪漫?或者是生活的某种处方。清淡的荒谬始终都在,而一再逃亡的路上游戏似的偷盗都仍无人“看见”,直到结尾迫于生存升级为抢劫成功时,却被游行队伍的警察乌龙抓捕,而当主谋被带走,捡起帽子随手玩弄的警察,更像是主谋的“同谋”。结尾在这样轻松的结果,一边想拍手叫一个天道好轮回,又一边失去了对生命重量的感知,到底什么是轻松什么是沉重?又如此稀松平常地消失了。
这个爵士原声带太妙了,氛围连续性一百分。可惜太累了中间有点睡着,待重看。2025戛纳最后一部排片,看完出来红毯都收了一半
平遥,站台,前段很有趣,从计划到实施,主谋的动机并不明确,全是纰漏的偷窃计划可以顺利完成真是好玩又荒诞,谁会想到去偷几幅抽象画,本以为是一以贯之的喜剧,没料把重点放在偷画之后的故事,更倾向描写败露后尴尬艰难的现实处境,前后节奏相差稍有些大,但整体的风格看得很舒服,难得轻巧又落在实处,本以为是全家一起作案,看似默契的家庭也有着隐瞒和不理解,男主困顿、反叛、挣扎和迷惘,没有明晰的逃亡目的地也没有处理事端的解决思路,远处的炮火,城市里的反战浪潮,和管理者的轻忽傲慢在影片的角落被看到被发现,规避宏大叙事,把视点放在对游走于主流历史边缘的小人物的刻画。从电视广播到宣传标语再到游行队伍,政治的踪迹一步步入侵着主角失控落魄的生活,最终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将其卷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如果沒有給金棕櫚提名的話我可能會給三星吧⋯沒什麼意思的無厘頭扒手片➕公路片 #summeriff
well,no
写了长评
PYIFF第三部。这是一部需要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来理解的电影。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因此在中途一度迷失在主人公的行为逻辑里,也无法共情,而结尾又草草收场,除了荒诞并未感受到其他。艺术电影固然不提倡太直白,但需要背景解释才能理解的电影,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
#NYFF63 没懂。看完只想说男主活该。
HK SummerIFF 2025 大概理解导演是想借小人物见大时代,反映70年代美国人们普遍迷茫压抑的社会情绪。预期到不是所有犯罪片都是紧张刺激的,也接受完全看人物表演来替代叙事。除了笨贼盗画的草台计划让人发笑,其余时间都聚焦和拉长盗贼的逃亡的琐碎日常,只感受到了笨拙,对人物状态的挖掘也就止步于此了。投奔朋友却被拒绝,走投无路妻子也无力帮助,这类设定好像放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成立。结尾混入反战游行队伍意外被捕的落点很巧妙,其余的冗长的编排就索然无味了。
爵士乐的配乐很有格调,画面配色也很舒服,但主题太虚无了。看一半在影院直接睡着,最后一脸懵逼地看了结局。
一部风格化明显的质感高级的电影,立意和风格都不错,但故事本身不是很兴趣,可能这种迷茫不知为何也是电影本身想要达到的效果
两星半吧,有点老意大利电影的感觉。喜欢开头和结尾,但是开始上路了之后的叙事就有点失效了,虽然好像明白导演就是想传达这个被生活和时代絆了随意一跤的感觉,但是感觉有点太随意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爱爱爱竟然是一部“动作”片
主演奥康纳忧郁窘迫的气质很适合本片
#SummerIFF 开场第一个镜头是把审视艺术作品的主客体对调了,但这真的值金棕榈吗?前半部分用一个冷笑话可以概括:最懂艺术作品价值的是谁——小偷,后面的公路逃亡虽然确实闷,但也是把对艺术、艺术分子的讽刺推广了,还是许鞍华说的对,这一代电影人最不关心的就是叙事,但问题是没有叙事后你的电影我们到底还能看什么
有點無聊……結尾不錯僅此而已了……
直到最后几分钟,我才确认她依然是我爱的导演。全程爵士乐配乐,让前半段偷画变得像黑色喜剧,让后半段漫长公路片式的躲藏变得意味深长。结局依然是会心一笑的巧妙,让人瞬间串联起前面那些政治背景音和荒诞现实,给人一种毫不费力的精准讽刺感。
怎么讲呢,果然是戛纳会喜欢的片子。美国人拍怀旧的新浪潮,讲70年代的嬉皮和反战,哪个法国影评人会不爱看。相比较之下,同样是Josh O’Connor的独角戏,La Chimera打动我太多了。不好意思我就是个俗人,不爱看虚无主义的公路电影。
平遥第九场,这么有意思的东西怎么拍的这么无聊,比josh上一部重建有点看头,这个拍的毫无头脑,全靠有意思的配乐烘托,说烂吧,音乐有滋有味;说好吧,有趣的故事讲的一点也不生动,死气沉沉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2025VIFF#24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无人在意稀松平常的盗窃甚至有点浪漫?或者是生活的某种处方。清淡的荒谬始终都在,而一再逃亡的路上游戏似的偷盗都仍无人“看见”,直到结尾迫于生存升级为抢劫成功时,却被游行队伍的警察乌龙抓捕,而当主谋被带走,捡起帽子随手玩弄的警察,更像是主谋的“同谋”。结尾在这样轻松的结果,一边想拍手叫一个天道好轮回,又一边失去了对生命重量的感知,到底什么是轻松什么是沉重?又如此稀松平常地消失了。
这个爵士原声带太妙了,氛围连续性一百分。可惜太累了中间有点睡着,待重看。2025戛纳最后一部排片,看完出来红毯都收了一半
平遥,站台,前段很有趣,从计划到实施,主谋的动机并不明确,全是纰漏的偷窃计划可以顺利完成真是好玩又荒诞,谁会想到去偷几幅抽象画,本以为是一以贯之的喜剧,没料把重点放在偷画之后的故事,更倾向描写败露后尴尬艰难的现实处境,前后节奏相差稍有些大,但整体的风格看得很舒服,难得轻巧又落在实处,本以为是全家一起作案,看似默契的家庭也有着隐瞒和不理解,男主困顿、反叛、挣扎和迷惘,没有明晰的逃亡目的地也没有处理事端的解决思路,远处的炮火,城市里的反战浪潮,和管理者的轻忽傲慢在影片的角落被看到被发现,规避宏大叙事,把视点放在对游走于主流历史边缘的小人物的刻画。从电视广播到宣传标语再到游行队伍,政治的踪迹一步步入侵着主角失控落魄的生活,最终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将其卷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如果沒有給金棕櫚提名的話我可能會給三星吧⋯沒什麼意思的無厘頭扒手片➕公路片 #summeriff
well,no
写了长评
PYIFF第三部。这是一部需要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来理解的电影。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因此在中途一度迷失在主人公的行为逻辑里,也无法共情,而结尾又草草收场,除了荒诞并未感受到其他。艺术电影固然不提倡太直白,但需要背景解释才能理解的电影,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
#NYFF63 没懂。看完只想说男主活该。
HK SummerIFF 2025 大概理解导演是想借小人物见大时代,反映70年代美国人们普遍迷茫压抑的社会情绪。预期到不是所有犯罪片都是紧张刺激的,也接受完全看人物表演来替代叙事。除了笨贼盗画的草台计划让人发笑,其余时间都聚焦和拉长盗贼的逃亡的琐碎日常,只感受到了笨拙,对人物状态的挖掘也就止步于此了。投奔朋友却被拒绝,走投无路妻子也无力帮助,这类设定好像放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成立。结尾混入反战游行队伍意外被捕的落点很巧妙,其余的冗长的编排就索然无味了。
爵士乐的配乐很有格调,画面配色也很舒服,但主题太虚无了。看一半在影院直接睡着,最后一脸懵逼地看了结局。
一部风格化明显的质感高级的电影,立意和风格都不错,但故事本身不是很兴趣,可能这种迷茫不知为何也是电影本身想要达到的效果
两星半吧,有点老意大利电影的感觉。喜欢开头和结尾,但是开始上路了之后的叙事就有点失效了,虽然好像明白导演就是想传达这个被生活和时代絆了随意一跤的感觉,但是感觉有点太随意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爱爱爱竟然是一部“动作”片
主演奥康纳忧郁窘迫的气质很适合本片
#SummerIFF 开场第一个镜头是把审视艺术作品的主客体对调了,但这真的值金棕榈吗?前半部分用一个冷笑话可以概括:最懂艺术作品价值的是谁——小偷,后面的公路逃亡虽然确实闷,但也是把对艺术、艺术分子的讽刺推广了,还是许鞍华说的对,这一代电影人最不关心的就是叙事,但问题是没有叙事后你的电影我们到底还能看什么
有點無聊……結尾不錯僅此而已了……
直到最后几分钟,我才确认她依然是我爱的导演。全程爵士乐配乐,让前半段偷画变得像黑色喜剧,让后半段漫长公路片式的躲藏变得意味深长。结局依然是会心一笑的巧妙,让人瞬间串联起前面那些政治背景音和荒诞现实,给人一种毫不费力的精准讽刺感。
怎么讲呢,果然是戛纳会喜欢的片子。美国人拍怀旧的新浪潮,讲70年代的嬉皮和反战,哪个法国影评人会不爱看。相比较之下,同样是Josh O’Connor的独角戏,La Chimera打动我太多了。不好意思我就是个俗人,不爱看虚无主义的公路电影。
平遥第九场,这么有意思的东西怎么拍的这么无聊,比josh上一部重建有点看头,这个拍的毫无头脑,全靠有意思的配乐烘托,说烂吧,音乐有滋有味;说好吧,有趣的故事讲的一点也不生动,死气沉沉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2025VIFF#24